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铁例(鐵例)
不可改易的先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或另委他官,别弔仵作无如若辈铁例,总以一检为定,决不更移。”
《国语辞典》:翟子悲  拼音:dí zǐ bēi
比喻人受习俗影响之深而不可自拔。参见「墨子悲素丝」条。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國語辭典》:硬性  拼音:yìng xìng
1.物质由于硬度高而难以损毁的性质。如金刚石为硬性最高的物质。
2.毫不通融、无法改变的。如:「硬性规定」。
《國語辭典》:卖倒(賣倒)  拼音:mài dǎo
卖断。指物品卖出后,不再有赎回的机会。《红楼梦》第一九回:「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持,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
《漢語大詞典》:介峙
形容耿介坚定,不可动摇。 宋 王安石 《祭陈浚宣叔文》:“不溺於俗,孤騫介峙。”
《漢語大詞典》:揭瓴
倾倒瓶水。喻势不可阻。瓴,水瓶。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拟因揭瓴之便,将申破竹之功,为国诛奸,与人除害。”
《漢語大詞典》:鱼烂河决(魚爛河决)
鱼肉腐烂, 黄河 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 汉 班固 曰:“ 河 决不可復壅,鱼烂不可復全。” 宋 朱熹 《读两陈谏议遗墨》:“是以凡 安石 之所为,卒之得以附於陵庙之尊,託於謨训之重,而天下之人愈不敢议,以至於鱼烂 河 决而后已焉!” 明 宋濂 《傅守刚墓碣》:“鱼烂 河 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
《漢語大詞典》:银山铁壁(銀山鐵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朱子语类卷一三○:“ 元城 在 南都 ,似箇银山铁壁。”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俺这里七重围子,手摆布的银山铁壁相似。”
《國語辭典》:有犯无隐(有犯無隱)  拼音:yǒu fàn wú yǐn
对上虽有冒犯,但仍勇于直谏,无所隐瞒。唐。严郢 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國語辭典》:众怒难犯(眾怒難犯)  拼音:zhòng nù nán fàn
群众的愤怒,个人难以抵挡。《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宋史。卷三○八。上官正传》:「正婞直而失于谦和,每谤书至,朕虽力与明辩,然众怒难犯,恐其不能自全。」
《國語辭典》:众志成城(眾志成城)  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众人一心,力量坚固如城。比喻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二。炮说》:「故曰兵无常形,地无常势,果能众志成城,则又何炮之不可用乎!」也作「众心成城」、「众心如城」。
《國語辭典》:震天动地(震天動地)  拼音:zhèn tiān dòng dì
形容气势壮盛浩大,撼动天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涛涌波襄,雷渀电泄,震天动地。」也作「天震地骇」、「震天骇地」。
《漢語大詞典》:直撞横冲(直撞横衝)
形容向前突破,不可阻挡或毫无顾忌地乱冲乱闯。 明 无名氏 《英烈传》第二八回:“这些随来的精勇,个个拚死杀来,真个是摧枯拉朽,直撞横衝,杀得 友谅 远走二十里之地。”
《國語辭典》:砸锅(砸鍋)  拼音:zá guō
比喻办事失败。如:「好好做,别砸锅!」
《國語辭典》:无徵不信(無徵不信)  拼音:wú zhēng bù xìn
没有證据,不能使人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