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婚倘毕
 
了婚嫁
 
儿婚女嫁
 
十年婚嫁愿
 
向平事了
 
向平多累
 
向平婚嫁
 
向平约
 
女嫁儿婚
 
女嫁男婚
 
婚娶未毕
 
婚嫁了
 
婚嫁毕
 
婚嫁累
 
嫁娶毕
  
子平婚嫁
 
子平嫁娶
 
子平窥破
 
富不如贫
   
尚平加累
 
尚平婚嫁毕
 
昏嫁了
 
昏嫁向平
 
未终婚嫁
  
毕婚姻
  
追尚子
 
门容向子过

相关人物
向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向长〉~2758~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唐·李贤注引《高士传》:「『向』字作『尚』。」
《昭明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唐·李贤注:「嵇康《高士传》曰:尚长,字子平,河内人。隐避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

简释

子平嫁娶:指儿女婚嫁。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贫中毕,元亮田园醉里归。”


例句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孟浩然 李氏园林卧疾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经七里滩

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隐士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岑参 缑山西峰草堂作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仲方 赠毛仙翁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瓜时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杜甫 西阁二首

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 杜甫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林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待学尚平婚稼毕,渚烟溪月共忘机。 权德舆 田家即事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王绩 北山

况无婚嫁累,应拍尚平肩。 王毂 赠苍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长生

万重云树下,数亩子平居。 钱起 东溪杜野人致酒

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宁违。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韩愈 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典故
不为家
 
不言加
 
不言家
 
匈奴未灭
 
去病忘家
 
去病无家
 
家何为
 
恩未极,家何恤
 
莫言家
 
辞甲第
  
霍勋

相关人物
霍去病


《史记》卷 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2939~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简释

去病无家:指公而忘私。明陈子龙《奉酬越大夫卓凡见赠之作》:“去病无家原为国,信陵有客尽知兵。”


例句

孟母迁邻罢,将军辞第初。 李峤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李昂 从军行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王维 燕支行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卢纶 送刘判官赴丰州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韩翃 送刘将军

典故
宫刑加子长
 
蚕室闭
 
马迁下蚕室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列传〉~2729~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馀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悽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柰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例句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白居易 读史五首

都尉身降虏,宫刑加子长。 白居易 杂感

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大风歌沛邑
   
威加四海
 
守四方
 
忆大风
 
歌大风
 
歌汉风
  
沛公大风
 
沛歌风
 
海内风
  
猛士歌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简释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例句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典故
共卧加腹
 
加帝腹
  
御榻星辰动
 
星辰凌帝坐
 
汉光腹
 
犯帝坐
 
犯星夜
 
足加刘公腹
 
足加天子腹
 
足加帝腹
 
足磨汉榻
 
踏帝腹
 
钓濑客星
 
骄同卧

相关人物
严光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会稽典录》曰:严遵字子陵,与世祖俱受业长安。建武五年,下诏徵遵,设乐阳明殿。命宴会,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闻,上曰:「此无异也,昨夜与严子陵俱卧耳。」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例句

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崔道融 钓鱼

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 张继 题严陵钓台

人间若有登楼望,应怪文星近客星。 张贲 偶约道流终乖文会答皮陆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钓台

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彼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若宿严陵濑,谁当是客星。 李频 送寿昌曹明府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杜甫 宿白沙驿

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句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 林宽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

终将宠辱轻轩冕,高卧五云为客星。 汪遵 严陵台

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 罗邺 行次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高适 遇冲和先生

典故 
弓张自摧
 
弦惊
  
怯张弓
 
闻弦坠
   
相关人物
魏加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例句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剑拔蛟随断,弓张鸟自摧。 张说 送岳州李十从军桂州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方干 新月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从弟沈之秦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李白 鸣雁行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之一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卢纶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 耿湋 赋得沙上雁

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钱起 送李九贬南阳

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 陈子昂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例句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岑参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脱刀赠分手,书带加餐食。 张说 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

伏枕神馀劣,加餐力未强。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白居易 寄元九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 白居易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努立强加餐,当年莫相弃。 陶翰 送朱大出关

典故
加葱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
《庄子·徐无鬼》: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厌?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欲甘酒肉之味耶?」又《庄子》曰:「春月饮酒加?,以通五脏。」(据《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

例句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典故
加公九锡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29~
王丞相轻蔡公,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何处闻有蔡充儿?」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妒记》曰:「丞相曹夫人性甚忌,禁制丞相,不得有侍御,乃至左右小人,亦被检简,时有妍妙,皆加诮责。王公不能久堪,乃密营别馆,众妾罗列,儿女成行。后元会日,夫人于青台中,望见两三儿骑羊,皆端正可念。夫人遥见,甚怜爱之。语婢:『汝出问,是谁家儿?』给使不达旨,乃答云:『是第四王等诸郎。』曹氏闻,惊愕大恚。命车驾,将黄门及婢二十人,人持食刀,自出寻讨。王公亦遽命驾,飞辔出门,犹患牛迟。乃以左手攀车兰,[四]右手捉麈尾,以柄助御者打牛,狼狈奔驰,劣得先至。蔡司徒闻而笑之,乃故诣王公,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公知不?』王谓信然,自叙谦志。蔡曰:『不闻馀物,唯闻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王大愧。后贬蔡曰:『吾昔与安期、千里,共在洛水。』」
典故
加齐卿相

相关人物
公孙丑


《孟子注疏》卷三上〈公孙丑章句上〉~53~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典故
加诸膝


《礼记注疏》卷九〈檀弓下〉~73~
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典故
下笔不加点


《文选·祢衡(鹦鹉赋)》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简释

下笔不加点:指文思敏捷。清叶方蔼《撰西樵考功志文毕寄阮亭户部》:“敢云下笔不加点,差喜临文无愧辞。”


例句

敢云下笔不加点,差喜临文无愧辞。 叶方蔼 撰西樵考功志文毕寄阮亭户部

《國語辭典》:加以  拼音:jiā yǐ
1.给予、予以。如:「这件事非常重要,必须优先加以处理。」
2.再加上。如:「这讲座本来就备受期待,加以讲者机智幽默,自始至终无一刻冷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唐。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
《漢語大詞典》:加餐
(1).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 李颀 《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清 纳兰性德 《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 张仲蔚 ,临别劝加餐。”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2).犹进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漢語大詞典》:不加
(1).不能超过。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
(2).不能支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纵 聪 独力不加,走出阵去。”《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众人自度气力不加,只得降顺。”
(3).不予。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
分類:超过支撑
《國語辭典》:子平  拼音:zǐ píng
1.东汉向长的字。朝歌人。性尚中和,隐居不仕,精通老、易之学。
2.宋朝徐居易的字。相传徐子平精于星象、命算。后人乃以「子平」称呼利用星象、或生辰八字替人算命的方法。《西游记》第四二回:「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尚平
指 东汉 尚长 。 尚长 字 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 尚平 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 尚平 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参见“ 尚子 ”。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毕娶(畢娶)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漢語大詞典》:毕婚嫁(畢婚嫁)
犹毕娶。办完子女婚事。谓了却俗务,心无牵挂。 唐 元结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诗:“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閒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参见“ 毕娶 ”。
《漢語大詞典》:毕娶(畢娶)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漢語大詞典》:辞第(辭第)
辞去所赐的第宅。典出汉书·霍去病传:“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 匈奴 不灭,无以家为也。’”后因以“辞第”指为国忘家。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仇兆鳌 注:“辞第,言不顾身家。”
分類:辞去第宅
《漢語大詞典》:大风曲(大風曲)
《大风歌》。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謳。”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词(大風詞)
《大风歌》。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诗(大風詩)
《大风歌》。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歌风(歌風)
同“ 歌讽 ”。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分類:歌风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
2.古代认为不属本座的外来亮星代表造访的客人。后借指来访的宾客。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尘筵躬洒,专候客星来。」
《漢語大詞典》:伤弓(傷弓)
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唐 杜甫 《归雁》诗之二:“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 鲁公 伤弓,故虑患之深也。”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 鹤 ( 赵鹤 )政尚严厉,所至考校生员,多所罢黜…… 鹤 去,以 贵溪 江潮 代之。 潮 亦风裁澟然。生员之伤弓者犹畏之。”参见“ 伤弓之鸟 ”。
《國語辭典》:伤弓之鸟(傷弓之鳥)  拼音:shāng gōng zhī niǎo
比喻受打击或惊吓后,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参见「惊弓之鸟」条。《晋书。卷一一二。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伤弓之鸟,不敢揽事,且低著头只顾走。」
分類:受过祸患
《漢語大詞典》:怯弦
战国 时 更嬴 善射,曾引弓虚发,惊下受伤未愈的飞雁。见战国策·楚策四。后因以“怯弦”比喻受过挫折而胆怯。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诗:“旅思蓬飘陌,惊魂雁怯弦。”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弓(驚弓)
闻弓弦声而惊恐。 闻一多 《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弦(驚弦)
曾受箭伤,遂闻弓弦声而惊惶。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麋兴鹿箭,雁落惊弦。” 清 黄遵宪 《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漢語大詞典》:惊雁(驚雁)
犹言惊弓之鸟。 宋 陆游 《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分類: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