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救暍
救护中暑的人。《淮南子·说林训》:“病热而强之餐,救暍而饮之寒……欲救之,反为恶。”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前圣眘焚巫, 武王 亲救暍。” 仇兆鳌 注:“帝王世纪: 武王 自 孟津 还,及於 周 ,见暍人,王自左拥而右扇之。”
分類:救护中暑
《漢語大詞典》:中暍
中医病名。即中暑。 汉 张仲景 伤寒论·痓湿暍病:“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明史·董基传:“臣闻顷者竟日演练,中暍濒死者数人。”
《國語辭典》:暍人  拼音:hè rén
因病热而身体虚脱的人。《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分類:中暑
《漢語大詞典》:伤暑(傷暑)
为暑气所伤,中暑。 汉 焦赣 《易林·复之无妄》:“踦牛伤暑,不能成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秦少游 ﹞至 藤 ,伤暑困卧,至八月十二日,啟手足於江亭上。”《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伤暑,又叫感暑,是人体感受了暑天火热之气而引起的,属于中暑的轻症。”
《漢語大詞典》:防暑
防止受到暑热的侵害;预防中暑:~茶ㄧ~降温。
《漢語大詞典》:挑痧
民间疗法。以针刺有关穴位,可治中暑。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挑草子》:“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云:‘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体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人以小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按世间有挑痧之法,当即此类。”
《漢語大詞典》:槁苏暍醒(槁蘇暍醒)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國語辭典》:发痧(發痧)  拼音:fā shā
中暑,染患痧症。
《國語辭典》:刮痧  拼音:guā shā
一种流行于民间对患痧症者的治疗方式。其法系用铜币等物蘸水或油,刮擦患者的胸背和颈部等处,使皮肤紫晕,局部充血,以减轻内部的炎症及疼痛。
《漢語大詞典》:十滴水
中成药名。祛暑剂。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孕妇忌服。
《國語辭典》:痧子  拼音:shā zi
麻疹的俗称。参见「麻疹」条。
《國語辭典》:痲疹  拼音:má zhěn
病名。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参见「麻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