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无一锥士
 
无卓锥地
 
无地无锥
 
无地置锥
  
无锥
 
无锥可置
 
立无锥
 
立锥无地
  
著锥地
 
贫无一锥
 
贫无置锥地
 
锥也无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4~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荀子·非十二子篇》~00~
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埶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埶者,舜禹是也。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37~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4~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漢語大詞典》:为之地(爲之地)
(1).给人提供事理的根据。韩非子·说难:“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 梁启雄 浅解:“鶡冠子:‘理之所居谓之地。’谓事理的依据。”
(2).代为疏通说项;帮忙。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汪 因謁之,投分甚懽,日夕往还,三载之间,益以胶固。 万俟 还朝,继而大拜。首加荐引,力为之地。入朝七年间,遂登政府。”亦省作“ 为地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倜傥好义:“﹝ 仲庸 ﹞曰:‘ 文友 贤而贫,在六品选人中,吾将与其子为地。’即走告当路者曰:‘ 张文友 未疾病矣,愿致仕。’因代入状中书,遂获以奉政大夫 嘉定 知州致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汝死无所矣!此公主所常御,涂鸦若此,何能为地?”
《漢語大詞典》:鱼米之地(魚米之地)
见“ 鱼米之乡 ”。
《國語辭典》:鱼米之乡(魚米之鄉)  拼音:yú mǐ zhī xiāng
近水而盛产鱼、米的地带。泛指物产富庶之地。《旧唐书。卷九三。王晙传》:「望至秋冬之际,令朔方军盛陈兵马,告其祸福,啖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水浒传》第三八回:「兄长,你不见满江都是渔船,此间正是鱼米之乡,如何没有鲜鱼?」
《國語辭典》:用武之地  拼音:yòng wǔ zhī dì
1.适宜打仗的地方。《晋书。卷一一六。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三国演义》第一○○回:「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
2.可让人发挥所长,表现才干的地方或环境。
《國語辭典》:置锥之地(置錐之地)  拼音:zh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子的地方。《庄子。盗蹠》:「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比喻极微小的地方。《荀子。儒效》:「虽穷困冻喂,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也作「立锥之地」、「立锥之土」。
《國語辭典》:英雄无用武之地(英雄無用武之地)  拼音: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
《國語辭典》:无容身之地(無容身之地)  拼音: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1.没有栖身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2.羞愧而无藏身之处。《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
《國語辭典》:无立锥之地(無立錐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连立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的贫困。《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说了穷,石崇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说了富,范丹也有万顷之财。」也作「无立足之地」。
分類:贫穷
《國語辭典》:无人之地(無人之地)  拼音:wú rén zhī dì
没有人在的地方。《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英烈传》第九回:「便抖擞精神,保了太祖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也作「无人之境」。
《國語辭典》:无人之境(無人之境)  拼音:wú rén zhī jìng
没有人在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七回:「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精忠岳传》第二三回:「逢人便挑,遇马便刺,耀武扬威,如入无人之境。」也作「无人之地」。
《漢語大詞典》:无置锥之地(無置錐之地)
见“ 无立锥之地 ”。
《國語辭典》:无立锥之地(無立錐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连立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的贫困。《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说了穷,石崇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说了富,范丹也有万顷之财。」也作「无立足之地」。
分類:贫穷
《國語辭典》:无用武之地(無用武之地)  拼音:wú yòng wǔ zhī dì
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或抱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无势可乘,英雄无用武之地。」
《國語辭典》:死无葬身之地(死無葬身之地)  拼音: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身死而无埋葬的地方。比喻下场凄凉。《水浒传》第三二回:「宋公明只因要来投奔花知寨,险些儿死无葬身之地。」《三国演义》第一○回:「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也作「死无葬身之所」。
《分类字锦》:盐铁之地(盐铁之地)
扬雄青州牧箴芒芒青州海岱是极盐铁之地铅松怪石
分类:州郡
《國語辭典》:一席之地  拼音:yī xí zhī dì
一张坐席的地方。比喻极小的地方或具有某种程度的地位或位置。《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传》:「妇人智识不远,有忤圣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于外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妨,我只须一席之地,将就过一夜,车子叫他在门外罢了。」也作「一席地」。
《漢語大詞典》:卓锥(卓錐)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分類:立锥
《漢語大詞典》:置锥(置錐)
见“ 置锥之地 ”。
《國語辭典》:置锥之地(置錐之地)  拼音:zh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子的地方。《庄子。盗蹠》:「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比喻极微小的地方。《荀子。儒效》:「虽穷困冻喂,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也作「立锥之地」、「立锥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