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负尸(負屍)
鞍下有回毛的马。古人以为骑之不祥,故名。 宋 许洞 虎钤经·马毛利害:“鞍下有回毛者,名负尸。”
分類:下有不祥
《國語辭典》:下大夫  拼音:xià dà fū
职官名。古时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级最低的称为「下大夫」。《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漢語大詞典》:鸿崖(鴻崖)
(1).指游仙。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道也者,逍遥虹霓,翱翔丹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
(2).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下有炼丹井,相传为 洪涯先生 得道处,后因以名山。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东窥 文命 之穴,南望 鸿崖 之井。”
《漢語大詞典》:铜鐎(銅鐎)
亦作“ 铜焦 ”。 铜制的盆形炊器,下有三足,附长柄,多用于温羹。或说即刁斗。古代军中用以炊饭、巡更。盛行于 汉 晋 。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铁骑朝常警,铜焦夜不鸣。” 陈熙晋 注引 孟康 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 明 冯时可 《月赋》:“秋入铜鐎,寒侵犀札。”
《國語辭典》:顶珠(頂珠)  拼音:dǐng zhū
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其颜色与质地可用以区别官吏品秩。也作「顶子」、「顶儿」。
《國語辭典》:顶子(頂子)  拼音:dǐng zi
1.亭子、塔、轿子等顶上的装饰物。
2.清朝官员的品秩以顶珠的颜色与质地为别。也作「顶珠」。
3.房顶。
《國語辭典》:桌子  拼音:zhuō zi
上有一水平面,下有柱子支撑,可在上工作或放置物品的家具。制做材料有木材、铝、塑胶等。计算单位为「张」。《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团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漢語大詞典》:乌杖(烏杖)
上作乌头形,下有平底金属套的扶杖。晋书·五行志上:“ 元康 中,天下始相傚为乌杖以柱掖,其后稍施其鐓,住则植之。”
《國語辭典》:矿产(礦產)  拼音:kuàng chǎn
矿床中所采得的矿物。如:「金瓜石的矿产是金」。
《漢語大詞典》:柊叶(柊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状根状茎。叶基生,长达50厘米,有长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湿地。根、叶供药用,叶片可包粽。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柊叶》:“有柊叶者,状如芭蕉叶。溼时以裹角黍,乾以包苴物,封缸口。盖南方地性热,物易腐败,惟柊叶藏之,可持久,即入土千年不坏。柱础上以柊叶垫之,能隔溼润。亦能理象牙使光泽。”
《漢語大詞典》:阎浮檀(閻浮檀)
梵语。河名。檀,义译为河。阎浮树下有河,故称 阎浮檀 。大智度论卷三五:“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为 阎浮檀 金。” 宋 王安石 《咏菊》之一:“ 补落迦山 传得种, 阎浮檀 水染成花。光明一室真金色,復似 毗耶 长者家。”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俺只见涧壑潺湲, 阎浮檀 水浄洄漩。”
《漢語大詞典》:宝苗(寶苗)
传说能显示其下有玉石的树木。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九:“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谓之宝苗。”
《漢語大詞典》:龙爪花(龍爪花)
石蒜。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秋季先叶开花。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蜀 道有花名龙爪花,色殷红,秋日开林薄间,甚艷。”
《漢語大詞典》:九馆仙(九館仙)
传说 洛 下有洞穴,内有宫殿人物九处, 晋 张华 称之为地仙九馆。参阅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定辞》。后以泛称游仙。 宋 苏舜钦 《答仲仪见寄》诗:“寄声吾舅无相念,今作江湖九馆仙。”
《漢語大詞典》:颜神山(顔神山)
山名。在今 山东省 益都县 西南,山下有 颜神庙 ,因 北齐 孝妇 颜文 妻居此而得名。 清 顾炎武 《颜神山中见橘》诗:“但得 灵均 长结伴, 颜神山 下即江潭。”
《国语辞典》:颔下之珠(颔下之珠)  拼音:hàn xià zhī zhū
相传骊龙颔下有珍珠必于深渊中,待骊龙熟睡之际,方可取得。典出《庄子。列禦寇》。比喻难得的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