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武子窗
 
借余光
 
囊悬
  
对萤
 
惜馀光
 
戏萤
 
拾流萤
  
拾萤读书
 
收萤光
 
收萤慕车
 
放萤
 
映书
 
案头萤
  
流萤聚书
 
照书
 
照书萤
 
照露萤
 
窗萤
 
练囊不照
 
翠囊
  
胤萤
 
临书卷
  
萤席
    
萤灯
   
萤聚
 
读书聚萤
 
读书萤
 
车胤囊萤
 
露萤清夜照书卷

相关人物
车胤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408~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十馀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率。桓温在荆州取为从事,一岁至治中。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累迁丹阳尹、护军将军、吏部尚书。」
《晋书》卷八十三〈车胤列传〉~277~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艺文类聚》卷九十七〈鳞介部下、虫豸部 ·虫豸部·萤火〉~685~
《续晋阳秋》曰: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简释

读书萤:喻勤学苦读。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例句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放萤去,不须留,聚吋少年今白头。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刘言史 放萤怨

爱尔持照书,临书叹吾道。 司马扎 感萤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周繇 咏萤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 徐夤 自咏十韵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弟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李商隐 奉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李商隐 秋日晚思

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

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客来洗粉黛,日暮拾流萤。 杜甫 奉酬薜十二丈判官见赠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杜甫 萤火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王维 清如玉壶冰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裴铏 题文翁石室

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 郑立之 哭林杰

勤苦流萤信,吁嗟宿燕知。 郑谷 投时相十韵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郑辕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钱起 和刘七读书

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韩愈 答张彻

应怜萤聚夜,瞻望及东邻。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萤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高适 留上李右相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鲍溶 过薛舍人旧隐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齐己

典故
夜阑相对
 
如梦寐
 
相逢是梦中
 
秉烛疑梦
 
黯相对浑如梦里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客子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惊走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典故
共剪西窗烛
 
剪烛西窗
 
剪西窗炬
 
剪西窗烛
 
同剪灯语
  
烛刻西窗钓
 
画烛共剪
 
西楼剪烛
 
西窗停烛
  
西窗夜雨
 
西窗对烛
 
西窗雨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典故 
四面歌残
 
四面为楚
   
楚帐闻歌
   
泣对虞姬

相关人物
项羽
 
虞姬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汉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鸡鸣时歌也。」

简释

楚歌: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例句

高皇冷笑重瞳客,盖世拔山何所为。 徐夤 偶书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曹邺 秦后作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李商隐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汪遵 项亭

典故
彭泽酒
 
携觞王太守
 
无钱对菊
 
王弘送酒
    
醉东篱
 
醉菊花
 
陶令酒
 
陶宰酒
 
陶家酒
 
陶潜杯
 
陶潜酒

相关人物
陶潜
 
王弘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九月九日〉~8~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二十〈陶潜传〉~3068~2~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简释

白衣酒:喻饮酒,或喻菊花。唐罗隐《菊丶“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例句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刘方平 寄陇右严判官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刘长卿 赠元容州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孟浩然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崔国辅 九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李嘉祐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李白 九日登山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李端 慈恩寺怀旧

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李贺 昌谷诗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杜审言 重九日宴江阴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杜甫 复愁十二首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权德舆 九日北楼宴集

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温庭筠 赠郑处士

白衣今送酒,若个是陶家? 王勃 九日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王昌龄 九日登高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王维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 重阳酬李观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家贫陶令酒,月俸沈郎钱。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

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乱世求田
  
元龙床
 
元龙意气
 
元龙湖海
    
问田舍
  
大床
 
大床独卧
 
小床卧客
 
楼上元龙
 
楼高百尺
   
求舍问田
 
湖海元龙
   
湖海兴
 
玄德对卧
  
百尺高楼
 
百尺高眠
 
笑求田
 
卧元龙
 
卧床高
 
卧百尺楼
 
裘田计
 
陈登豪气
 
高枕元龙
 
高楼百尺
 
高卧元龙

相关人物
刘备
 
许汜
 
陈登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登〉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简释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赵翼《题间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阁,偏伴陈登卧下床。”

楼上元龙:指尊贵之人。金元好问《寄希颜》之二:“山头杜甫长年瘦,楼上元龙先日豪。”


例句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戴叔伦 题招隐寺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交翼鸾文
   
孤鸾向影
 
孤鸾对镜
 
孤鸾怯舞
 
孤鸾悲镜
 
孤鸾死镜前
 
孤鸾照
 
孤鸾舞镜
 
孤鸾鸟
 
宝鉴肠空断
 
断舞鸾肠
 
波鸾慵舞
 
紫鸾舞镜
 
绝孤鸾
 
羞对彩鸾舞
 
舞罢鸾羞
 
舞镜
 
舞镜鸾
 
舞鉴孤鸾
 
舞鸾翻镜
 
舞鸾镜
  
镜掩孤鸾
 
镜掩鸾
 
镜舞双鸾
 
镜里估鸾
  
镜鸾分影
 
镜鸾慵舞
  
雾鸾晓影
 
青鸾独绝
 
青鸾舞
 
青鸾舞镜
 
鸾分镜影
 
鸾回镜
   
鸾独舞
 
鸾空舞
 
鸾销珠镜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一〈范泰·鸾鸟诗〉
昔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嗟乎兹禽,何情之深。昔钟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韬斤于郢人,盖悲妙赏之不存,慨神质于当年耳。矧乃一举而殒其身者哉,悲夫。乃为诗曰:「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
《艺文类聚》卷九十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绝。

简释

镜中鸾:喻夫妻生死离别、孤独悲哀。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三:“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例句

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 李白 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二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李贺 贝宫夫人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泪湿孤鸾晓镜昏,近来方解惜青春。 郑谷 为人题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龙飙去去无消息,鸾镜朝朝减容色。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鲍溶 旧镜

典故
伤楚奏
  
南冠君子
 
南冠李戴
 
南冠楚囚
 
南冠相对
  
奏钟仪
 
忘楚操
 
悲歌学楚囚
 
恋楚
 
我囚向楚
 
操南音
 
楚君子
  
楚囚哀
 
楚地囚
  
楚奏哀
  
楚琴悲
 
楚臣冠
 
琴寄南音
 
系钟仪
 
絷钟仪
 
钟仪囚
 
钟仪恋楚
 
钟仪楚音
 
钟仪琴
 
钟仪恋楚

相关人物
钟仪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成公·传九年〉~448~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简释

楚奏:指囚人,或喻对故国家园思念。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例句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 储光羲 同张侍御宴北楼

楚奏絷钟仪,商歌劳宁戚。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南音入谁耳,曲尽头自白。 刘驾 久客

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 戴叔伦 曾游

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李涉 硖石遇赦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 王昌龄 箜篌引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骆宾王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

典故
不须向新亭
 
叹新亭
 
回首新亭
 
对泣效楚囚
 
对泣新亭
 
悲王导
 
惨新亭
 
新亭上
  
新亭恨
 
新亭望
 
新亭楚囚泪
  
新亭相泣
 
新亭举目
 
新亭风景
  
楚囚悲
  
河山不异
 
泣新亭
 
涕泪新亭
 
泪阁新亭
 
无泪学羁囚
 
举目悲风景
 
茂弘伤情
 
访新亭
  
风景异山河
 
风景非殊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2~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47~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后坐事除节。

简释

对泣新亭:指忧国忧民之情。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国。”


例句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吴融 过渑池书事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 唐彦谚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李商隐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间话戏作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罗隐 台城

典故
对玉山
 
映玉山
 
玉山映人
 
行玉山
 
裴玉
 
乘羊入市
 
倾城看杀
 
夫向羊车觅
 
嬉战羊车
 
小羊车
  
玉人车
 
玉山行
 
玉色映市人
 
璧人车
 
童子驭车
  
羊车并载
 
聚车看卫玠
 
卫玠洛阳车
 
卫玠羊车
 
卫玠车
 
逐羊车
 
驾小车

相关人物
卫玠
 
裴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列传·(秀从第)裴楷〉~048~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简释

玉人:喻指男子美貌。唐卢纶《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例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 答张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张南史

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李白 赠裴十四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李端 酬丘拱外甥览馀旧文见寄

明朝九衢上,应见玉人车。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 杜牧 寄★笛与宇文舍人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杜甫 花底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 武元衡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卢殷 维扬郡西亭赠友人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 耿湋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陈子昂 上元夜效小庾体

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鱼玄机 和人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黄滔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典故
儿辈平戎
 
全倚谢家安
 
别墅流风
 
喜折屐
 
围棋别墅
 
对棋陪谢傅
 
小儿破贼
 
屐折
 
屐折围棋
 
屐齿折
 
捷音来自寿
 
棋边得失
 
淝水儿曹举兵麾
 
淝水破
 
淮淝似之
 
谢傅棋边
 
齿折屐

相关人物
谢安
 
谢玄

参考典故
棋赌别墅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4~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初,符坚南寇,京师大震。谢安无惧色,方命驾出墅,与兄子玄围棋。夜还乃处分,少日皆办。破贼又无喜容。其高量如此。」又引《谢车骑传》曰:「氐贼符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朝廷遣诸军距之,凡八万。坚进屯寿阳,玄为前锋都督,与从弟琰等选精锐决战。射伤坚,俘获数万计,得伪辇及云母车,宝器山积,锦罽万端,牛、马、胪、骡、驼十万头匹。」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4~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谢安喜围棋,流传不少下棋的故事,如听到苻坚南忧的消息后,仍镇定地与侄谢玄对棋。与客下棋时,听到前方胜利的战报也不动声色。」

简释

喜折屐:指欣喜。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例句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在阆州)

典故
京兆牛衣
 
仲卿泣
 
困卧牛衣
 
学牛衣
 
对泣痕
 
惯牛衣
 
拥牛衣
 
泣牛衣
 
泪沾牛衾
 
牛衣寒贱
   
王章含愁
 
王章疾
 
王章被
 
病卧牛衣
 
眠牛衣
 
卧牛衣
 
卧病牛衣
 
卧病王章
 
话牛衣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简释

卧牛衣:咏贫士生活凄凉。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次韵》:“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

典故
不如公荣
 
公荣不共饮
 
公荣多染客
 
公荣豪
 
公荣酒
 
公荣饮
 
胜公荣
 
无酒酌公荣
 
王荣含笑来
 
笑对刘公荣

相关人物
阮籍
 
刘昶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66~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荅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刘公荣通士,性尤好酒。籍与戎酬酢终日,而公荣不蒙一杯,三人各自得也。戎为物论所先,皆此类。」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2~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30~
刘公荣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
典故
不识金貂重
 
相如酒渴对文君
 
脱貂贳醑
 
裘貂醉
 
解金貂
  
贳貂裘
 
醉当貂裘
 
金貂不抵银瓶贵
  
金貂换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阮孚
 
卓文君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瞻弟)阮孚〉
孚字遥集。其母,即胡婢也。孚之初生,其姑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而以字焉。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虽然,不以事任处之。转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琅邪王裒为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史。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臣僶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转太子中庶子、左卫率,领屯骑校尉。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对饮。

简释

金貂换:文人狂放不羁,或喻喜好饮酒。唐温庭筠《寄卢生》:“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


例句

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

不识金貂重,偏惜玉山颓。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对南山
 
悠然对南山
 
看山悠悠
 
见南山

相关人物
陶潜


《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
〈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例句

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钱起 晚过横灞寄张蓝田

《國語辭典》:囊萤(囊螢)  拼音:náng yíng
晋代车胤家贫,无力购买灯油,于是在囊袋中放入萤火虫,借著萤火所发出的亮光读书。典出《晋书。卷八三。车胤传》。后用来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也作「聚萤」、「车胤囊萤」。
《漢語大詞典》:拾萤(拾螢)
晋 车胤 少时家贫,点不起灯,夏天夜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利用萤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后以“拾萤”喻勤学。 宋 陆游 《秋风曲》:“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國語辭典》:流萤(流螢)  拼音:liú yíng
飞行的萤火虫。唐。杜牧 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三国演义》第三回:「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
分類:飞行
《國語辭典》:聚萤(聚螢)  拼音:jù yíng
把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著萤火的亮光读书。参见「囊萤」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影(螢影)
犹萤光。 唐 王维 《班婕妤》诗:“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絶。” 宋 赵师秀 《太平山读书寄城中诸友》诗:“鐸音山殿静,萤影石池深。”参见“ 萤光 ”。
分類:萤光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案(螢案)
见“ 萤窗雪案 ”。
《國語辭典》:萤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学苦读。参见「雪案萤窗」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学
《漢語大詞典》:萤焰(螢燄)
犹萤光。 唐 许浑 《秋夕宴李侍御宅》:“蛩声闻鼓歇,萤燄触帘回。”参见“ 萤光 ”。
分類:萤光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烛(螢燭)
萤火和蜡烛。谓微弱之光。亦喻微力。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萤烛末光,增暉日月。”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宣尼 入则 少卯 梟,犹震雷骇则鼛鼓咽,朝日出则萤烛幽也。”《晋书·刘颂传》:“臣受詔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萤烛,增暉重光。”
《國語辭典》:萤窗(螢窗)  拼音:yíng chuāng
本指晋代时车胤因家境贫穷,无力购买灯油,于是将萤火虫放入囊袋中,利用萤火的亮光来读书的故事。见《晋书。卷八三。车胤传》。后世用以比喻苦读或苦读的环境。唐。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诗:「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亦用为书房的代称。宋。葛胜仲 虞美人。三年曾不窥园树词:「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
《國語辭典》:萤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学苦读。参见「雪案萤窗」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学
《漢語大詞典》:巴山夜雨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叶楠编剧,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导演,李志舆、张瑜主演。“文革”期间,女青年刘文英奉命与李彦押解“反革命”诗人秋石搭乘川江轮船。刘文英受同舱五位善良乘客的影响,在李彦的支持下,毅然释放了秋石。
《國語辭典》:西窗剪烛(西窗翦燭)  拼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与亲友于夜晚聚谈。参见「剪烛西窗」条。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三出:「待归来细问当年事,有谁念残香冷腻,共话却潦倒西窗剪烛时。」
分類:亲友聚谈
《國語辭典》:四面楚歌  拼音:sì miàn chǔ gē
楚汉相争,项羽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兵重重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项羽于夜间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惊之下以为汉军已占领楚地,遂连夜奔逃。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艰难困顿,危急无援。《三国志。卷六二。吴书。胡综传》:「高祖诛项,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诗:「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砀天开五色云。」
《國語辭典》:垓下  拼音:gāi xià
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汉高祖围项羽于此。
《漢語大詞典》:拔山
(1).比喻力大。《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騅不逝。”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盖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赵朴初 《刮地风·咏风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风威,枷锁齐飞。”
(2).比喻极其困难。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分類:困难
《國語辭典》:楚歌  拼音:chǔ gē
1.楚人的歌曲。《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2.引申为危急困顿的声音。参见「四面楚歌」条。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日轮谁复更挥戈,怕听军前尽楚歌。」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面
见“ 楚歌四合 ”。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 楚 歌之四合,知 汉 卒之重围。”亦作“ 楚歌四起 ”、“ 楚歌四面 ”。 元 马致远 《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帐前滴尽英雄泪, 楚 歌四起,乌騅漫嘶。” 清 陈维嵩 《河传·虞美人花》词:“ 楚 歌四面,战旗一片,岁岁 江 东。”参见“ 楚歌 ”。
《國語辭典》:白衣送酒  拼音:bái yī sòng jiǔ
晋人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的菊丛中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一起饮酒,酒醉才归。见《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宋。苏轼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白衣酒
白衣人所送之酒。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 陶令 自相携。” 唐 罗隐 《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 白衣人 ”。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送酒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共知不是 潯阳郡 ,那得 王弘 送酒来。”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诗之二:“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2).奉酒;敬酒。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小生平生爱的是花酒,不知怎么説,若是有弹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里送酒安席,一应规矩, 赵老头儿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铏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碧玉一般的莴苣》:“这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产,是送粥的妙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送酒的小吃。”
《國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国魏许泛逢乱过下邳,拜见陈登,却不想忧国救世,只思求田问舍,而遭陈登鄙视。陈登高卧于大床,而使许泛卧于下床,且不与许泛说话。典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比喻高低悬殊。元。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冕诗卷〉诗:「人物真高绝,何徒上下床。」
《漢語大詞典》:元龙(元龍)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分類:道教帝王
《漢語大詞典》:元龙百尺楼(元龍百尺樓)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刘备 ﹞曰:‘君(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宋 陆游 《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 元龙 百尺楼。”亦省称“ 元龙楼 ”。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 元龙 楼。”参见“ 元龙豪气 ”。
分類:抒发登临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问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购田置产而没有雄心壮志。《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问舍求田,原无大志。」也作「求田问舍」。
《漢語大詞典》: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漢語大詞典》:湖海士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侠气概的人。 清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有客过门湖海士,隔篱呼酒咄嗟间。”
分類:豪侠气概
《國語辭典》:湖海气(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气。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望之见之不可亲,元龙未除湖海气。」
分類:豪侠
《漢語大詞典》:百尺楼(百尺樓)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分鸾(分鸞)
喻指分离的夫妻。 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镜想分鸞,琴悲别鹤,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岂遐阻,别剑念相寻。”参见“ 离鸞 ”。
《漢語大詞典》:离鸾(離鸞)
(1).比喻分离的配偶。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鸞。” 宋 洪瑹 《齐天乐》词:“断雁无情,离鸞有恨,空想 吴 山 越 水。”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國語辭典》:孤鸾(孤鸞)  拼音:gū luán
原指失偶的鸾鸟,而用来比喻孤独失偶的人。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生憎怅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鸾别鹤之哀。」
《漢語大詞典》:孤鸾照镜(孤鸞照鏡)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 ,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以“孤鸞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山鷄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镜不成双。”
《漢語大詞典》:镜中鸾(鏡中鸞)
镜中之鸾鸟。 唐 李贺 《贝宫夫人》诗:“长眉凝緑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鸞。”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三:“多羞釵上燕,真愧镜中鸞。”参见“ 镜鸞 ”。
分類:镜中鸾鸟
《漢語大詞典》:镜鸾(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王 结罝 峻卯 之山,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鸞覩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絶。”后常以“镜鸞”比喻分离之夫妻。 宋 卢祖皋 《谒金门》词:“釵凤镜鸞谁问,想见粉香啼损。” 明 陆采 《千金记·佳音》:“一从那日镜鸞分,杳无音信。”
(2).指镜子。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减双眉,羞见这鬢边霜将镜鸞对。”
《漢語大詞典》:镜鸾(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王 结罝 峻卯 之山,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鸞覩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絶。”后常以“镜鸞”比喻分离之夫妻。 宋 卢祖皋 《谒金门》词:“釵凤镜鸞谁问,想见粉香啼损。” 明 陆采 《千金记·佳音》:“一从那日镜鸞分,杳无音信。”
(2).指镜子。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减双眉,羞见这鬢边霜将镜鸞对。”
《漢語大詞典》:鉴鸾(鑑鸞)
犹镜鸾。 唐 王涣 《惆怅》之四:“诀别 徐郎 泪如雨,鑑鸞分后属何人。”
《漢語大詞典》:鸾孤(鸞孤)
鸾镜照孤影;孤鸾。谓情人离去,孤单独处。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凤去楼扃夜,鸞孤匣掩辉。” 五代 刘兼 《春怨》诗:“锦书雁断应难记,菱镜鸞孤貌可怜。” 明 唐寅 《侥侥令·尾》曲:“寃家莫把人孤负,早会合共成一处,免教我凤隻鸞孤。”
《漢語大詞典》:鸾影(鸞影)
比喻女子身影。 唐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鱼轩海上遥,鸞影月中销。” 元 戴表元 《浴蚕沙溪水为上饶陈烈妇作》诗:“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緜。一説鸞影孤,二诉雏巢穿。”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李弄玉 鸞影早孤,哀愤成响,藏名隐语,不减驛字鸡碑。”
分類:女子身影
《漢語大詞典》:鸾镜(鸞鏡)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 ,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即以“鸞镜”指妆镜。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龙飆去去无消息,鸞镜朝朝减容色。”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鸞镜时犹照,蛾眉岁不同。”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二十场:“许多年在战场不亲鸾镜,今日里回家来旧课重温。”
《國語辭典》:鸾鉴(鸞鑑)  拼音:luán jiàn
镜子。宋。张元干〈兰陵王。绮霞散〉词:「想娥绿轻晕,鸾鉴新怨。」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鸾鉴映娇鬟,则见它金凤钗头云半挽。」
分類:鸾镜
《漢語大詞典》:鸾镜(鸞鏡)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 王结罝 峻祁之山 ,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言。鸞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絶。”后即以“鸞镜”指妆镜。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龙飆去去无消息,鸞镜朝朝减容色。”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鸞镜时犹照,蛾眉岁不同。”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二十场:“许多年在战场不亲鸾镜,今日里回家来旧课重温。”
《國語辭典》:南冠  拼音:nán guān
1.泛指南方人。隋。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2.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國語辭典》:南音  拼音:nán yīn
1.泛指南方的音乐或口音。《文选。张衡。南都赋》:「帝王臧其擅美,咏南音以顾怀。」《文选。左思。吴都赋》:「登东歌,操南音。」
2.一种曲艺。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以木鱼书、龙舟歌为基础,吸收扬州弹词等曲种的音乐发展而成。有百年历史,以清唱为主。唱词多七字句,格律严谨,唱腔悠扬婉转,旋律优美。传统曲目以客途秋恨最著名。
《國語辭典》:楚囚  拼音:chǔ qiú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漢語大詞典》:楚奏
左传·成公九年载, 楚 锺仪 被俘,囚于 晋 。 晋侯 命 仪 奏琴, 仪 操南音。 晋 大臣 范文子 说, 锺仪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后因以“楚奏”谓奏 楚 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自悯 秦 寃痛,谁怜 楚 奏哀!” 明 高启 《师山周君客濠上思归未得因画旧隐图求予赋诗》:“几年留客舍,千里念家山…… 楚 奏无穷意,相忘赖此间。”
《漢語大詞典》:楚怀(楚懷)
(1).指 战国 楚怀王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一:“ 殷 后乱天纪, 楚怀 亦已昏…… 比干 諫而死, 屈平 窜 湘 源。” 唐 白居易 《偶然》诗之一:“ 楚怀 邪乱 灵均 直,放弃合宜何惻惻!”
(2).谓对 楚国 的怀念。借指怀乡之情。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楚 怀奏 钟仪 , 越 吟比 庄舃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参见“ 楚奏 ”。
《漢語大詞典》:楚奏
左传·成公九年载, 楚 锺仪 被俘,囚于 晋 。 晋侯 命 仪 奏琴, 仪 操南音。 晋 大臣 范文子 说, 锺仪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后因以“楚奏”谓奏 楚 地音乐,寓思乡怀旧之意。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自悯 秦 寃痛,谁怜 楚 奏哀!” 明 高启 《师山周君客濠上思归未得因画旧隐图求予赋诗》:“几年留客舍,千里念家山…… 楚 奏无穷意,相忘赖此间。”
《國語辭典》:新亭对泣(新亭對泣)  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
本指东晋南渡名士王导等,于新亭饮宴,举目望见山河,而感慨国土沦亡,相与对泣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怀念故国或感时忧国的悲愤心情。宋。陆游 初寒病中有感诗:「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楚囚对泣(楚囚對泣)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参见「楚囚相对」条。宋。汪元量 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  拼音:chǔ qiú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漢語大詞典》:风景不殊(風景不殊)
西晋 灭亡后, 晋元帝 在 江 南重建 晋 王朝。过 江 人士至暇日相邀饮宴。大将军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 江 河 之异。”见《晋书·王导传》。后即以“风景不殊”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卷四:“风景不殊,幽明顿隔,乌邑陈言,所感深焉。” 叶叶 《九秋》诗:“风景不殊休举目,夕阳衰草事堪哀。”
《國語辭典》:玉人  拼音:yù rén
1.用玉雕成的人像。《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四寸。」
2.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3.美女。唐。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雕琢玉器的工匠。《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
《國語辭典》:羊车(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驾的小车。《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漢語大詞典》:牛衣泣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泪(牛衣淚)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國語辭典》:貂裘换酒(貂裘換酒)  拼音:diāo qiú huàn jiǔ
晋人阮孚曾经以貂裘换取美酒。典出《晋书。卷四九。阮藉传》:「尝以金貂换酒,复为劾,帝宥之。」后用以形容富贵者的豪放不羁。
《漢語大詞典》:金貂取酒
见“ 金貂换酒 ”。
《國語辭典》:金貂换酒(金貂換酒)  拼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晋代阮孚任高官后,曾以代表身分地位的金貂换酒来喝。见《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后用以形容富贵者放荡不羁。如:「他一向出手豪阔,兴致一来,金貂换酒,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意。」
《國語辭典》:金貂换酒(金貂換酒)  拼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晋代阮孚任高官后,曾以代表身分地位的金貂换酒来喝。见《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后用以形容富贵者放荡不羁。如:「他一向出手豪阔,兴致一来,金貂换酒,一掷千金,丝毫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