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衬衣(襯衣)  拼音:chèn yī
内衣。
《國語辭典》:后襟(後襟)  拼音:hòu jīn
上衣、长袍的背后部分。《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著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國語辭典》:筒子  拼音:tǒng zi
用表芯纸搓成的细捲,供点火吸烟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也称为「捻子」、「捻儿」。
《漢語大詞典》:端衰
古丧服上衣。礼记·杂记上:“端衰,丧车,皆无等。” 孔颖达 疏:“端衰,谓丧服上衣,以其缀六寸之衰於心前,故衣亦曰衰。端,正也。”
分類:丧服上衣
《漢語大詞典》:百称(百稱)
犹言百袭。古代谓内、外上衣或上、下衣成套为一称。礼记·丧大记:“君陈衣于庭,百称。”
《国语辞典》:搭背  拼音:dā bèi
无袖无领的上衣。元。杨讷《西游记》第六出:「一个个手执白木植,身穿著紫搭背。」也称为「背心」。
分类:上衣六出
《漢語大詞典》:驼肩(駝肩)
方言。旧时 四川 妇女上衣的肩部布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五:“夹袄是什么料子,什么颜色,不知道,因为上面罩了件干净的葱白洋布衫,袖口驼肩都是青色宽边,又系了一条宝蓝布围裙。”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三章:“她身上那件滚青布驼肩的二蓝竹布罩衫,并不比身边老妈子身上的毛蓝布夹袄新。”
《漢語大詞典》:套服
一套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服装,并且在料子和颜色上相配(如男装的上衣、马甲和裤子,女装的上衣和裙子)。也叫“套装”
《國語辭典》:中缝(中縫)  拼音:zhōng fèng
1.线装书前后半页之间的折缝。也称为「版心」、「页心」。
2.报纸左右两版间狭长的部分。
3.衣服背部中间的竖缝。
《国语辞典》:裤装(裤装)  拼音:kù zhuāng
指成套的上衣和长裤。如:「妳平日喜欢穿著的,是閒散随意的长裙,还是优雅俐落的裤装?」
《漢語大詞典》:红衲袄(紅衲襖)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袒下我这红衲袄,跌绽我这旧皮鞋。”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國語辭典》:大襟  拼音:dà jīn
衣服边缘盘纽扣的地方。也作「大衿」。
《國語辭典》:领口(領口)  拼音:lǐng kǒu
衣服的护颈部分。如:「这件衣服的领口好脏。」
《漢語大詞典》:紧身(緊身)
(1).紧贴身体。 丁玲 《母亲》三:“另外还有六七个人,跟班不像跟班,打手不像打手的,穿着紧身扎靠,也站在那里。”
(2).指瘦而紧的贴身上衣。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上上下下的人,除了棉套裤、棉紧身早已穿起之外,上人们还要穿羊皮袄,狐皮袍。”
《國語辭典》:夹袄(夾襖)  拼音:jiá ǎo
双层的上衣。如:「起风了,搭件夹袄再出门吧!」
分類:双层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