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槎客河低
唐无名氏七夕赋槎客河低针楼月落
分类:七夕
《分类字锦》:车驻七襄(车驻七襄)
何逊 七夕诗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分类:七夕
《分类字锦》:北沚南阳(北沚南阳)
苏彦 七夕咏织女诗 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时来嘉庆集,整驾巾玉箱。
分类:七夕
《分类字锦》:碧落银河(碧落银河)
李商隐 七夕诗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分类:七夕
《國語辭典》:大礼拜(大禮拜)  拼音:dà lǐ bài
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漢語大詞典》:吃巧
亦作“喫巧”。 旧时 浙 人风俗,每逢七夕,聚饮于门首,谓之吃巧。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浙 人七夕,虽小家亦市鹅鸭食物,聚饮门首,谓之‘喫巧’。”
《分类字锦》:寸情百结(寸情百结)
范云 望织女诗 寸情百重结,一心万处悬。
分类:七夕
《分类字锦》:辍机停箱(辍机停箱)
谢庄 七夕咏牛女诗 辍机起春暮,停箱动秋衿。
分类:七夕
《漢語大詞典》:七日来复(七日來復)
(1).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易·复》:“反復其道,七日来復,天行也。” 王弼 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復,时凡七日。” 孔颖达 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说“七日”指“七月”。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七日来复》:“七日来復者,昔之计月,非其正岁,则以日数之,即《豳》诗‘一之日’、‘二之日’是也。”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一“七日来復” 清 茅星来 注:“日即月也,犹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则自五月阳始消而为姤,至十一月阳生而为復,凡七月也。”
(2).泛指阴阳循环。 清 严复 《原强》:“今微论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来復,必有人焉。”
(3).称一星期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漢語大詞典》:乞巧节(乞巧節)
我国传统节日,又名女儿节。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分類:节日七夕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驱鹊营桥(驅鵲營橋)
《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后以“驱鹊营桥”指七夕的传说。 宋 刘克庄 《踏莎行·巧夕》词:“驱鹊营桥,呼蟾出海,朝朝暮暮遥相望。”
分類:七夕
《分类字锦》:青鸟来集(青鸟来集)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帝于承华殿斋正中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夹侍王母傍崔国辅七夕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分类:七夕
《分类字锦》:抛梭振镊(抛梭振镊)
王建 七夕曲 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分类:七夕
《国语辞典》:双周刊(双周刊)  拼音:shuāng zhōu kān
每两个星期发行一次的刊物。多为专门性的学术刊物。
《分类字锦》:舒罗散縠(舒罗散縠)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分类: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