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仇览栖鹰

相关人物
仇览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仇览传》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例句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李瀚 蒙求

典故
仇梅

相关人物
仇览
 
梅福

参考典故
仇香印
 
梅福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仇览传》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
《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例句

不是仇梅至,何人问百忧。 耿湋 下邽客舍喜叔孙主簿郑少府见过

典故
仇香印

相关人物
仇览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仇览〉~2479~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

例句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举仇

相关人物
叔向
 
范宣子

参考典故
叔向婴拘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春秋左传·襄公三年》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

例句

举仇且不弃,何必论亲疏。夫子觉者也,其能遗我乎。 萧颍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典故
枳棘林
 
枳棘栖
 
枳棘栖凤
 
枳棘鹤
 
枳棘鸾
 
栖棘
 
棘栖鸾凤

相关人物
仇览
 
仇香
 
王涣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仇览〉~2479~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徵方正,遇疾而卒。

简释

枳棘栖凤:咏县吏,多有大才小用之售民唐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俗君滞南楚,积棘徒栖风。”


例句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 刘长卿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孟浩然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鸾无叹,椅梧凤必巢。 孙逖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常健 赠三侍御

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漢語大詞典》:仇雠(仇讎,仇讐)
亦作“仇仇”。仇人;冤家对头。左传·哀公元年:“﹝ 越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讎。”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则仇讐不作。”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讐结恩信。”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庙之威重,结藩屏之仇讎。” 清 毛秀惠 《钱塘怀古》诗:“自愿苟安增币帛,谁抒孤愤报仇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漢語大詞典》:仇雠
见“ 仇讎 ”。
《漢語大詞典》:仇池
山名。在 甘肃省 成县 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顷,四面斗絶。”宋书·氐胡传:“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一:“万古 仇池 穴,潜通小有天。”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诗序:“他日工部侍郎 王钦臣 仲至 ,谓余曰:吾尝奉使过 仇池 ,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清 赵翼 《调守广州》诗:“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难忘 畏垒 乡。”
《國語辭典》: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國語辭典》:报仇(報仇)  拼音:bào 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初,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红楼梦》第四五回:「竟不是为诗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给平儿来报仇的。」也作「报雠」。
分類:报仇
《國語辭典》:报雠(報讎)  拼音:bào 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三国演义》第二回:「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雠。」也作「报仇」。
《國語辭典》:仇怨  拼音:chóu yuàn
仇恨、怨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明史。卷二七三。高杰列传》:「杰伏兵要击黄得功于土桥,得功几不免,两镇遂相仇怨。」
《漢語大詞典》:恩仇
亦作“ 恩讎 ”。
(1).恩与仇。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清 秋瑾 《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2).偏指恩惠。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
(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國語辭典》:仇敌(仇敵)  拼音:chóu dí
仇人、敌人。如:「常言道:『仇敌相见,分外眼红。』这下子,他们两个人可真要大打出手了!」《周书。卷三九。列传。杜杲》:「比为疆埸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國語辭典》:复仇(復仇)  拼音:fù chóu
报仇。如:「君子复仇,三年不晚。」也作「复雠」。
分類:复仇报仇
《國語辭典》:怨仇  拼音:yuàn chóu
1.怨恨仇视。《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2.怨恨的人。《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人所惧者,讥刺既众,怨仇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