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秘本(祕本)  拼音:mì běn
1.珍贵罕见的图书或版本。如:「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室藏有许多秘本。」
2.自视为珍宝的书。《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所以往往一本书被翻译翻了出来,白话不像白话,文理不成文理,只要经他的手,勾来勾去,不通的地方改的改,删的删,然后取出他那本秘本来,一个一个字的推敲。」
《漢語大詞典》:难亏(難虧)
不易消失。《楚辞·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王逸 注:“亏,歇也。言己所行纯美,芬芳勃勃,诚难亏歇,久而弥盛,至今尚未已也。” 朱熹 集注:“亏,损减也。”文选·张衡〈思玄赋〉:“美襞积以酷烈兮,允尘邈而难亏。” 李善 注:“亏,歇也。”
分類:不易消失
《國語辭典》:迷宫(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转弯抹角,令人扑朔迷离,难辨方向与出口的道路。如:「这游乐场的迷宫设施很复杂。」
2.令人混乱,无法釐清态势的局面。如:「如今的情况这般混乱,我好像陷入迷宫中了。」
《國語辭典》:气性(氣性)  拼音:qì xìng
1.性情、脾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2.禀性、气质。《抱朴子。外篇。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汉。王充《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
《国语辞典》:难走(难走)  拼音:nán zǒu
1.不易行走。《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那山东的路是著名难走的,所以特派两个亲兵护送。」
2.难以离开。如:「出国手续没办妥,这下子难走了。」
《漢語大詞典》:乾雪
1.腊月的雪。因其不易融化,故称。 清 钱世锡 《雪后》诗:“乾雪舞风停又起,冻雪漏日霽还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皮鞋踏在干雪上,嘎察嘎察地,从院子里一路响到大门外的公路上。”
2.喻白发。 宋 杨万里 《病中夜坐》诗:“病身不饮看人醉,乾雪无端上鬢来。”
《漢語大詞典》:神奥
谓神秘深奥,不易窥见。 晋 曹摅 《思友人》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 京房 洞幽赞,神奥咸发挥。”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 淑良 又细看了一阵那神奥的草棚院。啊! 梁 家一家人的她脑里,现在变得更具体了一点。”
《國語辭典》:痼癖  拼音:gù pǐ
极深的嗜好。如:「不刷牙是他的痼癖。」
《國語辭典》:劣马(劣馬)  拼音:liè mǎ
1.瘦弱的马。唐。张蠙 投所知诗:「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水浒传》第四八回:「小郎君祝彪,骑一匹劣马,使一条长鎗,自引五百馀人马,从庄后将杀出来。」
2.性情躁烈,不服驾御的马。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番番番,地恶人欢,骑劣马,坐雕鞍。」
《國語辭典》:古奥(古奧)  拼音:gǔ ào
古老深奥,不易理解。如:「《尚书》文字古奥,一般读者往往需要白话注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其事不见后汉书,然文句古奥,字画浑朴,断非后人所依托。」
《國語辭典》:胶结(膠結)  拼音:jiāo jié
1.如胶凝结。形容事物难以分解。晋。干宝〈晋纪总论〉:「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明。方孝孺〈深虑论五〉:「天下之民胶结而不可解,有不齐者,从而以法令之,则令之易服,而治之不难。」
2.黏性物质乾燥后硬化而黏结在一起。
《國語辭典》:难关(難關)  拼音:nán guān
不易度过的关头或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时期。如:「生死难关」、「希望公司可以顺利的渡过难关,解除倒闭的噩运。」
《國語辭典》:难关(難關)  拼音:nàn guān
苦难的关头。如:「提起勇气,克服一切险阻,定能冲破难关,获得最后的胜利。」
《漢語大詞典》:幸草
谓车轮轧过的草。因其屈伏地面,不易燔烧,故云。 汉 王充 论衡·幸偶:“火燔野草,车轢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
《國語辭典》:晦涩(晦澀)  拼音:huì sè
诗文、乐曲等含意隐晦不易懂。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韩昌黎诗》:「昌黎诗亦有晦涩俚俗,不可为法者。」
《漢語大詞典》:奥深
深奥。高深不易理解。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尚书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而又词源奥深,机用周敏,授之以詔而益辨,扣之以疑而益明。”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盖理与术穷极造化,该括天人,而奥深或远於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