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韩侯出井陉

相关人物
萧何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6~
韩信使人閒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蓖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漢語大詞典》:井陉(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国语辞典》:陉山(陉山)  拼音:xíng shān
山名。位于河南省新郑县西南,春秋时为楚、韩两国间的要隘。也称为「邢山」。
《漢語大詞典》:井陉口(井陘口)
要隘名。九塞之一。故址在今 河北省 井陉县 北 井陉山 上。又县西有故关,乃 井陉 西出之口。详“ 井陘 ”。
《漢語大詞典》:井陉(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骈字类编》:西陉(西陉)
魏书灵徵志太祖天兴四年春新兴太守上言晋昌民贾相昔年二十二为雁门郡吏入句注西陉见一父老谓相曰自今以后四十二年当有圣人出于北方时当大乐子孙永长吾不及见之言终而过相顾视之父老化为石人
《漢語大詞典》:陉岘(陘峴)
山谷与山岭。《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逶迆傍隈隩,迢递陟陘峴。” 李善 注:“尔雅曰:‘山絶曰陘。’ 郭璞 曰:‘连山中断曰陘。’《声类》曰:‘峴,山岭小高也。’”
分類:山谷山岭
《漢語大詞典》:井陉关(井陘關)
即 井陉口 ,详“ 井陘 ”。
分類:井陉口
《漢語大詞典》:井陉(井陘)
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 ,又称 土门关 。 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井陘 ,在 常山 井陘县 。”《元和郡县图志·恒州》:“ 井陘县 , 六国 时 赵 地, 秦始皇 十八年, 王翦 兴兵攻 赵 ,下 井陘 。 汉高帝 三年, 韩信 、 张耳 东下 井陘 ,擒 成安君 ( 陈餘 ),即此地也。 陘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 ,今名 土门口 ,县( 获鹿县 )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万里鸣刁斗,三军出 井陘 ,小的们随老爷去 河北 ,在此久等。” 王德钟 《和悼秋醉后之作》:“书生曾把《阴符》读,亦愿荷戈出 井陘 。”
《漢語大詞典》:八陉(八陘)
指 太行山 的八陉。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怀州:“ 太行陘 在县( 河内县 )西北三十里。连山中断曰陘。《述征记》曰:‘ 太行山 首始於 河内 ,自 河内 北至 幽州 ,凡有八陘:第一曰 軹关陘 ,今属 河南府 济源县 ,在县理西十一里;第二 太行陘 ,第三 白陘 ,此两陘,今在 河内 ;第四 滏口陘 ,对 鄴 西;第五 井陘 ,第六 飞狐陘 ,一名 望都关 ,第七 蒲阴陘 ,此三陘在 中山 ;第八 军都陘 ,在 幽州 太行陘 。’”
分類:太行山
《漢語大詞典》:灶陉(竈陘)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 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面东设主於灶陘也。” 清 黄景仁 《冬日书闷》诗:“商量纸价添窗槅,料理薪材暖灶陘。”
分類:突出
《高级汉语词典》:陉阻
断崖险碍的地方
《骈字类编》:香陉(香陉)
水经注三城水又径香陉山上悉生槁本香世故名焉 明一统志香陉山在顺天府密云县东北
《韵府拾遗 青韵》:松陉(松陉)
唐书地理志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
《漢語大詞典》:海陉(海陘)
古 齐 鲁 间隘道名。左传·襄公十六年:“秋, 齐侯 围 成 …… 速 遂塞 海陘 而还。” 杜预 注:“ 海陘 , 鲁 隘道。” 杨伯峻 注:“ 成 之北离 齐 境近,则 海陘 ,为 齐 鲁 间隘道。”
《骈字类编》:东陉(东陉)
唐书郭子仪传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遂收云中马邑开东陉如御史大夫 水经注天井水出东陉山西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即钘隥也
《骈字类编》:马陉(马陉)
左传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注丘舆马陉皆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