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何一化,兹生伯,号瑟斋,南陵人,顺治拔贡,著《瑟斋诗集》。
《漢語大詞典》:一化
(1).一切变化。犹言万物。庄子·大宗师:“又况万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2).谓一个变化。《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3).一经变化。《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也。”
(4).一经教化。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僕射》诗:“ 汉 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5).一个化身。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他那里知道我非凡人,乃 驪山老母 一化。”
《漢語大詞典》:前体
船的最宽大部分或船中部横剖面以前的部分
各种无脊椎动物(如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前方部分,当它不能被分解成原始体节时
反应或过程的预前阶段中所存在的或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后来会转变为另一物质或体系
在代谢途径中位于另一化合物之前的一种化合物
《国语辞典》: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拼音:huán yuán fǎn yìng
在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的现象。
《国语辞典》: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  拼音:ōu zhōu huò bì tǐ xì
欧洲共同体十二会员国为追求单一化市场,于西元一九七九年所建立的货币体系。据此制订的欧体汇率机制(ERM),于一九七九年开始实施,目标则是于一九九八年完成货币同盟,进而达到政治同盟。英语缩称为EMS。
《漢語大詞典》:大蚕(大蠶)
广东 地区称一化性蚕。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虫语·八蚕:“大蚕一岁一熟,熟至八日而出蛾,配其雌雄,又至八日而蛾卵,卵则蛾死。以纸裹卵藏之,至立春,蚕驹復出,故曰大蚕。”
一化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如来一代之教化而言。天台观经疏曰:「此约一化以明通。」【又】一时化益之意。法华玄义一上曰:「一期化导,事理俱圆。」三论玄义曰:「释迦小乘一化,徒然虚设。」
【佛学常见辞汇】
释迦佛一代的教化。
一化五味之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托于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于彼五时。(参见:五味)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也。」
【佛学常见辞汇】
释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经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依据这种说法,而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