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足志
谓使意愿圆满地表达出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 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 唐 权德舆 《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足言足志,践履章灼。”
《漢語大詞典》:寝默(寢默)
亦作“ 寝嘿 ”。 止而不言,沉默。后汉书·王允传:“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后汉书·袁安传:“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旧唐书·李景俭传:“当贼 注 ( 郑注 )挟邪之辰,群公结舌而寝默。” 宋 朱熹 《与陈丞相书》:“欲復求祠官,几得斗升之禄,以共水菽之养,则又以待次尚远,惧有贪躁之嫌,是以因仍寝嘿,以至于今。”
分類:不言沉默
《漢語大詞典》:钳默
闭口不言。 清 何元晋 《上严帅请止招郏勇书》:“帅节窵远,耳目难周,百里重寄,何能箝默?冒嫌附闻,尚冀密察。”
《國語辭典》:喑默  拼音:yīn mò
沉默不语。《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梁文贞传》:「晨夕汛扫,庐墓左,喑默三十年。家人有所问,画文以对。」
分類:沉默不言
《漢語大詞典》:心招
口中不言而以情态进行挑逗。多形容女人轻佻之状。史记·货殖列传:“今夫 赵 女 郑 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宋 苏轼 《书刘庭式事》:“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弛,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
《漢語大詞典》:噤默
亦作“ 噤嘿 ”。 缄默不言。隋书·李穆传:“丹赤所怀,无容噤默。” 宋 司马光 《论张尧佐除宣徽使状》:“顾自今以往,事復有大於 尧佐 者,在列之臣,噤嘿拱手视之而已矣,此非朝廷之福也。” 明 宋濂 《重刊寂照和尚〈四会语〉题辞》:“众方讙譁如雷,闻履声輒曰:‘ 端书记 来矣。’噤默如无人。”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象一个鸣蝉蜕弃的躯壳,向上蹲伏着,噤默地。”
分類:缄默不言
《國語辭典》:噤齘  拼音:jìn xiè
切齿含怒的样子。《北史。卷五三。彭乐传》:「举刀将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漢語大詞典》:责知(責知)
(1).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春秋之义,责知诛率。” 汪继培 笺:“后汉书·孔融传云:‘ 汉 律,与罪人交关三日以上,皆应知情。’即‘责知’之意。”
(2).贬谪到某处做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李仪谏官》:“ 贾易 以諫官责知 怀州 。”
《漢語大詞典》:言枢(言樞)
言语的枢机。 唐 黄滔 《谢试官启》:“然巧冶开鑪,莫遗铅铁,精工执斲,不问圆方,又安可内钥言枢,上辜德宇!”“内钥言枢”,谓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瘖默  拼音:yīn mò
默默不语。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用是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
《漢語大詞典》:隐言(隱言)
(1).冷僻的语句。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选部高等蓝罗:“ 唐高祖 太宗 武德 贞观 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后人滋多,判目近浅,乃採经籍古义僻书隐言以试之。”
(2).隐而不言。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然则容言非朝廷福,讳言反为朝廷福乎?直言非吾党幸,隐言反为吾党幸乎?”
《漢語大詞典》:缄唇(緘脣)
谓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 孝籍 鬱鬱不得志,奏记於吏部尚书 牛弘 曰:‘……况怀抱之内,冰火鑠脂膏;腠理之间,风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缄脣,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合喙
闭口。谓沉默不言。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合喙而隐志兮,幽默以待尽。”
《国语辞典》:口静(口静)  拼音:kǒu jìng
闭口不言。《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刘元八郎是个穷汉,与他些东西,买他口静罢!」
《國語辭典》:结口(結口)  拼音:jié kǒu
闭口不言、保持沉默。《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也作「缄口」。
分類: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