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掌
 
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
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例句

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徐凝 汉宫曲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李山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一

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聂夷中 大垂手

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韩偓 偶见

典故
黄琬
 
黄琬对日

相关人物
黄琬


《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附《黄琬传》
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例句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李瀚 蒙求

《國語辭典》:琬琰  拼音:wǎn yǎn
1.琬圭及琰圭。泛指美玉。《书经。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楚辞。屈原。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2.比喻君子的德性。《南史。卷三九。刘勔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国语辞典》:蒋琬(蒋琬)  拼音:jiǎng wǎn
人名。(西元?~246)字公琰,三国蜀汉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称其为社稷才。亮卒,代亮执政,官至尚书令,封安阳亭侯。以镇静为治,后诏琬屯军汉中,又命开府,加大司马。卒谥恭。
《漢語大詞典》:琰琬
(1).美玉。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披榛拢芝兰,断石收琰琬。” 元 王沂 《送陈彦和院判》诗:“丰碑磨琰琬,潜德播芳馨。” 明 王錂《春芜记·赐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
(2).比喻美好。
分類:美玉美好
《韵府拾遗 阮韵》:黄琬
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黄琬之巧言莫启由此缄词叔辄之望叹无闻徒兹载笑
《國語辭典》:琬圭  拼音:wǎn guī
没有锋芒的圭。《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
分類:上端圆形
《漢語大詞典》:琬液
指美酒。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西王母 荐 穆王 琬液清觴。”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酒:“琬液、琼苏俱酒名。”
分類:美酒
《漢語大詞典》:贞琬(貞琬)
碑石的美称。 王闿运 《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文节常公神道碑》:“御题贞琬,表著徽美。”
分類:碑石
《漢語大詞典》:琬象
美玉与象牙。《淮南子·俶真训》:“目观玉輅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 高诱 注:“玉輅王者所乘,有琬琰象牙之饰。”
分類:美玉象牙
《漢語大詞典》:琬碑
石碑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神明之貺,推而弗居也。是以琬碑鏐检,盛典芜而不治。”
分類:石碑
《分类字锦》:琬琰托身(琬琰托身)
穆修 合欢芍药诗 皇英帝子钟遗艳,琬琰宫姫托后身。
分类:芍药
《国语辞典》:宋琬  拼音:sòng wǎn
人名。(西元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清山东莱阳人。顺治进士,官四川按察使,性孝友,虚怀下士。工于诗词,与施闰章齐名,称为「南施北宋」。著有《安雅堂集》。
分类: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上身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掌中舞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國語辭典》: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相传汉朝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武士手捧的铜盘上起舞,称为「掌上舞」。
《漢語大詞典》:静婉腰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漢語大詞典》:静婉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
分類:歌舞能手
玄琬
【佛学大辞典】
(人名)雍州新丰(陕西临潼东北)人。十五岁出家,师事昙延。受具后,就洪遵学四分律,涉猎律部者三年。又于昙迁禀摄论,研讨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论,百论等。又造经四藏,备尽庄严。常慨忏悔授戒之法有亏,寻讨诸忏法,严饰道场,每春于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斋行道,使彼毁禁之辈,登坛受法。贞观初年,受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授菩萨戒,于长安建普光寺居之。又受敕入为皇后六宫及妃主等授菩萨戒,寻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现在藏经,更使于延兴寺造藏经。师并受敕监之。北周灭法以后,及隋朝再兴,传度法本,但存卷帙,至寻检文理,则多乖背,师因集义学沙门,使雠校正。法藏之得绝伪滥,明纲领者,一师之力也。师虽广以三藏教世,而偏以律仪驰誉,诸国僧尼之受具足戒者三千人。自王公僚佐至庶人,从受归戒者,二十馀万。又上书皇太子乞行行慈灭杀顺气奉斋四条,贞观九年为下诏自三月至五月断杀。师又上书乞延期,特听尽于岁暮。十年十二月,罹疾,遗表皇太子,献自撰之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论,各一卷。寂于延兴寺,年七十五。太宗下诏恻悼,为给葬具,使殡于终南山寺。唐朝沙门之有敕葬,实以师为嚆矢。详见续高僧传,佛祖统纪等。
静琬
【佛学大辞典】
(人名)隋大业中幽州智泉寺沙门。刻大藏经于石,封藏于涿州白带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