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尧 步、 舜 趋、 禹 驰、 汤 骤,世愈降则愈劳。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 西晋 者几希?”
《漢語大詞典》:日旰不食
同“ 日旰忘食 ”。 唐 皮日休 《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贄出疆。”
《國語辭典》:井渫不食  拼音:jǐng xiè bù shí
井已清除污泥,洁净清澈而没人饮用。比喻人洁身自持而不为人知,致使怀才不遇。语出《易经。井卦。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唐。孔颖达。正义:「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己全洁而不见用。」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恻井渫不食乎?」
《國語辭典》:辟谷(辟穀)  拼音:pì gǔ
一种道术。指不吃五谷以求成仙。汉。王充《论衡。道虚》:「世或以辟谷不食,为道术之人。」明。陈继儒《李公子传》:「邺侯既老,谢事辟谷,公子宜袭侯封,不愿侯,愿词赋科。」
《國語辭典》:家食  拼音:jiā shí
不为禄仕而自食于家。《易经。大畜卦。彖曰》:「不家食,吉。」《醒世恒言。卷四○。马当风神送滕王阁》:「何不进取,身达青云之上;而困于家食,受此旅况之凄凉乎?」
《國語辭典》: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蚕自出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呈睡眠状态,称为「三眠」。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
《國語辭典》:蚕眠(蠶眠)  拼音:cán mián
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故称为「蚕眠」。唐。包何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诗:「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
《漢語大詞典》:龟肠(龜腸)
古人以为龟吸气而生,不食一物,因以比喻飢肠。南齐书·王僧虔传:“九流绳平,自不宜独苦一物,蝉腹龟肠,为日已久。”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师道气於龟肠,扣兵鈐於鱼腹。” 宋 范成大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诗:“持此慰龟肠,搜枯尚能句。”
《漢語大詞典》:头眠(頭眠)
蚕在生长过程中,第一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称“头眠”。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渐渐变色,随色加减食。至纯黄,则不饲。是谓头眠,不以早晚抬过。”
《漢語大詞典》:龟息(龜息)
道教语。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语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仙经》象龟之息,岂不有以乎?”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乃虯蟠龟息,遁乎此山。” 元 岑安卿 《和李宰韵》:“常怀却世纷,宴坐学龟息。” 清 姚鼐 《定州遇雪》诗:“入舆坐龟息,下帷任所诣。”
《漢語大詞典》:仁兽(仁獸)
麒麟的别名。古代传说麒麟口不食生物,足不践生草,有王者则至,为仁德之兽。《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文选·刘祯〈公宴诗〉》:“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刘良 注:“仁兽,麟也。”
《國語辭典》:蝉腹(蟬腹)  拼音:chán fù
古人以为蝉餐露水,故借蝉腹比喻空腹。宋。陆游 斋居书事诗:「平生风露充蝉腹,到处云山寄鹤躯。」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之二:「水风清鹤梦,月露洗蝉腹。」
《漢語大詞典》:设榻(設榻)
(1).设置床榻。新唐书·韦縚传:“朔日於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 縚 坐读之。”
(2).后汉书·徐穉传载: 徐穉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 宋 梅尧臣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國語辭典》:初眠  拼音:chū mián
蚕生若干时后,身体不动亦不食,称为「初眠」。
《國語辭典》: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蚕自出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呈睡眠状态,称为「三眠」。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
《漢語大詞典》:却粒(卻粒)
亦作“却粒”。 犹辟谷。谓不食五谷以求长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託迹 黄 老 ,辞世却粒。”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嗟 文成 之却粒,愿追 松 以远游。”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却粒之辈,飡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