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仙人抓
 
仙爪
 
仙爪爬
 
痒处搔
 
背痒搔
 
鸟爪仙
 
鸟爪侍娘
 
麻姑抓痒
 
麻姑搔痒
  
相关人物
蔡经
 
麻姑

参考典故
沧海桑田
 
麻姑


晋·葛洪《神仙传》卷二《王远》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例句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李商隐 海上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杜牧 读韩杜集

羽衣使者峭于鹤,鸟爪侍娘飘若花。 赵嘏 赠王先生

《國語辭典》:技痒(技癢)  拼音:jì yǎng
形容擅长某种技能,遇有机会即急欲表现。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贯穿无遗恨,荟蕞何技痒?」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今忽技痒,不禁邀余同赋,余不能辞也。」也作「伎痒」。
《國語辭典》:痛痒(痛癢)  拼音:tòng yǎng
1.痛或痒的感觉。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2.利害相关。《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3.紧要的事。如:「此事不关痛痒,慢慢来!」
《漢語大詞典》:痒处(癢處)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麻姑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漢語大詞典》:疴痒(疴癢)
(1).疾病痛痒。 宋 苏轼 《决壅蔽策》:“疾痛疴痒动於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
(2).喻事之紧要者,犹痛痒。 清 龚自珍 《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今数言幸而存,皆圣人之真言。言尤疴痒关后世,宜贬须臾之道,以授肄业者。”
《国语辞典》:爬痒(爬痒)  拼音:pá yǎng
抓痒、搔痒。《里语徵实。卷中上。爬痒》:「有为爬痒廋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予闻之捧腹。」
分类:搔痒
《漢語大詞典》:痒疴
泛指病痛。 明 宋濂 《故仙居陈府君墓志铭》:“身且不敢有,则凡痒疴疾痛,举切于心,生养死藏,必诚必信,而无錙銖之不尽焉。”
分類:病痛
《國語辭典》:搔痒(搔癢)  拼音:sāo yǎng
用指甲抓痒处。如:「隔靴搔痒」。
《漢語大詞典》:痒痾
喻有害的事物。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夷佛,疾疢也;科举,痒痾也:公所甚惧也。”
作痒之疾。 明 高启 《安晚堂记》:“县衾篋枕,痒痾抑搔以事之,亲之体安矣。”
分類:有害事物
《國語辭典》:伎痒(伎癢)  拼音:jì yǎng
形容擅长某种技能,遇有机会即急欲表现。唐。张建封〈酬韩校书愈打毯歌〉:「军中伎痒骁智材,竞驰骏逸随我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如痴似醉,把桌上东西这件闻闻、那件嗅嗅,好不伎痒!」也作「技痒」。
《漢語大詞典》:揩痒
在固定的硬物上摩擦以解痒。 元 郑元祐 《题揩痒马图》:“摩擦树根休揩痒,明朝要尔战沙场。”
分類:固定摩擦
《國語辭典》:心痒(心癢)  拼音:xīn yǎng
内心跃跃欲试或情绪波动不定。如:「赌徒一见到了牌桌就会心痒。」《红楼梦》第六五回:「二姐忙上来陪笑接衣奉茶,问长问短。贾琏喜的心痒难受。一时鲍二家的端上酒来,二人对饮。」
《國語辭典》:苛痒(苛癢)  拼音:kē yǎng
奇痒,极度骚痒。《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漢語大詞典》:痾痒(痾癢)
亦作“ 痾痒 ”。 犹痛痒。泛指病痛。 明 徐渭 《蜀汉关侯祠记》:“予家世受国恩,为国备亭障,正如孝子之奉慈亲,即有痾痒,宜无所不至。”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凡为人子者,冬温夏凊,昏定晨省,问其燠寒,搔其痾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
分類:痛痒病痛
《漢語大詞典》:痒背
作痒的背。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病膜谁将寳篦刮,痒背恰得仙人抓。”
《漢語大詞典》:麻姑搔背
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谓仙人 麻姑 手纤长似鸟爪,可搔背痒。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明星玉女 备洒扫, 麻姑 搔背指爪轻。” 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其小乐天甚矣漫赋三诗为白傅解嘲》之三:“妙理宜人入肺肝, 麻姑 搔背岂胜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只愁今夜里,少一个 麻姑 搔背眠。”
《漢語大詞典》:麻姑爪
麻姑 的手。 宋 苏辙 《赠吴子野道人》诗:“道成若见 王方平 ,背痒莫念 麻姑 爪。”后指美女子灵巧、纤长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