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句因包含“素履”,据此推断可能引用了典故:素履
洞庭山福愿寺律和尚坟塔铭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道贤上游。其德如阳和亭毒万物。生而不子。成而不繇。或曰于是。盖繇无生空惠。冥乎其间哉。暨洪唐盛明之朝。我法尤重五四分飙扬景张。南山律宗天下第一后弟如大师鲜矣。大师望出徐氏讳神皓字宏度八代祖摛。齐竟陵王西邸学士子陵梁尚书左仆射。其文与庾子山齐名。逮陈氏革命。因佐吴邑。遂家姑苏高祖硕。学通三礼。中年即世曾祖昙。隋王府咨议参军祖德恭浔阳郡词曹。考君定。深于释典不屑名宦大师天情耿洁风韵朗迈。幼负脱俗之姿。尝有言曰。沙门者。高洁其道。秉空王平等之性。一念不昧。坐登佛阶。吾自知此身履龙渊明月。曷有三圭之贵。重侯之高。而能动我心哉。乃依杭州龙泉道场一和尚出家。败发损容。越出流辈铿然法器。如琢玉焉。天宝六年天降板诏。请释真行。一州许度三人独居荐首。吾以是知大师初皈佛教。涤心地也。今奉国恩。正世名也。因隶僧籍包山福愿道场。初进具兴大师。次通钞于昙一大师五夏未登。学精三藏天台宗旨。难为等夷。渊元绝思之科。如良庖之导大窾也。十讲律钞。五升坛场。倾江而东。愿礼其足。后生学者。仰其聪明惠性。如追麒麟之步。大师尝引锡西望。想包山旧居包山洞庭仙都一峰。湖澄气清日出水上。謺嶂合沓。生乎影中。得非天遗此中与师成道耶。乃命舟而还。使野童诛茅山童扫石。顾左右曰。昔者如来崇饰塔庙乃是启发。开人天净境。岂为已哉。此少隳废久之。非先师本意。乃辟僧院。创食堂众有怠慢者。丑其行而理之。舍有倾者。恶其邪而正之。垦田置庄。开畎泄浍。功既成矣。业亦博矣。百千人皆受其赐。曩日洞山水浒。业湖之氓。罾𦌵咽川。缯缴亘渚。大师如来不杀之戒。黜彼鲜食。回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虑。乾元祀有诏。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七人。长讲律戒。因请住开元寺。欲果愿具。且惧书。遂僶俛从命奉戒弟子开州刺史陆公向前给事中严公涚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公太真大理评事张公象。钦风弟子廉使亚相李公栖筠天诱厥衷。俾扬我法。精识通敏。言为世程太傅之流也。其时常熟地偏。僧多阙行李亚相欲以德抚。乃请大师统而正之。一化革心。再化而知道三化而阖邑从风大师末年工于纵心皆是。以文字而用。不以文字为病。是念佛写经。备行教法。置西方社。广净土因。专诵法华经九千馀匝。游四大寺。登五老峰。遍欲观古僧得道之所。此亦至人之馀事。应物如动。自视阙然贞元六年十月春秋七十五。僧腊四十三。其月在开元遇疾。忽言曰。吾爱夫得道者。心如澄溟。晨曦。不染如浮云自在游鸿。吾虽非斯人。亦未肯以有生为累。其月十一日。顾门人维谅。我去世后。汝若置塔。可归洞庭故山。言毕而逝。是夜琉璃色天。星霣如雨往往西方之应。睹而不书奉遗命也。门人维谅。有文有道独步当时。执师之丧。不以證而废教也。列座门人道超灵俊道浚道棱维诚。皆积解以诣空门迈德以藩象教。吾闻古之僧高者。述诔与碑。自晋朝始也。二三子思吾师盛德将欲黄金。勒贞石垂裕后昆。使昭昭之教。长烛于人天。铭曰。
穆大师立言可经。
身佩戒光,高月亭亭
怖魔以袪,袭智以醒。
如何斯人,忽号冥冥
天树春折,云花夜零
空留一灯寂寂青荧
伊昔行道坦坦素履
迹虽可攀,行不可拟。
知我师,应世无已
优游人天自在生死
门人维谅,蹑彼高尘
嶷嶷灵塔纪功于人。
于山之峰,于湖之滨。
风凄远铎,月惨重轮
瞻礼云上,如逢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