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鱼翼(魚翼)
指鱼体两边的鳍。 宋 陆佃 埤雅·释鸟:“旧説观鱼翼而创櫓,视鴟尾而製柂,言古之人仰观俯察,取材於物,以成舟楫之利如此。”
分類:鱼体两边
《国语辞典》:粉涡(粉涡)  拼音:fěn wō
脸颊两边接近嘴角处凹进去的酒涡。如:「她一笑就露出粉涡,可爱极了。」
《國語辭典》:角尺  拼音:jiǎo chǐ
1.牛角长达一尺。《礼记。王制》:「宾客之牛角尺」。
2.用以度量相邻平面是否垂直,或用作直角画线的工具。尺的两边互成直角。
《漢語大詞典》:小要
(1).细腰。要,“ 腰 ”的古字。墨子·兼爱下:“昔 荆灵王 好小要,当 灵王 之身, 荆 国之士,饭不踰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
(2).古深衣之衽(两旁前后幅缝合之处,即腰部衣身最狭之外)。《礼记·玉藻》“衽当旁” 汉 郑玄 注:“衽,谓裳幅所交裂也。凡衽者,或杀而下,或杀而上,是以小要取名焉。”
(3).古代合棺之木。两边各三枚,两头各二枚。又名“衽”。礼记·檀弓上“棺束,缩(直)二,衡(横)三。衽,每束一” 唐 孔颖达 疏:“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棺并相对…… 汉 时,呼衽为小要也。”
《國語辭典》:梯桥(梯橋)  拼音:tī qiáo
1.设在园林中专供游览用的梯形桥。《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
2.战守工具。《宋史。卷二七一。吴虔裕传》:「设梯桥,分五路,于长连城西北,以禦周祖。」
《漢語大詞典》:大腰
(1).谓龟鳖之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大腰无雄,龟鼉类也。无雄,与蛇通气则孕。”
(2).三角形底边所对之两边中较长的一边。《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孔广森 云:“旁要,即今三角法也。凡三角必有三边,其两斜边,谓之大腰、小腰。”
《漢語大詞典》:车栏(車欄)
亦作“ 车阑 ”。亦作“ 车兰 ”。 古代车箱的前面和左右两边用木条构成的大方格围栏。礼记·曲礼上“已驾僕展軨” 汉 郑玄 注:“軨……旧云车阑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卖车栏龙牵。”
《漢語大詞典》:夹绕(夾繞)
两边围绕。吕氏春秋·知分:“ 荆 有 次非 者,得寳剑于 干遂 ,还反涉江,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淮南子·氾论训》:“ 荆 佽非 ,两蛟夹绕其船,而志不动,怪物不能惊也。”
分類:两边围绕
《國語辭典》:将军柱(將軍柱)  拼音:jiāng jūn zhù
堂前两边的梁柱。亦泛指一般的大柱子。《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见两个力士,捉一个后生,去了巾带,解开头发,缚在将军柱上。」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且入牢去,将军柱上拴了头发,上了脚镣手扭,抬上匣床。」
《國語辭典》:手笼(手籠)  拼音:shǒu lóng
冬天暖手之物。形如笼,两边开口。
《漢語大詞典》:植土
指沟壑两边高耸笔立的土层。植:立。例如:植土龛岩。——·沈括《梦溪笔谈》
《国语辞典》:角顶(角顶)  拼音:jiǎo dǐng
数学上称三角形每两边的相遇点为「角顶」。
《漢語大詞典》:方釳
马饰名。铁制,在马头上。一说在车辕两边,防马之相突。文选·张衡〈东京赋〉:“方釳左纛,鉤膺玉瓖。” 薛综 注:“方釳,谓辕旁以五寸铁鏤锡,中央低,两头高,如山形,而贯中以翟尾,结著之辕两边,恐马相突也。”说文·金部:“釳,乘舆马头上防釳,插以翟尾铁翮,象角。” 段玉裁 注:“ 蔡邕 独断曰:‘方釳,铁也,广数寸,在马騣后,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蔡 云在马髦后, 薛 云在辕两边。马髦之后,正负辕处也,与 许 云在马头上者不同。”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金根、安车、立车……驾六马,象鑣鏤鍚,金鋄方釳,插翟尾。”
《漢語大詞典》:排沫
系在马口衔铁两边用以扇汗的飘带。《诗·卫风·硕人》“朱幩鑣鑣” 唐 陆德明 释文:“鑣,马衔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马瑞辰 通释:“説文:‘幩,马缠鑣扇汗也。’《繫传》曰:‘谓以帛缠马口旁铁扇汗,使不汗也。’是幩乃鑣上之饰,非谓鑣为扇汗也。释文盖云‘幩,一名扇汗,又曰排沫’。今本脱一‘幩’字,遂似误以鑣为扇汗。”
《漢語大詞典》:目纲(目綱)
上下眼皮的两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目纲。”注:“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瞼边……司目之开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