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叶先穿
  
愧由基
  
杨叶愁
 
杨叶百穿
 
楚臣弓
 
由基控繁弱
 
由基箭
 
由弓
 
百中难
  
百发碎柳
   
穿杨的
 
穿杨箭
 
穿杨叶
 
穿叶
 
养基抚弦
  
养由弓箭
 
养由弦
 
相关人物
养由基


《史记》卷四〈周本纪〉~64~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东都赋〉~34~
「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唐·李善注引《左氏传》曰:「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简释

百步穿杨:咏射术高明。唐李涉《看射柳枝》:“万人齐看翻金勒,百步穿杨逐箭空。”


例句

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六艺从师得机要,百发穿杨含绝妙。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养由遥破的。 张建封 酬韩校书愈打球歌

共许逢蒙快弓箭,再穿杨叶在明年。 张贲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

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枝。 方干 赠进士章碣

大须审固穿杨箭,莫遣参差鬓雪新。 李成用 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万人齐看翻金勒,百步穿杨逐箭空。 李涉 看射柳枝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杜甫 醉歌行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 林藻 梨岭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杨凝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必爱新香。 王起 和周侍郎见寄

才怜曼倩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罗隐 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今复重过渚宫感事悲身遂成长句

名借三军勇,功推百中难。 耿湋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得寒字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明年公道日,去去必穿杨。 贯休 送卢秀才应举

穿杨力尽独无功,华发相期一夜中。 赵嘏 落第寄沈询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二

典故
敝袍穿履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7~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唐·成玄英疏:「履败纳之而跟后决也。」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借壁光
 
假馀光
  
光偷凿壁
  
匡衡壁
 
烛借邻壁
 
穿壁借光
 
穿邻舍壁
 
邻烛馀光
     
凿邻家壁

相关人物
匡衡


《西京杂记》卷二~077~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简释

借壁光:咏勤学。清钱谦益《虫诗十二首·灯蛾》:“未许因人热,那能借壁光。”


例句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 杨衡 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

穷愁读书者,应得假馀光。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之三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温庭筠 观山灯献徐尚书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王泠然 夜光篇

典故
穿坤轴


《博物志》卷一
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典故
穿兔手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兽部十九·兔〉~454~
《三国典略》:「周命尉迟迥伐蜀,帅甲士一万二千,骑万疋,自散关由固道而入,太祖送于城西,见一走兔,命弟中领军网射之,网誓曰:『若获此兔,必当破蜀。』俄而获兔。」

《苏轼诗集》卷二十一〈李委吹笛·引〉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鹘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典故 
穿针女


《西京杂记》卷一~072~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典故

《西京杂记》卷一~072~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例句

穿针楼上闭秋烟,织女佳期又隔年。 李群玉 秋登涔阳城

典故
履穿
  
相关人物
东郭先生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东郭先生传》
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褚先生补)

简释

东郭履:指生活贫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例句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李商隐 崔处士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覆穿四明雪,饥拾楢溪橡。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南宗长老知心法,东郭先生识化源。 权德舆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一下有因寄惠阇黎、茅处士。时德舆秉政。未杲会也)

履敝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典故
履穿东郭
 
东郭先生履
 
东郭踏雪

相关人物
东郭先生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8~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典故
狐董仗毫端
 
董狐
 
董狐执笔
 
董狐直笔
 
相关人物
董狐
 
赵盾
 
赵穿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二年〉~365~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简释

董狐直笔:咏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例句

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蹶。 来鹄 圣政纪颂

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 杜甫 写怀二首之二

典故
汉武眼穿
 
隔绛纱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夫人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传》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例句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元稹 山枇杷

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窦叔向 贞懿皇后挽歌三首之二

典故
管宁
 
管宁坐穿

相关人物
管宁
 
华歆

参考典故
管宁祭礼


《高士传》卷下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征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征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踏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穿著布裙、貂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辽东郡国图形于府殿,号为贤者。

例句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藤木禅床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

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管宁虽不偶,徐市傥相邀。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坐穿木榻
 
木榻跪穿
 
穴藜床
 
管宁床

相关人物
管宁


《太平御览》卷五百九〈逸民部九·逸民九〉~2447~
管宁,字幼安。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度虚馆礼之,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徵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宁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末尝箕琚,榻上当膝皆穿。

简释

管宁床:咏勤学,或指行事端正。清叶燮《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漢語大詞典》:射叶(射葉)
原指 春秋 楚 养由基 百步射中杨柳叶的故事。后用为善射的典实。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二:“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参见“ 射柳 ”。
《國語辭典》:射柳  拼音:shè 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毬射柳,宴赏太平之世。」也作「乍柳」、「诈柳」。
《漢語大詞典》:杨叶弓(楊葉弓)
可百步穿杨的弓。形容好弓。 南朝 陈后主 《刘生》诗:“游侠 长安 中,置驛过 新丰 。繫鐘蒲璧磬,鸣弦杨叶弓。”
《國語辭典》:百步穿杨(百步穿楊)  拼音:bǎi bù chuān yáng
本指春秋时楚国的养由基能在百步内射中柳叶。见《战国策。西周策》。后比喻射箭技术高超或技艺高强。如:「神射手百步穿杨的技艺,令人看得目瞪口呆。」《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漢語大詞典》:破叶箭(破葉箭)
指百步穿杨的箭。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私调破叶箭,定饮搴旗盃。”
《國語辭典》:穿杨(穿楊)  拼音:chuān yáng
比喻善于射箭。参见「百步穿杨」条。《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况复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漢語大詞典》:养由(養由)
春秋 善射者 楚 臣 养由基 的省称。 晋 张华 《励志》诗:“ 养由 矫矢,兽号于林。蒲芦縈缴,神感飞禽。” 唐 张建封 《酬韩校书愈打毬歌》:“齐观百步透短门,谁羡 养由 遥破的。”
分類:养由基
《漢語大詞典》:惊杨叶(驚楊葉)
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后以“惊杨叶”形容射箭的技艺精湛高明。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偷光
(1).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因以“偷光”谓家贫而苦读。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寧忘结网时。”参见“ 凿壁偷光 ”。
(2).犹偷情。 明 冯梦龙 山歌·笼灯:“因为偷光犯子箇事,后来忒底坏奴名。”
分類:偷情家贫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 汉 匡衡 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奉上缄泪之句,断肠之辞,宛转十三行,预仿 苏娘 织锦;附以缠壁之金,搔头之玉,珍珠一百颗,聊为 匡 壁添光。”参见“ 匡衡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凿壁(匡衡鑿壁)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漢語大詞典》:凿壁(鑿壁)
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壁生(鑿壁生)
家贫苦读的书生。 宋 陈师道 《简令由司理》诗:“居连里巷室连甍,多谢能容凿壁生。”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凿照(鑿照)
谓借光照射。 唐 王泠然 《夜光篇》:“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餘。”参见“ 凿壁偷光 ”。
《國語辭典》: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汉代匡衡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凿壁透光」。
《國語辭典》:穿云裂石(穿雲裂石)  拼音:chuān yún liè shí
直透云霄,震裂石头。形容声音清亮高亢。《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漢語大詞典》:穿针楼(穿針樓)
相传 南朝 齐武帝 建 层城观 ,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为“穿针楼”。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莫言 相送浦 ,不及 穿针楼 。”参见“ 穿针 ”。
《漢語大詞典》:穿针(穿針,穿鍼)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漢語大詞典》:东郭先生(東郭先生)
小说《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其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后常用以比喻不分善恶,滥施仁慈的人。参阅 明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國語辭典》:东郭履(東郭履)  拼音:dōng guō lǚ
东郭先生家贫困,鞋子有面无底,走在雪地上,只能用脚掌著地。典出《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后用此语形容人穷困潦倒。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唐。李商隐 崔处士诗:「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分類:处境窘迫
《國語辭典》:董狐笔(董狐筆)  拼音:dǒng hú bǐ
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不畏强权,直笔记载史事,孔子誉为「古之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后世因称直笔记事,无所畏惧为「董狐笔」。宋。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