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乐兮所以化人,今之乐兮亦以和民。
在上下之咸乐,岂今昔之殊伦。
何后何先,俱可谐于雅颂;
一彼一此,皆能感于人神。
原夫惟孟子之谟猷,激齐王之思虑。
惠民之道将进,述乐之言斯著。
以谓昔时搏拊,实用洽于群情;
此日铿锵,亦足康于兆庶。
盖在乎君臣交泰,民物兹丰。
和气既充于天下,德华遂振于域中。
寔万邦之所共,谅百世之攸同。
听此笙镛,曷异闻《韶》之美;
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孰是孰非,爰究爰度。
且何伤于异制,但无求于独乐。
移风易俗,岂惟前圣之所能;
春诵夏弦,宁止古人之有作。
若乃均和其用,调审其音。
上以象一人之德,下以悦万国之心。
既顺时而设教,孰尊古而卑今。
六律再推,自契伶伦之管;
五声未泯,何惭虞舜之琴。
其或政尚滋章,民犹劳苦。
乐虽遵于前代,化未畅于率土。
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八风时叙,命夔而不在当年;
万舞日新,教胄而何须往古。
若然则不假求旧,惟闻导和。
其制也虽因时而少异,其音也盖理心而靡他。
播兹治世之音,无远弗届;
较彼先王之乐,相去几何。
今国家大乐方隆,休声遐被。
曾不惑于郑卫,自能和于天地。
举今古而酌中,与英茎而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