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扪故衣虱
  
扪虱剧谈
 
扪虱谈
 
扪虱雄谈
 
扪虱雄豪
 
王猛扪虱
 
虱堪扪
 
相关人物
桓温
 
王猛


《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一〈虫豸部八·虱虮〉~4353~2~
《续晋阳秋》:「咸阳王猛被缊袍而诣桓温,一见面谈当时之事,猛摸虱而言,傍若无人,温察而奇之。」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王猛〉~2929~
猛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邺都,时人罕能识也。惟徐统见而奇之,召为功曹。遁而不应,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简释

扪虱:咏贤士举止不拘小节。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例句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之一(时逃难在宿松山作。萧士赟云,此下八首非白作。)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之二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旧来扪虱知王猛,欲去为龙叹管宁。 陆龟蒙 寄怀华阳道士


《老子·德经·七十章》~28~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例句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张九龄 叙怀二首之一

典故
褐衣客


《孟子》卷五《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东汉·赵岐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

例句

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柳中庸 春思赠人

典故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曹毗〉~2388~
今三明互照,二气载宣,玄教夕凝,朗风晨鲜,道以才畅,化随理全。故五典克明于百揆,虞音齐响于五弦,安期解褐于秀林,渔父摆钩于长川。如斯则化无不融,道无不延,风澄于俗,波清于川。方将舞黄虬于庆云,招仪凤于灵山,流玉醴乎华闼,秀朱草于庭前。何有违理之患,累真之嫌!子徒知辩其说而未测其源,明朝菌不可喻晦朔,蟪蛄无以观大年,固非管翰之所述,聊敬对以终篇。
《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4~
四年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
典故
卒岁无褐


《诗经·豳风·七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东汉·郑玄笺:「褐,毛布也;卒,终也。」

例句

卒岁贫无褐,经秋病泛漳。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國語辭典》:短褐  拼音:duǎn hé
贫贱者所穿,以粗布裁制的衣服。《墨子。鲁问》:「短褐之衣,黎藿之羹。」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挹,心不知学。」
《國語辭典》:释褐(釋褐)  拼音:shì hé
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文选。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宋。王禹偁 成武县作诗:「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
《國語辭典》:被褐  拼音:pī hé
穿粗布衣服,指贫贱的人。《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一》:「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漢語大詞典》:褐衣
(1).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邯郸 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穅不厌。”后汉书·王望传:“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稟﹞粮,为作褐衣。” 李贤 注:“ 许慎 注《淮南子》曰:‘ 楚 人谓袍为短褐。’” 唐 白居易 《东墟晚歇》诗:“褐衣半故白髮新,人逢知我是何人?”
(2).借指贫贱者。 汉 孔融 《荐祢衡表》:“乞令 衡 以褐衣召见,必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國語辭典》:解褐  拼音:jiě hé
解去平民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指入仕。《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曹毗传》:「安期解褐于秀林,渔父摆钩于长川。」《梁书。卷二。武帝本纪中》:「不通一经,不得解褐。」
《國語辭典》:裋褐  拼音:shù hé
粗布做成的短衣。汉。贾谊〈过秦论〉:「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
《漢語大詞典》:拥褐(擁褐)
穿着粗布衣服。 宋 苏轼 《次韵柳子玉·地炉》:“细声蚯蚓发银缾,拥褐横眼天未明。”
《漢語大詞典》:衣褐
泛指粗布衣服。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宋 苏轼 《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口宣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 清 孙枝蔚 《秋夜翟家庄作》诗:“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 衣褐。’” 赵岐 注:“ 许子 衣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度 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於 赵 。”
(2).借指贫贱者。后汉书·赵典传:“ 典 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 李贤 注:“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國語辭典》:布褐  拼音:bù hé
1.粗布衣。《宋史。卷四五九。隐逸列传下。苏云卿》:「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2.平民。唐。王维〈献始兴公〉诗:「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清。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以其后事徵之,死于布褐而无闻焉者十之三。」
《國語辭典》:裘褐  拼音:qiú hé
褐,粗毛制成的衣服。裘褐指俭约朴素的服装。《庄子。天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國語辭典》:扪虱(捫蝨)  拼音:mén shī
前秦王猛年少穷苦,当东晋桓温兵进关中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论天下事,一面捻著身上虱子,犹如旁若无人。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态度从容,侃侃而谈。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國語辭典》:被褐怀玉(被褐懷玉)  拼音:pī hé huái yù
1.身穿粗布衣,而内怀宝玉。比喻贤能之士,隐藏其才能,不为人知。《老子》第七○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孔子家语。卷二。三恕》:「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作「被褐怀金」。
2.比喻有真才实学而身处寒微的人。汉。赵壹 刺世疾邪赋:「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也作「被褐怀宝」、「被褐怀珠」、「被褐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