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操瑟入齐
 
瑟向齐门
 
鼓瑟吹竽
 
鼓瑟齐门
 
齐人好竽
 
齐门挟瑟
 
齐门羡竽工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三〈韩愈·答陈商书〉~560~
愈白: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愧赧。又不以其浅弊,无过人知识,且喻以所守,幸甚!愈敢不吐情实?然自识其不足补吾子所须也。齐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得入,叱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氏之律吕。」客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虽工,如王不好何?」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欤?文虽工,不利于求,求不得,则怒且怨,不知君子必尔为不也。故区区之心,每有来访者,皆有意于不肖者也。略不辞让,遂尽言之,惟吾子谅察。愈白。
典故
伎同南郭
 
南郭吹竽
  
吹竽混真
 
滥吁竽
  
滥吹竽
  
众里笙竽
  
齐竽取次吹

相关人物
南郭先生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四〉~557~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简释

吹竽:喻指没有真实本领而冒充内行。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例句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一有辄字)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

对虽希鼓瑟,名亦滥吹竽。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韩偓 安贫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高唐赋〉~878~
于是水虫尽暴,乘渚之阳。鼋鼍鳣鲔,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烂兮若列星,曾不可殚形。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徙靡澹淡,随波闇蔼。东西施翼,猗狔丰沛。绿叶紫裹,丹茎白蒂。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

例句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杜甫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漢語大詞典》: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漢語大詞典》:齐竽(齊竽)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國語辭典》:滥竽充数(濫竽充數)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不过是侥倖,实在是自愧无才,滥竽充数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竽籁(竽籟)
(1).竽和箫。文选·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如,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 吕向 注:“竽,笙属;籟,簫也。”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宋 王安石 《白紵山》诗:“峰峦帐锦绣,草木吹竽籟。”
(2).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清 吴光 《游虞山韶音洞》诗:“探奇寻古嶠,巘竇临清瀨。空谷响易奔,万窍咸竽籟。”
《高级汉语词典》:竽瑟
竽与瑟
《骈字类编》:竽笙
礼记檀弓见钟磬下笙又月令见钟磬下籥又乐记见箫管下 周礼 师掌教吹竽笙埙 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注郑司农云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疏按通卦验竽长四尺二寸注云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于此也笙十三簧广雅云笙以匏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礼图云竽长四尺二寸此竽三十六簧与礼图同成战国策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 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笙琴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 汉书礼乐志钟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旗九夷宾将罟淮南子末世之政田渔重税关市急征泽梁毕禁网 无所布耒耜无所设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居者无食行者无粮老者不养死者不葬赘妻鬻子以给上求犹弗能赡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悽怆之志乃使始为之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失乐之本矣 道德指归论钟鼓琴瑟间以竽笙
《漢語大詞典》:寒竽
谓久被冷落不吹奏的竽。 宋 苏轼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分類:冷落吹奏
《漢語大詞典》:竽滥(竽濫)
犹滥竽。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 ,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 滥竽 ”。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骈字类编》:竽声(竽声)
刘实崇让论昔齐玉好听竽声必令三百人合吹而后听之廪以数人之俸南郭先生不知吹竽者也以三百人合吹可以容其不知嗣王觉而改之难彰先王之过乃下令曰吾之好闻竽声有甚于先王欲一一列而听之先生于此逃矣
《骈字类编》:箫竽(箫竽)
丰道生真赏斋赋见钟鼗下
《骈字类编》:竽琴
说苑见玦佩下马又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 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漢語大詞典》:滥吹(濫吹)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