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8,分4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充国自赞
兄酥弟酪
词典
赞书
赞叹
幽赞
协赞
赞襄
赞画
赞公
参赞
赞善
翊赞
赞喜
密赞
赞其
典故
充国自赞

相关人物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时充国年七十馀,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踰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例句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李瀚 蒙求

典故
兄酥弟酪

相关人物
穆员
 
穆质
 
穆赞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穆宁列传·(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46~
赞与弟质、员、赏以家行人材为搢绅所仰。赞官达,父母尚无恙,家法清严。赞兄弟奉指使,笞责如僮仆,赞最孝谨。质兄弟俱有令誉而和粹,世以「滋味」目之:赞俗而有格为酪,质美而多入为酥,员为醍醐,赏为乳腐。近代士大夫言家法者,以穆氏为高。
《漢語大詞典》:赞书(贊書)
亦作“賛书”。
(1).帮助帝王起草诏书。周礼·春官·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灋令焉,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郑玄 注:“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若今尚书作詔文。”
(2).指诏书。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朕锡以赞书,宠以延阁,以震耀褒表之者,深明上之所予在此而不在彼也。” 元 黄溍 《董公神道碑》:“公正色立朝,始终一节,增光前烈,形于賛书。”
(3).官名。负责帮助太子习字。明史·职官志二:“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
《國語辭典》:赞叹(讚嘆)  拼音:zàn tàn
赞美、惊叹。如:「面对尼加拉瀑布的壮丽景观,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奥妙神奇。」
《國語辭典》:赞叹(讚歎)  拼音:zàn tàn
赞美、称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将一丸弹子打去,恰好与那一丸弹子相遇,在半空里打得粉碎。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漢語大詞典》:幽赞(幽讚)
亦作“ 幽讚 ”。
(1).谓暗中受神明佐助。语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高亨 注:“言圣人作《易》,暗中受神明之赞助,故生蓍草,以为占筮之用。”《隋书·音乐志下》:“降景福,凴幽赞。” 宋 苏辙 《北京开二股河罢散日道场朱表》:“仰祈幽赞之功,式遏横流之祸。”
(2).谓使隐微难见者明著。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彊记洽闻,幽讚微言。”
《漢語大詞典》:协赞(協讚)
亦作“ 协讚 ”。 协助;辅佐。三国志·蜀志·来敏传:“﹝ 来忠 ﹞与尚书 向充 等并能协赞大将军 姜维 。”宋书·武帝纪中:“皆社稷辅弼,协讚所寄。”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谢官表》:“监边则尽护羣师,侍幄则协赞万几。” 钱基博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蔡锷》:“ 世凯 之出也,遣 唐绍仪 赴 沪 媾和,而命 度 ( 杨度 )南下协赞。”
分類:协助辅佐
《漢語大詞典》:赞襄(贊襄)
辅助,协助。语本书·皋陶谟:“ 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皇太子册礼毕德音表》:“严赞襄之礼,赐与有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相从之事,出於本人情愿,非小弟所可赞襄。”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自序》:“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分類:辅助协助
《漢語大詞典》:赞画(贊畫)
(1).辅佐谋划。 唐 刘得仁 《送灵武朱书记》诗:“从容应尽礼,赞画致元功。” 元 舒頔 《酹江月·送指挥司王仁卿知事代广陵郡官作》词:“赞画公餘閒拭目,午夜剑光明灭。” 清 姜桂题 《奏折》:“其餘文武员弁,或专司机密,或赞画戎机。”
(2). 明 代职官名。明史·孙承宗传:“废将 李秉诚 练火器,赞画 善继 、 则古 治军储。”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还有人说:这几天 宋家寨 有人进抚台行辕找一位 刘赞画 ,十分机密。”自注:“赞画-- 明 代在督、抚幕中有赞画一种官名,取赞襄谋画之意,文职,具体职责和品级无定制。”
《漢語大詞典》:赞公(贊公)
(1). 唐 代僧人。曾与 杜甫 相过从。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 赞公 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宋 苏轼 《雪斋》诗:“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 言公 似 赞公 。” 王文诰 辑注:“ 唐 大云寺 主,謫在 秦州 , 老杜 与之往还,所谓‘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者此也。” 明 沈周 《写怀寄僧》诗:“不知谁解抛忧患?独对青山忆 赞公 。”
(2).借指高僧。 清 吴伟业 《海虞孙维孝三十赠言》诗之二:“麈尾执来思竪义, 旻公 同饭 赞公 房。”
(3).古代县丞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下至县令曰明府,丞曰赞府、赞公。”
《國語辭典》:参赞(參贊)  拼音:cān zàn
1.参预谋划。《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红楼梦》第五三回:「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2.职官名:(1)清于外蒙古、新疆等地设置参赞大臣,以辅佐将军办理军务。(2)清末于东三省总督及西藏办事大臣之下,各置左右参赞。(3)清朝于外国公使馆置参赞,掌佐公使办理外交,有一、二、三等之别。
《國語辭典》:赞善(贊善)  拼音:zàn shàn
职官名。始置于唐,设左右赞善大夫,为东宫的属官,掌侍从翊赞事。元、明、清因之。
《國語辭典》:翊赞(翊贊)  拼音:yì zàn
辅助。《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吕凯传》:「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托孤,翊赞季兴。」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方当翊赞宸极,羽仪台屏。」
分類:辅助辅佐
《漢語大詞典》:赞喜(贊喜)
亦作“賛喜”。 增加喜悦气氛,助兴。语本周礼·秋官·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 宋 洪适 《回陆全州启》:“朽质叨荣,已佩 五羊 之印;高情賛喜,復貽双鲤之书。” 宋 范成大 《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韵》:“风骚老将亦赞喜,笔阵独扫诗坛空。”
《漢語大詞典》:密赞(密贊)
密切辅佐。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殄 汉 歼 吴 ,混一六合,公密赞之功,在 开平 、 武寧 之先,灼灼可睹也。”
分類:密切辅佐
《韵府拾遗 支韵》:赞其(赞其)
晋书地理志临淮郡县赞其
分类: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