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毫相
佛教语。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的白毫相。佛藏经·了戒品:“ 舍利弗 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 舍利弗 ,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后亦泛称佛相。 唐 韦皋 《再修成都府大圣慈寺金铜普贤菩萨记》:“仪合天表,制侔神工,莲开慈颜,月满毫相。” 宋 范成大 《下岩》诗:“不用苦求毫相现,祇教长掛水帘看。” 清 赵翼 《舟泊圮光看盂兰会放湖灯》诗:“盂兰盆借佛毫相,放大光明豁沉冥。”
《漢語大詞典》:雁王
亦作“鴈王”。 佛教语。领头的大雁。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大智度论卷四:“五者,手足指縵网相。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一本作“鴈王”。
《漢語大詞典》:鹅王(鵝王)
佛教称佛有三十二相,其一为“鹅王”。其手指、足指之间,有缦网似鹅之足,故名。《涅槃经》卷二八:“以是业缘得网縵指,如白鹅王。”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鹅王之不受泥尘,香象之顿除覊锁,未之比也。” 清 厉鹗 《夏日卧疾诚夫惠杏酪一器作此谢之》诗:“鹅王乳色白胜酥,仙杏为浆雅称无。”参见“ 三十二相 ”。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相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漢語大詞典》:素毫
(1).指毛笔。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 上林 花鸟写生綃,禁本 钟 王 点素毫。” 清 湘灵子 《轩亭冤·喋血》:“蘸素毫,拟硃票,案情曲折心儿恼。”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 须弥山 ,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素毫月举,腾光於梵室;妙趾神行,布武於椒殿。”
《漢語大詞典》:轮相(輪相)
(1).佛教语。佛三十二相之一,谓佛足掌有千辐轮形印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观无量寿佛经》:“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参见“ 三十二相 ”。
(2).塔顶上的轮盖。通常有九层,故也称九轮。经律中又有相轮、金刹、金幢、露盘等名。 晋 法显 南海寄归内法传·灌沐尊仪:“制底如小枣,上置轮相竿若细针。”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相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漢語大詞典》:白毫相
如来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 世尊 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经下·了戒品九》:“ 如来 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百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法华经句解·序品:“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亦省作“ 白毫 ”。 南朝 梁简文帝 《迦叶佛像铭》:“慧雨自垂,仁风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白毫大光,应念来感。”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灵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邂逅》:“倘然现白毫,仗诸品圆明照。”
《漢語大詞典》:巨相
(1).贵相。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陶侃 微时,遭父艰,有人通刺……此人告 侃 曰:‘吾是 王子晋 。君有巨相,故来相看。’”
(2).佛的三十二相。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巨相四八,照曜於大千;尊法二九,包笼乎无外。”参见“ 三十二相 ”。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相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