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3,分9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碍门
孔明表
仲尼穷
抱膝吟
卑宫
孔坐多绿醽(又作:孔融尊 ...)
大儿孔文举
北山文
孔壁(又作:孔壁遗经 经传孔壁)
伯牛灾
伯鱼
墨子突孔席(又作:孔席 ...)
不义若浮云
三十而立
不知老将至
典故
碍门
 
兰免锄

相关人物
张裕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周群传》
先主无须,故(张)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裕遂弃市。

例句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张九龄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遂赋二章之二

在竹惭充箭,为兰幸免锄。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典故
一表出师
 
出师一表
 
孔明表
 
拜表出师
 
尽瘁心
 
诸葛表
 
相关人物
诸葛亮


《诸葛亮集·文集》卷一〈前出师表〉
清·张澍案:「《蜀志》,建兴三年,曹丕殂,明年,曹睿立。五年,丞相亮率诸军北伐魏,乃上表。」
《诸葛亮集·文集》卷一〈后出师表〉
清·张澍案:「《汉晋春秋》云,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云云,于是有散关之役。」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髣髴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又《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典故
仲尼穷
 
伤凤麟
  
伤麟叹凤
 
吾道穷
 
嗟麟泣
 
叹凤嗟麟
 
宣尼掩袂
 
宣尼袂
 
悲麟
  
抱麟
 
泣西狩
  
泣麟嗟凤
 
泣麟老人
  
荻麟
 
西狩麟
 
道将穷
  
鲁获麟
 
鲁麟绝
 
麟何来哉
 
麟穷
  
麟终
 
麟绝
 
麟荻
 
麟茎
 
麟非其时
  
麟凤悲歌

相关人物
孔子
 
鲁哀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孔子家语》卷四〈辩物〉~42~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简释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例句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吴融 送弟东归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孟郊 寄张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白 鞠歌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杜甫 积草岭

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
「亮躬垄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例句

羁栖摧剪平生志,抱膝时为梁甫吟。 李群玉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泰伯》~73~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例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典故  
北海觞
 
北海酒
  
孔坐多绿醽
 
孔融尊
 
孔融怜才
 
孔融樽
 
孔融满座
 
孔融开樽
 
尊倾北海
 
尊酒不空
 
尊开北海
 
师北海
 
常满坐中客
 
座上北海
 
怀北海
 
文举坐
 
文举荐贤
 
文举酒
 
樽空忧
 
樽开孔融
 
满座空尊
  
融酒
 
酒不空
 
开尊北海

相关人物
孔融


《艺文类聚》卷二十六〈人部十·言志〉~465~
《张璠汉纪》曰:孔融拜太中大夫,虽居家失势,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士。常若不足,每叹曰:「坐上宾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
岁馀,复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简释

北海樽:咏饮宴。宋陆游《石帆山下》:“尚嫌名挂东林社,那问尘生北海樽。”


例句

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荐贤比文举,理郡迈文翁。 权德舆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

醉沉北海千樽酒,吟上南荆百尺楼。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莫空文举酒,强下何曾箸。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白居易 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卢照邻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融酒徒誇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罗隐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北海尊中常有酒,东阳楼上岂无诗。 罗隐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常对孔融樽。 罗隐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孔融襟抱称名儒,爱物怜才与世殊。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孔融不要留残脍,庾悦无端吝子鹅。 陆龟蒙 蔬食

典故
北海任呼儿
 
大儿北海
 
大儿孔文举
 
大儿小儿
 
小儿杨德祖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杨修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
典故 
北山移文

相关人物
周颙
 
孔稚圭

参考典故
移文诮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齐·孔德璋(稚圭)《北山移文》
唐·吕向注: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令,欲却过此山,孔先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
《传灯录》
仰山谓香嵓禅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

例句

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 吴融 忆猿

北山移去前文在,无复教人叹晓猿。 吴融 秋日经别墅

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 吴融 送弟东归

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 朱湾 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 杜甫 覃山人隐居

如逢北山隐,一为谢移文。 卢纶 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典故
传经鲁壁
  
壁中丝竹
  
壁藏书
  
孔壁遗经
 
宣尼壁
 
屋壁诗书
 
怀宅
 
经传孔壁
 
闻金丝
 
藏书壁
 
遗茎
  
鲁壁弦歌
 
鲁壁书
 
相关人物
刘馀(鲁恭王)
 
孔子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706~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唐·颜师古:「《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注疏》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例句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藏书壁中苔半侵,洗药泉中月还在。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冉耕(伯牛)
 
孔子


《论语》卷三《雍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简释

伯牛灾:指不治之症。唐王维《哭褚司马》:“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例句

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王维 哭褚司马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孔鲤

参考典故
趋庭


《孔子家语》卷九《本姓》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例句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典故
不暖席,不黔突
 
墨子突孔席
 
墨灶寒
   
孔突
 
孔圣栖遑
 
席不暖
  
突不黔
 
黔吾突
 
相关人物
墨子
 
孔子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设论·答宾戏〉~206~
「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唐·李善注:「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煖席,非以贪禄慕位,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33~
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勤,思虑不困,于事求赡者,未之闻也。

例句

早须归天阶,不得安孔席。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杜甫 发同谷县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权德舆 戏和三韵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十六

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钱起 穷秋对雨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雍裕之 四色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 鲍溶 岐路

典故
不义若浮云
 
富贵如浮云
  
富贵白天
 
属浮云
 
浮云富贵
 
浮云轻
 
等浮云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邢炳疏:「疏食,菜食也。肱,臂也。言已饭菜食、饮水、寝则曲肱而枕之,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者,富与贵虽人之所欲,若富贵而以不义者,于我如浮云,言非已之有也。」

例句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刘商 题刘偃庄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齐己 答崔校书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国魏·何晏《集解》:「有所立也。」

例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

典故
不知老将至
 
老之将至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例句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白居易 洛中偶作

《國語辭典》:鞠躬尽瘁(鞠躬盡瘁)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
鞠躬,弯身以示敬慎。尽瘁,竭尽辛劳。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尽力于国事。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漢語大詞典》:伤麟(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感麟翁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感麟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漢語大詞典》: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國語辭典》:绝麟(絕麟)  拼音:jué lín
孔子撰《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句。麟为仁兽,圣王的象徵,孔子知道麟被捕后,感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因而绝笔。典出《左传。哀公十四年》晋。杜预。注。后比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或表示不事著述,从此绝笔。宋。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宋。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诗:「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分類:著作
《漢語大詞典》:道穷(道窮)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漢語大詞典》:麟笔(麟筆)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國語辭典》: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经》。唐。元稹 易家有归藏判:「穆姜遇艮,足徵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也称为「麟经」。
《國語辭典》:麟凤(麟鳳)  拼音:lín fèng
麟、凤为传说中的祥兽。后用以比喻贤圣或才识出众的人。汉。武帝 贤良诏:「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元史。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一。同恕列传》:「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
《漢語大詞典》:抱膝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后以“抱膝吟”指高人志士的吟咏抒怀。 宋 朱熹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诗:“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红楼梦第三八回:“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清 黄遵宪 《上海喜晤陈伯严》诗:“横流何处安身好,从子商量抱膝吟。”
《國語辭典》:卑宫(卑宮)  拼音:bēi gōng
1.简陋的宫室。《文选。左思。魏都赋》:「鉴茅茨于陶唐,察卑宫于夏禹。」
2.使居住的宫室简陋低俗。《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國語辭典》:卑宫菲食(卑宮菲食)  拼音:bēi gōng fěi shí
粗陋的饮食居住。语本《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后比喻贤明的君主不重物质的享受,专心于国事的整治。晋。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也作「菲食卑宫」。
《漢語大詞典》:北海尊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
分類:北海
《漢語大詞典》:北海樽
见“ 北海尊 ”。
《漢語大詞典》:北海尊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
分類:北海
《國語辭典》:坐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座席上的客人。比喻受人礼遇的贵宾。《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也作「座上客」。
《漢語大詞典》:融尊
后汉书·孔融传:“﹝ 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恆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后因以“融尊”为酒杯的典故。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且乘閒, 孙 阁长开, 融 尊盛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
分類:酒杯
《漢語大詞典》:北山文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诗:“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早投南郭隐,不待《北山文》。” 清 方文 《中秋》诗:“故园归未得,长愧《北山文》。”参见“ 北山 ”。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國語辭典》:壁中书(壁中書)  拼音:bì zhōng shū
孔子宅壁中所藏的书,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共数十篇,因藏于壁中,故称为「壁中书」。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四。书表。后魏江式论书表》:「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子壁中书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也称为「壁经」。
《漢語大詞典》:壁中字
汉 代发现的 孔子 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 武帝 末, 鲁恭王 坏 孔子 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 汉 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参见“ 壁中书 ”。
《國語辭典》:壁经(壁經)  拼音:bì jīng
1.孔子故居墙中的古文经书。参见「壁中书」条。
2.刻在石上的儒家典籍。唐。张参 五经文字序例:「虽未如蔡学之精密,石经之坚久,慕古之士,且知所归。」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木记〉:「我有壁经,既昧而明之。」
《國語辭典》:壁中书(壁中書)  拼音:bì zhōng shū
孔子宅壁中所藏的书,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共数十篇,因藏于壁中,故称为「壁中书」。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四。书表。后魏江式论书表》:「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子壁中书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也称为「壁经」。
《漢語大詞典》:孔壁
(1). 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 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宋 周越 《法书苑·李阳冰书》:“ 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 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元 柳贯 《尊经堂诗》:“ 济南 耄言出, 孔 壁发神秘。”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
(2).指 孔 壁古文经书。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 孔 壁,固古文也,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
《漢語大詞典》:鲁壁(魯壁)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漢語大詞典》:鲁室(魯室)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 室至。”参见“ 鲁壁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鲁壁(魯壁)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漢語大詞典》:伯牛灾(伯牛災)
喻指患有恶疾。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详“ 伯牛 ”。
分類:恶疾
《漢語大詞典》:伯牛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國語辭典》:伯鱼(伯魚)  拼音:bó yú
孔鲤的字。(西元前532~前483)。为孔子儿子,生时,适鲁昭公以鲤赐孔子,名与字皆缘于此。比孔子早故。
《國語辭典》:墨突  拼音:mò tú
墨,墨翟。突,灶的烟囱。墨突指墨翟心存济世,奔走四方,每到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就又离开。《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漢語大詞典》:孔席
指 孔子 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唐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早须归天阶,不能安 孔 席。”参见“ 孔席不暖 ”。
《國語辭典》:孔席不暖  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
孔子周游列国,急欲推行仁道,每至一处,坐席未暖,便又匆忙他去。后形容热心济世,奔波劳碌。《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漢語大詞典》:暖席(煖席)
把座位坐热。指安居。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我行半 中国 ,廿年不暖席。”参见“ 席不暇暖 ”。
煖席: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金 元好问 《看山》诗:“ 孔墨 不煖席, 盗跖 华堂居。” 清 王图炳 《咏史》:“ 洙泗 无煖席, 齐梁 无停轨。”
《國語辭典》:席不暇暖  拼音:xí bù xiá nuǎn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于悽惶,席不暇暖。」
《漢語大詞典》:黔突
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烟囱。文子·自然:“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 明 刘基 《拙逸解》:“是故 仲尼 多能,坐不煖席; 墨 却云梯,走不黔突。”
分類:炊爨烟囱
《國語辭典》:富贵浮云(富貴浮雲)  拼音:fù guì fú yún
1.语本《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比喻把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虽说富贵浮云,未免太高尚了罢。」
2.比喻功名利禄变化无常。宋。晁补之〈洞仙歌。花恨月恼〉词:「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
《國語辭典》: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始能自立于社会,并有所成就。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耆卿,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可不道三十而立!」
分類:前后成就
《國語辭典》:不踰矩  拼音:bù yú jǔ
不超越规矩、本分。如:「我们做人处事应该要守本分、不踰矩。」
分類:出规规矩
《國語辭典》: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