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句因包含“循墙”,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循墙
三命不踰父兄(以「内朝治亲尊卑以齿」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元圣制礼内朝治亲
三命殊宠后先生于下陈
受位造庭,义不踰于父行;
循墙尽礼,恭无乱天伦
古训与稽,旧章为美。
外者必慎其内化远者亦资于迩。
由是公侯惇睦,自燕朝而基始。
班异官爵,位虽极于命卿
谁无父兄,理自宜于序齿
疏不凌近,卑不渎尊。
修之廷内,而君臣之叙立;
达于天下,而孝友之教存。
车马之赐虽优,岂无定著?
长幼之伦勿废,以诏后昆
然则百官疏也,故朝于外;
九族亲也,故治于内。
于外,故右贤贵爵
于内,故尚而立爱。
贵爵然后王官不可乱;
立爱,然后见人道之不可废。
礼或三赐,亲惟一概。
若弟若子,敢介宠而自矜
有尊有先,宜适卑而少退。
肃肃合族雍雍在朝饰情文而皆尽,戒容貌之有骄。
名位不同,彼乡饮也,或不齿之为尚;
少长有礼,此宗室也,宜入事而勿佻。
且夫事父严,则忠可资于君;
事兄谨,则顺可达于治。
故尊尊贵贵者,礼之叙;
亲亲长长者,仁之至。
奈何其外不修其内,有其一遂慢其二?
爵虽元士,非父党之可踰;
位绝诸昆,亦雁行相次
职在庶子,教成有司
训民亲爱,昭辨等尊卑
想考父之益恭,由兹可见
唐尧惇叙,舍此奚为
是谓人之大伦,国之元纪,以睦兄弟,以亲父子
贵无骄汰之失,贱有和顺之理。
故曰正家天下平,非此则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