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9,分5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麟非其时
不知其纪
灵龟游漾其处
岂其苗裔
啜其泣矣
高阳傲
郦其被烹
沙其姬
君未知其趣
郦生长揖
民其劳止
民受其赐
齐横降
齐说客
岂其卿
典故
仲尼穷
 
伤凤麟
  
伤麟叹凤
 
吾道穷
 
嗟麟泣
 
叹凤嗟麟
 
宣尼掩袂
 
宣尼袂
 
悲麟
  
抱麟
 
泣西狩
  
泣麟嗟凤
 
泣麟老人
  
荻麟
 
西狩麟
 
道将穷
  
鲁获麟
 
鲁麟绝
 
麟何来哉
 
麟穷
  
麟终
 
麟绝
 
麟荻
 
麟茎
 
麟非其时
  
麟凤悲歌

相关人物
孔子
 
鲁哀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孔子家语》卷四〈辩物〉~42~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简释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例句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吴融 送弟东归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孟郊 寄张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白 鞠歌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杜甫 积草岭

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不知其纪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七〈陶弘景·瘗鹤铭〉~3220~2~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奚夺我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
典故
巢叶灵龟
 
巢龟戏叶
 
神龟游莲叶
 
绿龟巢莲
 
绿龟叶上游
 
叶上灵龟
 
灵龟游漾其处
 
龟戏青荷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25~
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刘向云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茎。」
典故 
羽又重瞳
 
舜目重瞳
 
岂其苗裔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8~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尸子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舜〉~3~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简释

重瞳:指舜或项羽,或指有帝王之相。唐李白《远别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典故
啜其泣矣


《毛诗正义》卷四之一〈国风·王风·中谷有蓷〉~5~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其叹矣。?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叹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矣。条其?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叹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典故
高阳傲
 
高阳入谒
  
高阳郦生
  
高阳酒徒揖龙准

相关人物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269~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简释

高阳酒徒:喻指狂放而好饮酒者。唐罗隐《曲江春感》:“高阳酒徒半雕落,终南山色空崔鬼。”


例句

短衣宁倦重修谒,谁识高阳旧酒徒。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六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李白 梁甫吟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杜牧 张好好诗

堪笑高阳病酒徒,幅巾潇洒在东吴。 皮日休 新秋即事三首之二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罗隐 曲江春感

独恋郊扉已十春,高阳酒徒连此身。 韩翃 送别郑明府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高适 田家春望

典故
汉使就烹
 
郦其被烹
 
相关人物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例句

不是不同明主意,懒将唇舌与齐烹。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李德裕 东郡怀古二首之阳给事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白居易 答四皓庙

典故
姝姬笑
 
斩美人
 
楼前斩爱姬
 
楼头斩美人
 
沙其姬
 
笑杀楼上人
 
笑躄
 
美人笑客
 
美人笑躄
 
花间笑躄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若教粗及红儿貌,争取楼前斩爱姬。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三

典故
君未知其趣
 
相关人物
孟嘉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附《孟嘉传》
嘉好酣饮,愈多不乱。温问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

例句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之二

典故
郦生长揖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2692~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例句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李瀚 蒙求

典故
民其劳止


《毛诗正义》卷十七之四〈大雅·生民之什·民劳〉~630~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子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典故
民受其赐

相关人物
子贡
 
孔子
 
管仲


《论语·先宪》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例句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 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之道州民之美(一有贤字)臣遇明主也

典故
齐横降

相关人物
田横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附《田横传》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

例句

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典故
齐说客

相关人物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列传》
郦生说齐王。「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例句

圭窦三千士,云梯七十城。耻非齐说客,只似鲁诸生。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典故
岂其卿


《法言义疏》卷八〈问神〉~73~
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漢語大詞典》:伤麟(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感麟翁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感麟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漢語大詞典》: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國語辭典》:绝麟(絕麟)  拼音:jué lín
孔子撰《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句。麟为仁兽,圣王的象徵,孔子知道麟被捕后,感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因而绝笔。典出《左传。哀公十四年》晋。杜预。注。后比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或表示不事著述,从此绝笔。宋。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宋。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诗:「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分類:著作
《漢語大詞典》:道穷(道窮)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漢語大詞典》:麟笔(麟筆)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國語辭典》: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经》。唐。元稹 易家有归藏判:「穆姜遇艮,足徵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也称为「麟经」。
《國語辭典》:麟凤(麟鳳)  拼音:lín fèng
麟、凤为传说中的祥兽。后用以比喻贤圣或才识出众的人。汉。武帝 贤良诏:「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元史。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一。同恕列传》:「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
《漢語大詞典》:鹤算(鶴算)
鹤寿,长寿。 唐 无名氏 《上嘉会节贺表》:“值清明驭气之时,当仁寿悦随之始,固可年同鹤算,岁比山呼。” 宋 刘克庄 《贺新郎·二鹤》词:“古云鹤算谁能纪。叹归来,山川如故,人民非是。”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祈寿考,愿鹤算绵绵,福海滔滔。”
分類:鹤寿长寿
《漢語大詞典》:楚重瞳
指 楚霸王 项羽 。相传 项羽 目有重瞳,故称。 元 赵显宏 《刮地风·叹世》曲之二:“ 韩 元帅 阵开, 楚重瞳 命衰, 汉高皇 拆了坛臺。”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國語辭典》:重瞳  拼音:chóng tóng
眼中有两个眸子。相传舜跟项羽都是重瞳。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指舜或项羽。亦可比喻帝王。《红楼梦》第六四回:「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漢語大詞典》:重瞳子
亦作“ 重童子 ”。 谓目中有两个瞳人。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羽 岂其苗裔邪?”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周生 亦有言,‘ 舜 盖重童子’, 项羽 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 颜师古 注:“童子,目之眸子。”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聪明过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煜 字 重光 ……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夫人 黄氏 先大夫之长女。生重瞳子,眉目如画。”
《國語辭典》:重华(重華)  拼音:chóng huá
1.史臣赞美虞舜的话,指其继尧而有光华,或即以为舜的字号。《书经。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2.岁星之名。《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漢語大詞典》:高阳徒(高陽徒)
即 高阳 酒徒。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尔来未几岁,散尽 高阳 徒。” 宋 范仲淹 《三醉石》诗:“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怜此 高阳 徒,如乐 华胥 域。” 清 孙枝蔚 《上巳日同于皇宾登见山楼》诗:“自笑 高阳 徒,醉中白髮新。”参见“高阳酒徒”。
分類:高阳酒徒
《國語辭典》:高阳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典出《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也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
《國語辭典》:高阳酒徒(高陽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典出《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也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
《漢語大詞典》:齐烹(齊烹)
汉 初, 郦食其 为 汉 王游说 齐王 , 齐王 田广 怀疑 郦食其 出卖自己,便把他烹死。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后诗文中遂用为典实。 唐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之三:“不是不同明主意,懒将脣舌与 齐 烹。”
《國語辭典》:酒中趣  拼音:jiǔ zhōng qù
饮酒的乐趣。《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嘉好酣饮,愈多不乱。温问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唐。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分類:饮酒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