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看开(看開)  拼音:kàn kāi
放宽胸怀,坦然面对现实。如:「凡事看开一点,自然能海阔天空,心无挂碍。」
《漢語大詞典》:险乎
差一点(发生不如意的事)
《国语辞典》:不可意  拼音:bù kě yì
1.不合意、不如意。《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司马芝》:「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2.不讨人喜欢。如:「身边要是有个不可意的同事,那日子可难过了。」
《国语辞典》:不称心(不称心)  拼音:bù chèng xīn
不如意,不符合心意。《红楼梦》第六五回:「吃著肥鹅,又宰肥鸭。或不称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所谓『不安其室』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
《國語辭典》:眼巴巴  拼音:yǎn bā bā
1.迫切渴望的样子。《董西厢》卷五:「我眼巴巴的盼今宵,还二更左右不来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想佳期心攘攘,盼欢会眼巴巴。」
2.形容面对事情的发生,却无可奈何。《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无可如何,也顾不得上司责问,只得将一干人松去刑具,眼巴巴看著领去。」
《國語辭典》:叹气(嘆氣)  拼音:tàn qì
心中忧闷或不快而吐出长气。如:「一想到这项工程困难重重,他不禁连连叹气。」《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床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國語辭典》:叹气(歎氣)  拼音:tàn qì
呼出长气,以舒散心中的烦闷和悲伤。《红楼梦》第六○回:「探春便叹气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
《漢語大詞典》:夭郁(夭鬱)
犹夭阏。挫折,不如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幼壮骤过,哀耗騖及;其间夭鬱,既难胜言。”
《漢語大詞典》:怫逆
不如意,违背。 茅盾 《子夜》十:“虽然他目下现款紧,但扩充企业的雄图在他心里还是勃勃有势,这就减轻了其他一切的怫逆。” 艾青 《我的父亲》:“但是我怫逆了他的愿望,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
《国语辞典》:不遂意  拼音:bù suì yì
不如意、不顺利。如:「生活既使不遂意也不要自暴自弃,应面对克服。」《红楼梦》第四九回:「倘日后邢岫烟有些不遂意的事,纵然邢夫人知道了,与自己无干。」
《國語辭典》:糟心  拼音:zāo xīn
1.烦心、事情不如意。《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不但你们俩得跟著糟心,连玉格可也就受了大累了,那可断乎使不得。」也作「遭心」。
2.事情坏到不可收拾。如:「流落他乡,又被扒光所有的钱,真是糟心透了。」也作「糟糕」。
《漢語大詞典》:痨剌(癆剌)
谓劳瘁而遇事乖剌不如意。 唐 皮日休 《九讽·遇谤》:“既何路以自辨兮,遂没齿而癆剌。”
《國語辭典》:想不开(想不開)  拼音:xiǎng bù kāi
不达观。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又何必想不开呢?」
《国语辞典》:不如意恒七八(不如意恒七八)  拼音:bù rú yì héng qī bā
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通俗编。性情引晋书。羊祜传》:「祜叹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國語辭典》:发脾气(發脾氣)  拼音:fā pí qi
因事情不如意而生气发怒。《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吃他发起脾气来,少不了一顿拳脚。」
《漢語大詞典》:迁怨(遷怨)
谓自己不如意时抱怨别人。《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2期:“况且,那一餐野菜粥,吃得他出丑露乖险些丢了命。虽不能责怪,也有些迁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