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华言(華言)
(1).浮华之言;浮夸之言。 汉 焦赣 《易林·咸之颐》:“华言风语,自相詿误,终无凶事,安寧如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大夫曰:‘文学言治尚於 唐 虞 ,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及有所得,多出先儒论断之外。文字尚理致,不为华言。”
(2).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献鲜秃髮驰,问译华言答。”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尝闻 天竺 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嚮,即翻为 华 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
《國語辭典》:马班(馬班)  拼音:mǎ bān
汉司马迁作《史记》,班固作《汉书》,皆为良史之材,世称为「马班」。《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下》:「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也作「班马」。
《漢語大詞典》:诸华(諸華)
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 楚 伐 陈 ,必弗能救,是弃 陈 也。诸华必叛。” 杜预 注:“诸华,中国。”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 唐 柳宗元 《禡牙文》:“ 秦 定 百越 , 汉 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
分類:中原后指
《漢語大詞典》:蕃夷
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 番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元朔朝会,禁军御杖宿於殿庭……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列。”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漢語大詞典》:中境
(1).犹中土,指中原地区。魏书·礼志一:“正位中境,奄有万方。”
(2).心境。 宋 陶谷 清异录·衣服:“ 武帝 缘金丹示孽,中境躁乱。”
《漢語大詞典》:逆胡
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 晋 刘琨 《劝进表》:“逆胡 刘曜 ,纵逸 西都 。”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羣盗纵横,逆胡猖獗。” 章炳麟 《〈革命军〉序》:“夫 中国 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
《漢語大詞典》:外邦
(1).指地方州郡。 宋 曾巩 《襄州谢到任表》:“备名儒馆,十有三年,然而三易外邦,五回星岁。”
(2).古代诸侯国称本国以外的邦国,或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四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所在地下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外邦之奇货也。见 郭璞 穆天子传注。”按,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鹿,白银之麕” 郭璞 注:“今所在地中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夷狄之奇货也。”
(3).指外国。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国家气运所关、所虑,一蹶不振,从此为外邦所轻。”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为着一个异种外邦的女人,就连家庭也不顾了,亏得你平常还那样孝顺。”
《漢語大詞典》:中宇
(1).天宇,天空。《楚辞·王褒〈九怀·陶壅〉》:“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躋。” 王逸 注:“大哉天下,难偏照也。盛气振迅,陞天衢也。”
(2).堂屋。《楚辞·刘向〈九叹·忧苦〉》:“潜 周 鼎於 江 淮 兮,爨土鬵於中宇。” 王逸 注:“言乃藏九鼎於 江 淮 之中,反炊土釜於堂宇之上。”《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 吕向 注:“宇,屋也,言出中屋。”
(3).中土,中原。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将徙县中宇,张乐 岱 郊。” 吕延济 注:“县,都也。中宇,中国也。”《南齐书·乐志》:“履艮宅中宇,司绳总四方。”
《漢語大詞典》:蔡女
(1). 蔡 国的女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蔡 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綵绣服。” 王逸 注:“ 蔡女 , 蔡 国贤女也。”
(2).泛指中原地区的女子。 唐 上官仪 《咏画障》:“ 蔡 女菱歌移锦缆, 燕 姬春望上琼鉤。”
(3).指 东汉 才女 蔡文姬 。 唐 陈子昂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诗:“ 明妃 失 汉 宠, 蔡女 没 胡 尘。”《剪灯新话·联芳楼记》:“由是名播远邇,咸以为 班姬 、 蔡女 復出, 易安 、 淑真 而下不论也。”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微吟风引,薄 蔡女 之言才;妙解天成,过 宓妃 之受教。”
《漢語大詞典》:入主
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 曹亚伯 《武昌起义》:“此 满清 入主二百六十余年来,凡属旗籍,只知虐杀 汉 人,旗人杀人,亦无官府敢究,今始知天道之好还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外来的事物,都要‘用夷变夏’,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夏,却考订出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 黄帝 的子孙。”
《漢語大詞典》:中畿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 南朝 宋 何承天 《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
(2).泛指中原地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 诸葛亮 、 蒋琬 、 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 、 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漢語大詞典》:摩罗(摩羅)
(1).百合的别名。《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上·百合》:“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2).鳄鱼。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罗:《善见》云鶚鱼,长二丈餘,有四足,似鼉。”
(3).梵语译音。即魔。意为扰乱,障碍。佛经中原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摩罗之言,假自 天竺 ,此云天魔, 欧 人谓之撒但,本以目 裴伦 (G.Byron)。”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銛何减吴戈?不辞流血对摩罗。”
《漢語大詞典》:鲁语(魯語)
(1). 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 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 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 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分類:中原语音
《漢語大詞典》:疆外
(1).犹域外。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地方。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疆外之险,莫过 蜀 土。”
(2).指某一界线以外。《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 邑 ,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 宋祁 注:“景本作亡彊。” 王先谦 补注:“官本彊作疆。”
《漢語大詞典》:塞南
边塞以南的地区,指中原。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宋 王安石 《入塞》诗之一:“尚有 燕 人数行泪,回头却望塞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