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土花封玉树
  
埋玉树
 
泉下琪树
 
玉人埋处
 
玉有谁埋
 
玉树凋
 
玉树埋
 
玉树埋尘
 
白璧埋黄土
 
随玉树

相关人物
庾亮


《世说新语》下卷上《伤逝》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列传〉~923~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丧至,车驾亲临。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亮弟冰上疏曰:「臣谨详先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陈请,将迄十年。岂直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强馘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帝从之。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简释

埋玉: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埋玉树:用以悼亡。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例句

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李端 慈恩寺怀旧

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 白居易 令孤相公与梦得交情索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梦逝相顾泫然施有使来得前月未殁之前数日书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白居易 醉中见徵之旧卷有感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典故
叹李广
 
封李广
  
李广数奇
  
猿臂数奇
 
猿臂无功
 
百战不侯
 
苦战不侯

相关人物
李广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列传〉~2448~
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广。广知之,固辞。大将军弗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惑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乃遇两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曰:「青欲上书报天子失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簿。广曰:「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三国魏·孟康曰:「奇,只不耦也。」唐·颜师古曰:「言广命只不耦合也。孟说是矣。」

例句

白发今非老,青云数有奇。 李嘉祐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之一

江山非久适,命数未终奇。 李频 送于生入蜀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二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 老将行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高适 送田少府贬苍梧

典故
安能守笔砚
 
定远见弃
  
封侯相
   
掷笔
   
班笔掷
 
班超束书

相关人物
班超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四]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简释

投笔:指弃文就武。唐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例句

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朅来投笔砚,长揖谢亲族。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严维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掷笔不作尉,戎衣从嫖姚。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 银山碛西馆

看取不成投笔后,谢安功业复何如。 崔涂 东晋

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 崔融 塞垣行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 张宣明 使至三姓咽面

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 张说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

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 张说 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封侯万里者,燕颔乃徒劳。 李频 送许棠归泾县作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杜甫 后出塞五首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杨师道 咏砚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权德舆 送山人归旧隐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殷尧藩 九日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多君有奇略,投笔佐元戎。 独孤及 送游员外赴淮西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之一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王涯 从军词三首之二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秦韬玉 寄李处士

莫向尊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 许浑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之二

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许浑 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 钱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

雁门太守能爱贤,麟阁书生亦投笔。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韦应物 始建射侯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顾况 从军行二首

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骆宾王 夕次蒲类津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

曳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述怀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燕颔已知飞食肉,龙门犹自退为鱼。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

典故 
封侯万里
 
燕颔封侯
 
班定远
  
万里觅封侯

相关人物
班超

参考典故
封侯相
 
生入塞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明年,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深悯边萌婴罗寇害,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类,取车师,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独谋悖逆,持其险隘,覆没都护,并及吏士。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超遂踰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雠。司马法曰:『赏不踰月,欲人速?为善之利也。』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

简释

封侯万里:指因有边功而封侯。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封侯万里独心在,糊口四方何事无。”


例句

中郎推贵婿,定远重时英。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李白 田园言怀

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 武元衡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二月二十八日清明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王涯 从军词三首

气劲三河卒,功全万户侯。 皇甫冉 送郑判官赴徐州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许浑 献鄜坊丘常侍

他年必帅邯郸儿,与我杀轻班定远。 贯休 送越将归会稽

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 陈子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典故
比屋封

相关人物
陆贾


《新语·无为》~65~
夫法令所以诛暴也,故曾、闵之孝,夷、齐之廉,此宁畏法教而为之者哉?故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何者?化使其然也。故近河之地湿,而近山之木长者,以类相及也。高山出云,丘阜生气,四渎东流,百川无西行者,小象大而少从多也。

例句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上林书
 
上林书绝
 
上林消息
 
上林过雁
 
上林雁
 
上林鸿雁
 
上苑传书
  
借片鸿
 
传帛
 
传书雁
 
传雁
 
传雁足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吴鸿传信
 
塞雁音书
 
塞鸿传书
 
天涯芳信
 
子卿归信
 
寄南飞翼
 
寄南飞鸿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寄书鸿雁
 
寄锦书
 
寄双飞燕
  
弋雁问消息
 
微辞寄归雁
 
愁怀逐归鸿
 
凭鸿
 
断鸿书
 
断鸿谁倩
 
断鸿难倩
 
书倩秋鸿
 
书到雁应还
 
书因北雁稀
 
书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归玉塞
 
书无去鸿
 
书无过雁
 
书系双飞翼
 
书雁
 
书鸿
 
朔燕传书
 
望飞燕
 
归鸿书
 
归鸿无信
 
归鸿谁寄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燕翎寄笺
 
独雁征书
 
秋鸿春燕
  
空回春雁
 
系帛
  
系书翠羽
 
系边书
 
系雁书
 
苏武逢雁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见雁思乡信
 
诗凭燕翼
 
认上林欲下
  
赤书凭雁
  
过鸿来燕
 
乡书雁少
 
衔来相思字
 
锦书寄飞翼
  
雁来音信
 
雁传书
      
雁足传书
 
雁鸿附书
 
难觅征鸿
 
云边翼
 
云间一纸书
 
音信绝南鸿
 
音书凭过雁
 
飞燕归信
 
鸿来雁度
 
鸿羽芳信
  
鸿雁北来
 
鸿雁书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典故
卜肆寂寞
 
卜肆成都
 
卜肆贫
  
君平卜
 
君平市隐
 
君平帘下
 
君平说卦
 
君平卖卜
 
问君平
 
严君卦
 
严君卖卜
 
严君开封
   
严扬
 
严遵
 
寂寞君平
 
帘下君平
   
百钱卜肆
 
百钱问君平
 
蜀中夫子
  
蜀平

相关人物
严君平
 
严遵

参考典故
犯斗槎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3056~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

简释

成都卜:指雅逸生活,或指占卜。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例句

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 刘君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众说君平死,真师易义全。 姚合 送任尊师归蜀觐亲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 崔涂 问卜

蜀严化已久,沈冥空所思。 张九龄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

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 李博 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 送友人入蜀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李端 赠道士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李贺 感讽五首

君平教说卦,夫子召升堂。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借严君卖卜钱。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杜甫 游子

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帘下严君卜,窗间少室峰。 罗隐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耿湋 送夏侯审游蜀

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 贾岛 寄令狐绹公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郑世翼 过严君平古井

未酬阚泽佣书债,犹欠君平卖卜钱。 韦庄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卖卜严将卖饼孙,两贤高趣恐难伦。 韩偓 两贤

典故
不侯
 
不封侯
 
未封侯

相关人物
李广

参考典故
数奇
 
李将军(一)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3~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真诰》
东华真人福日月之象,上法云: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脏生华。

例句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崔峒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徐夤 赠杨著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李嘉祐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李益 来从窦车骑行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温庭筠 伤温德彝

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皇甫曾 赠老将

诸将封侯尽,论功独不成。 卢象 杂诗二首

李将军自嘉声在,不得封侯亦自闲。 罗隐 韦公子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耿湋 陇西行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 郑锡 出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唐生决
 
唐生讥
 
唐举问封侯
 
问唐举
 
才非唐举知
 
蔡泽问相
 
蔡泽栖迟

相关人物
唐举


《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248~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典故  
封禅草
 
留简书
 
给札老相如
 
茂陵客
 
茂陵书
 
茂陵书生
 
茂陵求
 
茂陵病
 
茂陵卧
 
茂陵贫
 
长卿书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相如
 
马卿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63~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简释

茂陵书生:指司马相如,或指文人,多指落泊文人。唐卢纶《晚秋山中别业》:“茂陵秋最冷,谁念一书生?”


例句

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刘慎虚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漳浦病多愁易老,茂陵书在信难通。 司马扎 白马津阻雨

茂陵归路绝,谁念此淹留。 司马札 江上秋夕

茂陵愁卧客,不自保危肠。 唐彦谦 红叶

相逢浑不觉,祗似茂陵贫。 唐彦谦 逢韩喜

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崔宗之 赠李十二白

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 李白 宣城哭蒋征君华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李贺 咏怀二首之一

携茶腊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 杜牧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

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雄词封禅草,丽句阳春曲。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旧书曾谏猎,遗草议登封。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箧中封禅书,欲献无由缘。 皎然 答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祖咏 赠苗员外发

汉家若欲论封禅,须及相如未病时。 窦庠 冬夜寓怀寄王翰林

周南太史泪,蛮徼长卿书。 罗隐 封禅寺居

唯馀封禅草,留在茂陵家。 卫象 伤李端

茂陵久病书千卷,彭泽初归酒一瓢。 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钱起 哭常征君

还嗤茂陵客,贫病老明时。 钱起 送杨錥归隐

空留封禅草,已作岱宗行。 顾况 伤大理谢少卿

典故
一叶桐
 
剪圭
  
成王剪桐
   
相关人物
叔虞
 
周成王


《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56~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635~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例句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之二

盘石圭多剪,凶门毂少推。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虞世南 奉和咏日午

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典故
相关人物
封人


《庄子》外篇·卷五上《天地》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例句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典故
尺箠平虏

相关人物
封常清
 
李隆基(唐玄宗)


《旧唐书》卷一百四〈封常清列传〉~3209~
十四载,入朝,十一月,谒玄宗于华清宫。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其日,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陷陈留,入罂子谷,凶威转炽,先锋至葵园。常清使骁骑与柘羯逆战,杀贼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至谷水,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与争锋,仙芝遂退守潼关。
典故
二鲤鱼
  
寄鳞
  
尺素书
        
鱼传尺素
  
鱼尺
    
参考典故
雁书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古乐府三首·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佗乡。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唐·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曰:「素,生帛也。」

简释

鱼书:喻指书信。宋晏殊《无题》:“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例句

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侯氏 绣龟形诗

北去鱼无信,南飞雁绝音。 公乘亿 赋得临江迟来客

凄凉从此后,无复望双鱼。 刘禹锡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继今年十一月仆射疾不起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刘禹锡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鳞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 刘长卿 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

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

封缄托双鲤,于焉来远求。 唐彦谦 索虾

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

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 岑参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 岑参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岑参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常建 送楚十少府

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馀。 张九龄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喧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 相思曲

波涛一阻两乡梦,岁月无过双鲤鱼。 方干 寄江陵王少府

招携永感双鱼在,报荅空知一剑存。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李冶 结素鱼贻友人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杜牧 春思

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林宽 和友人贼后

非君重千里,谁有惠双鱼。 杨炯 和酬虢州李司法

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代书寄内

异日始离抱,维思烹鲤鱼。 权德舆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曾城自有三青鸟,不要莲东双鲤鱼。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浮沈非乐藻,沿溯异传书。 王季则 鱼上冰

浮石潭边停五马,望涛楼上得双鱼。 白居易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白居易 送客之湖南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 皎然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

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毛。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湖水平来见鲤鱼,偶因烹处得琼琚。 罗隐 寄杨秘书

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罗隐 寄黔中王从事

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裤讴。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 胡曾 车遥遥

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苏颋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韦皋 忆玉箫

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韩愈 寄卢仝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韩琮 春愁

谬驰骢马传,难附鲤鱼封。 韩琮 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骆宾王 夏日夜忆张二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鱼玄机 期友人阻雨不至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鲍溶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國語辭典》:埋玉  拼音:mái yù
埋葬有才华的人或女子。《梁书。卷五○。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國語辭典》:数奇(數奇)  拼音:shù jī
古人迷信,认为偶数吉利,单数不吉利,故将命运不佳,凡事无法偶合者称为「数奇」。唐。牛肃〈马待封〉:「待封恨其数奇,于是变姓名,隐于西河山中。」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休嗟数奇!且休嗟数奇!待时藏器。」
《漢語大詞典》:李广未封(李廣未封)
汉 名将 李广 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 李广 本人抗击 匈奴 ,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冯唐 易老, 李广 难封。屈 贾谊 於 长沙 ,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未封侯。” 五代 徐夤 《赠杨著》:“ 李广 不侯身渐老, 子山 操赋恨何深!”
《國語辭典》:封侯  拼音:fēng hóu
封赠的侯爵。《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贵人也,官至封侯。」《文选。班彪。王命论》:「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漢語大詞典》:封侯骨
封侯的骨相。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词:“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分類:封侯骨相
《漢語大詞典》:投笔(投筆)
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分類:弃文
《國語辭典》:投笔从戎(投筆從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汉代班超因家贫而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后辍业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典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建功。《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抚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分類:立功西域
《漢語大詞典》:弃笔(棄筆)
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参见“ 弃笔从戎 ”。
《漢語大詞典》:弃笔从戎(棄筆從戎)
犹投笔从戎。谓文人弃文就武。 唐 张鷟 游仙窟:“ 蜀 生狡猾,屡侵边境。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
分類:文人
《漢語大詞典》:燕颔(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童贯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頷,知不是等闲人。”
(2). 东汉 名将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頷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 西域 都护,封 定远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后以“燕頷”为封侯之相。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生平燕頷相,会自得封侯。” 唐 岑参 《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頷岂徒然。” 清 赵翼 《赠相士彭铁嘴》诗:“幸免鼠目求官讯,本无燕頷封侯状。”
(3).指武将;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頷不醒頽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燕頷何年驰铁马,羊头此日总金貂。” 清 陈维嵩 《贺新凉·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词:“风前小进休仍却,从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漢語大詞典》:定远(定遠)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 。后人称为 班定远 。 定远 为其省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唐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 。”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 ,弃笔取封侯。” 清 李渔 《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 ;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 !”详“ 定远侯 ”。
《漢語大詞典》:定远侯(定遠侯)
东汉 班超 的封号。 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 。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唐 王维 《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 。”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
《國語辭典》:万里侯(萬里侯)  拼音:wàn lǐ hóu
立功于边远之地而得封官。北周。庾信〈拟怀〉诗二七首之三:「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王勃〈春思赋〉:「都护新封万里侯,将军稍定三边地。」也作「封侯万里」、「万里封侯」。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君平  拼音:jūn píng
汉代高士严遵的字。参见「严遵」条。
《漢語大詞典》:严家(嚴家)
家规严厉的人家。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参见“ 严家饿隶 ”。
《漢語大詞典》:严家饿隶(嚴家餓隸)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清 姚鼐 《论书绝句》:“薑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
《漢語大詞典》:严平(嚴平)
严厉公正。后汉书·韩棱传:“ 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
分類:严厉公正
《漢語大詞典》:成都卜
见“ 成都卖卜 ”。
《國語辭典》:成都卖卜(成都賣卜)  拼音:chéng dū mài bǔ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馀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國語辭典》:成都卖卜(成都賣卜)  拼音:chéng dū mài bǔ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馀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漢語大詞典》:蜀严(蜀嚴)
即 汉 蜀郡 庄遵 。 遵 字 君平 。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姓 严 ,故称。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蜀严 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 随 和 何以加诸。”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蜀郡 严君平 ,湛深玄默无欲也。” 明 陈子龙 《同惠朗处中胜时分赋高士传》:“ 蜀严 既沉冥,寡营协幽尚。”
分類:蜀郡君平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漢語大詞典》:封禅文(封禪文)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
《漢語大詞典》:封禅书(封禪書)
指 司马相如 言封禅事的遗书。 宋 林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详“ 封禪文 ”。
《漢語大詞典》:封禅文(封禪文)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
《漢語大詞典》:剪桐
吕氏春秋·重言:“ 成王 与 唐叔虞 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 唐叔虞 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 喜,以告 周公 。 周公 以请曰:‘天子其封 虞 邪?’ 成王 曰:‘余一人与 虞 戏也。’ 周公 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 叔虞 于 晋 。”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剪桐疏爵,分茅建社。”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漢語大詞典》:桐圭
亦作“ 桐圭 ”。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茅壤分维,麟距冠元丘之俊。”圭,一本作“ 珪 ”。 唐 许孟容 《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桐珪早贵,象輅追设。”
《漢語大詞典》:桐叶封弟(桐葉封弟)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请择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 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 唐 柳宗元 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 桐封 ”。 清 徐开任 《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 邵陵 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漢語大詞典》:桐叶戏(桐葉戲)
指桐叶封弟故事。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棣华》歌尚在,桐叶戏仍传。”参见“ 桐叶封弟 ”。
《漢語大詞典》:桐叶封弟(桐葉封弟)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请择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 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 唐 柳宗元 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 桐封 ”。 清 徐开任 《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 邵陵 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國語辭典》:乘云(乘雲)  拼音:chéng yún
驾乘云朵。《文选。潘岳。西征赋》:「乘云颉颃,随波澹淡。」《镜花缘》第一三回:「当日小弟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见见。」
《漢語大詞典》:传书(傳書)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
(3).传授书籍。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 。”
(4).传递书信。 唐 李商隐 《离思》诗:“朔雁传书絶, 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许潮 《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 ,此人可以传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 柳毅 又是怎样替人往深海里传书,用鲛绡分开碧蓝的海水,娶了美丽的 龙女 为妻啦。”
《國語辭典》:尺素  拼音:chǐ sù
书信。《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秦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烹鱼(烹魚)
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毛 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 烹 ”的古字。后以喻治民。 宋 王应麟 玉海·帝学·庆历迩英阁讲诗:“三月戊午讲《匪风》‘谁能亨鱼’。上曰:‘ 老子 谓治民若烹小鲜,义近是乎?’ 丁度 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参见“ 烹小鲜 ”。
分類:治民
《漢語大詞典》:烹小鲜(烹小鮮)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漢語大詞典》:烹鲤(烹鯉)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烹鲤”借指收到亲友来信。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
分類:亲友来信
《國語辭典》:素书(素書)  拼音:sù shū
1.信函。《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
2.书名。旧题黄石公撰,一卷,宋张商英注。内容以仁、义、道、德、礼五者为主旨,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疑即商英所伪托。
《漢語大詞典》:素鲤(素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素鲤。 唐 武元衡 《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素鲤。金石相投,鏗然在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锦鳞书(錦鱗書)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指远方之书信。 唐 杜牧 《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亦省称“ 锦鳞 ”。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 宋 蔡伸 《风流子》词:“无奈锦鳞杳杳,不渡 横塘 。” 清 陈维嵩 《好事近·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词:“春水锦鳞通,忽把故人墨迹。”
分類:远方书信
《國語辭典》:双鱼(雙魚)  拼音:shuāng yú
1.二鱼。唐。白居易 家园三绝之二:「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2.书信。唐。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诗二首之二:「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唐。杜甫〈送吴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
3.汉代有双鱼洗,上书大吉羊(祥)字,后人因以双鱼寓吉祥之意。宋。董逌《广川书跋。卷五。素洗双鱼洗列钱洗》:「政和元年,饶州得素洗二、双鱼洗六。」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双鲤(雙鯉)  拼音:shuāng lǐ
书信的代称。参见「双鲤鱼」条。唐。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唐。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國語辭典》:双鲤(雙鯉)  拼音:shuāng lǐ
书信的代称。参见「双鲤鱼」条。唐。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唐。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國語辭典》:鱼封(魚封)  拼音:yú fēng
书札。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今日这半边鸾镜得团圆,早则那一纸鱼封不更传。」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鱼雁(魚雁)  拼音:yú yàn
语本《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因以「鱼雁」合为书信之代称。宋。晏几道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词:「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國語辭典》:鲤鱼(鯉魚)  拼音:lǐ yú
1.动物名。硬骨鱼纲。体呈侧扁的纺缍形,口吻钝圆,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有发达的咽头骨。脊鳍长、尾鳍分叉,鳞大。食水草及鱼介类,栖小河池沼等处,现多为人工饲养的食用鱼。也称为「文鱼」。
2.比喻书信。参见「鲤素」条。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國語辭典》:鳞鸿(鱗鴻)  拼音:lín hóng
鱼雁的代称。比喻书信。宋。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鳞鸿何处?回不得一纸断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