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虚(輕虚)
(1).轻而不实。 晋 陆机 《浮云赋》:“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乌贼鱼﹝集解﹞引 苏颂 曰:“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於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状如小舟形,轻虚而白。”
(2).犹平易,浅显。用于形容语言文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然 韩 柳 犹用奇字重字, 欧 苏 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漢語大詞典》:诡言(詭言)
(1).假称;谎称。汉书·苏武传:“ 汉 求 武 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越情·不畏鬼怪》:“盖诡言取酒,从阔处先渡,出尸而伏棺中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难庐州:“ 庐州 知府 胡元煒 具禀告急,诡言 庐州 粮械极富,团勇多而得力。”
(2).诡诈不正之言;怪诞不实之言。魏书·阳固传:“予实无罪,骋汝诡言。”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诡言异行遍海内。” 清 戴震 《〈毛诗补传〉序》:“其间有立言最难、用心独苦者,则大忠而託诸诡言逊词,亦圣人之所取也。”
《漢語大詞典》:沤泡(漚泡)
(1).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 元 胡天游 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
(2).喻虚幻不实。
《国语辞典》:奇说(奇说)  拼音:qí shuō
欺诳不实的言论。《管子。七法》:「去奇说,禁雕俗也。」
《漢語大詞典》:妄境
佛教语。谓妄心所现的虚妄不实的境界。 唐 符载 《为江西李常侍祭顗和尚文》:“一言悟解,了得真空,灵觉内虚,妄境外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真假皆妄:“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
《國語辭典》:虚头(虛頭)  拼音:xū tóu
1.商人偷斤减两或虚报卖价所得到的利润。《负曝闲谈》第十回:「货卖实价,哪里有这么大的虚头。」
2.不真实的话。《西游记》第四○回:「那妖魔见他下问,越弄虚头。」《醒世姻缘传》第七○回:「不料他媳妇一片虚头奉承,轻轻脱了虎口,免了三百两纹银。」
《國語辭典》:虚泛(虛泛)  拼音:xū fàn
虚假。元。刘时中〈满庭芳。花愁色胆〉曲:「其中识破,就里曾参,雨云情到底皆虚泛。」
《國語辭典》:海枣(海棗)  拼音:hǎi zǎo
植物名。棕榈科海枣属,常绿乔木。原产于非洲及小亚细亚一带。株高二十至三十公尺,径四十至六十公分,羽状复叶长二公尺半至五公尺,花单性,雌雄异株,果常椭圆形,长三至八公分,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甜味、黏度,因栽培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也称为「枣椰子」。
《漢語大詞典》:窾言
空言,不实之言。史记·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姦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宋 王安石 《谢手诏令视事表》:“人习玩於久安,吏循缘於积弊,窾言不忌,詖行无惭。” 明 张居正 《赠霁翁尊师吴老先生督学山东序》:“窾言者,弃德之竇也。”
分類:空言不实
《漢語大詞典》:诡称
把不真实的或不实际的某种事物作为真实或实际的事物提出或提供。例如:小偷诡称自己是公安人员。
《漢語大詞典》:谰辞(讕辭)
说假话;虚妄不实之辞。新唐书·张亮传:“会 陕 人 常德 发其谋,并言 亮 养假子五百。帝使 马周 案之, 亮 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 宋 汪藻 《知河中府席益落职制》:“不知蒐慝之已陈,犹设谰辞而罔上。”
《國語辭典》:嚣浮(囂浮)  拼音:xiāo fú
虚浮不实在。《新唐书。卷一八三。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
《漢語大詞典》:虚口
(1).用酒漱口。
(2).不实之言。意谓虚誉。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退而见其人,淡若与之无情者。”
(3).犹空腹。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淮上喜雨联句》:“焦心閔疲农,虚口待香稌。”
(4).绝口。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杲卿 、 履谦 駡不虚口, 颜氏 一门死於刀锯者三十餘人。”
《漢語大詞典》:浮疏
亦作“ 浮疎 ”。
(1).浮华不实。梁书·庾肩吾传:“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2).肤浅,粗疏。北史·魏彭城王勰传:“每欲令我一解《丧服》,自审义解浮疏,抑而不许。”
《國語辭典》:大话(大話)  拼音:dà huà
誇张的说词。《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你还不知道他那脾气吗?一味的爱说大话胡吹泥嗙,您要是信他的话那就难免要上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