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萍身
谓身若浮萍,行踪不定。 唐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诗:“春谷终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澜。”
《國語辭典》:摇摆(搖擺)  拼音:yáo bǎi
1.摇荡、摆动。宋。王令〈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么篇〉:「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掼摇摆会躯劳。」
2.走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铁生既娶了美妾,巴不得领了他各处去摇摆,每到之处,见了的无不啧啧称赏。」
《漢語大詞典》:散荡(散蕩)
动摇不定;动荡不定。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篇一:“此非所谋,吾子加之至虑,散荡斯念,宜慎之耳。”《再生缘》第九回:“到处为家多散荡,逢人便问几何程。”
(1).闲游。红楼梦第七回:“他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的诚心,叫你散荡散荡,别辜负了他的心。” 韦君宜 《乘公共汽车旅行记》:“候车室里许多人都跑到公路上、院子里和车站对面卖粽子老太婆的茶摊上散荡去了。”
(2).见“ 散弹 ”。
《漢語大詞典》:散弹(散彈)
散淡;浪荡。《金瓶梅词话》第五六回:“他满心正经要你和他寻个主子,却怎的不捎封书来,倒写着一隻曲儿,又做的不好,可知道他才学荒疎,人品散弹哩!”弹,一本作“ 荡 ”。
分類:浪荡
《漢語大詞典》:流梗
飘浮在水面上的桃梗。比喻飘泊不定的人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参见“ 浮梗 ”。
《國語辭典》:浮梗  拼音:fú gěng
飘浮在水面上的茎梗。比喻飘流不定。唐。徐夤 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水浒传》第一一回:「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漢語大詞典》:熌烁(熌爍)
(1).亮光忽明忽暗,摇动不定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三折:“着雷公发一声霹靂,震动山林;电母荧煌熌烁,光走金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七郎 佩刀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许,錚錚作响,光熌烁如电。”
(2).比喻说话吞吞吐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驱怪:“﹝主人﹞但劝盃酒,言辞熌烁,殊所不解。” 何垠 注:“熌音闪,火行也。烁音鑠,光也。以比其音旨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忀徉
徘徊,游荡不定貌。玉篇·彳部“忀”字下引楚辞:“聊逍遥以忀徉。”按,今本楚辞·离骚作“相羊”。参见“ 儴佯 ”、“ 相羊 ”。
《漢語大詞典》:瞥瞥
(1).形容光或声迅速消失。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日瞥瞥兮西没,道遐迴兮阻叹。”日,一本作“ 目 ”。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 林纾 《感秋赋》:“日瞥瞥而西没兮,嗟吾命之焉知。”
(2).形容闪烁不定,飘忽浮动。《楚辞·王褒〈九怀·危俊〉》“顾列孛兮縹縹” 汉 王逸 注:“邪视彗星,光瞥瞥也。” 唐 沈佺期 《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國語辭典》:趔趄  拼音:liè jū
身体摇晃,站立不稳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不觉的身趔趄,不觉的醉模糊。」《红楼梦》第四四回:「说著,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也作「趔趔趄趄」。
《漢語大詞典》:闪映(閃映)
明灭不定地映照、映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日影下堕,临风颺曳,闪映万端。”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风摇动着帐幕,雷电忽暗忽明,闪映着三个跪着的蓝森森的身影。”
《國語辭典》:闪耀(閃耀)  拼音:shǎn yào
光亮耀眼。如:「星光闪耀」、「闪耀亮相」。
《漢語大詞典》:闪忽(閃忽)
(1).变化不定。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以吾之明白疎濶,洞然无防闲之设,立彼闪忽诡诈之中,机智陷穽之区,斯时也,势不足恃也,恃吾之有道而已。”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俞颅赋:“其来时輒於黑夜,人望之,或见甲胄人长大数辈,左右出殁,人不敢近,或如朱马之形,闪忽莫定。”
(2).特指眼睛转动不停。 克非 《春潮急》二八:“ 兰子 不住地喘气,脸上湿漉漉的,不知是汗还是水,两只平素明亮闪忽的大眼里,涨满了张惶焦虑的神色。”
(3).形容一刹那的时间。 康濯 《春种秋收·代理支书》:“闪忽之间他记起 毛主席 引用过的两句古话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漢語大詞典》:惊恍(驚恍)
指神魂不定,精神恍惚。北齐书·博陵王济传:“尝从 文宣 巡幸,在路忽忆太后,遂逃归。帝怒,临以白刃,因此惊恍。”北史引此作“惊怳”。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明妖》:“这荒臺榭风清露凉,你孤影儿怎不害些儿惊恍。”
《漢語大詞典》:懩懩
心忧不定貌。 清 钱谦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诗:“归舟对孤枕,懩懩心未已。”
分類:不定
《漢語大詞典》:周惶
亦作“ 周遑 ”。 彷徨,犹疑不定。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南史·张兴世传:“贼据上流,兵张地胜,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沮,粮运艰碍,乃制胜之奇。”
《国语辞典》:摸不著  拼音:mō bù zháo
1.经过探寻而仍不能了解。如:「这件案子始终摸不著头绪。」
2.料不定、弄不好。《水浒传》第一○回:「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杀人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