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2140七絶 19109五律 11183七律 19810五排 1195七排 177 3869四言 515六言 381古風 7217樂府 638 23 362 233辭賦 39琴操 15 84其他 492 498
共7217,分19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刘删 二首
刘铄 431 - 453 一首
刘孝绰 481 - 539 九首
刘孝威 496 - 549 八首
刘孝仪 484 - 550 一首
刘义恭 413 - 465 一首
刘义庆 403 - 444 一首
刘遵 ? - 535 一首
柳恽 465 - 517 一首
陆琼 537 - 586 一首
释宝志 418 - 514 三首
汤惠休 二首
赋得苏武 南北朝 · 刘删
奉使穷沙漠,抆泪上河梁
食雪天山近,思归海路长。
系书秋待雁,握节暮看羊。
因思李都尉,还汉不相忘(《艺文类聚》卷五五)
⑴ 抆,《古诗类苑》卷四九、《古诗纪》卷一○六作“收”。
咏青草 南北朝 · 刘删
雨沐三春叶,风传十步香。
映袍怜色重,临书喜带长(以上《艺文类聚》卷八一)
⑴ 沐,《古诗纪》卷一○六作“淋”。
歌诗 南朝宋 · 刘铄
昊天晴且高,秋气发初凉。
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
朱华先零落,绿草就芸黄
纤罗还笥箧,轻纨改衣裳
⑴ ○《类聚》三。《御览》二十五。事类赋秋赋注。《诗纪》四十五作秋歌。又《初学记》三、万花谷后三并引凉、光、房三韵。
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
回风飘淑气,落景焕新光。
竹萌始防露,桂挺已含芳。
瑶阶变杜若,玉沼发攒蒋。
圣襟惜歧路,曲宴辟兰堂
⑴ ○《类聚》二十九作应令诗。文苑英华百七十九作饯张惠诏应令。《诗纪》八十七。
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
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
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
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
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
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
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
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
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
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
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⑴ ○文苑英华百六十二。《诗纪》八十七。又《说文》系传言部引塘一韵。○文苑英华辨证云。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季智。仇览字。仲康。鲁恭字也。化鸡。一作化鹑。仇览传化我鸣枭哺所生。《说文》系传云。陆云与兄书曰:曹公所为屋折其謻塘不可坏。直斫之而已。又刘孝绰上虞乡亭观涛《诗》曰云云。孝绰所言即别馆也。
扁舟去平乐,还顾极川梁。
犹闻枣下吹,尚识杏间堂。
洛桥分曲渚,官寺隐回塘。
客行裁跬步,即事已多伤。
况复千馀里,悲心未遽央
⑴ ○《类聚》二十九。文苑英华二百八十六。《诗纪》八十七。
桑中始奕奕,淇上未汤汤。
美人要杂佩,上客诱明珰。
日暗人声静,微步出兰房
露葵不待劝,鸣琴无暇张。
翠钗挂已落,罗衣拂更香。
如何嫁荡子,春夜守空床。
不见青丝骑,徒劳红粉妆
⑴ ○玉台新咏八。《类聚》十八作淇上戏荡子妇。《诗纪》八十七。
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
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
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
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
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
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
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
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
⑴ ○文苑英华二百五。《诗纪》八十七。又《类聚》三十二引妆、长、伤、房、梁、忘、裳、霜八韵。
遗簪凋玳瑁,赠绮织鸳鸯。
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
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
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玉台新咏八。《诗纪》八十七。)
春宵犹自长,春心非一伤。
月带圆楼影,风飘花树香。
谁能对双燕,暝暝守空床
⑴ ○《类聚》三十二。《诗纪》八十七。
菱茎时绕钏,棹水或沾妆。
不辞红袖湿,唯怜绿叶香(○玉台新咏十。《诗纪》八十七。)
弭节驰旸谷,照槛出扶桑。
园葵亦何幸,倾叶奉离光
⑴ ○《类聚》一。《初学记》一。文苑英华百五十一。《诗纪》八十七。又海录碎事一引光一韵。
丹鸡翠翼张,妒敌复专场。
翅中含芥粉,距外耀金芒。
气逾上党烈,名贵下韝良。
祭桥愁魏后,食蹠忌齐王。
愿赐淮南药,一使云间
⑴ ○本集。文苑英华二百六。《乐府诗集》六十四。《诗纪》八十八。
之罘讲射所,上林娱猎场。
选徒骄楚客,召狩誇胡王。
罕车已戒道,风乌复起行。
佽飞具矰缴,材官命蹶张。
高罝掩月兔,劲矢射天狼。
蹠地不遑逸,排虚岂及翔。
日暮勾陈转,风清铙吹飏。
归来宴平乐,宁肯滞禽荒
⑴ ○本集。《类聚》四十二作行行游猎篇。文苑英华百九十五注云。一作游行且猎篇。《乐府诗集》六十七作行行游且猎篇。《诗纪》八十八。
齐楚磐石贵,韩吴异姓王。
俱乘早朝罢,相随出建章。
喧呼惊里闬,叫咷骇康庄。
阜驺同隼击,青橐似鹰扬。
掖门南北远,复道东西长。
幡旗争络绎,官骑郁相望。
微风生棨传,轻雨润帷裳。
油衣分竞道,小盖列成行。
八舍便繁密,五营舆服光。
回车避司隶,俄轩揖内郎
况余白屋士,自依卑路傍。
日月虽临照,仄陋难明扬。
早荣羞日及,晚知惭豫章。
徒抱凌云志,终愧摩天翔。
安能久沦辱,图南会有方
⑴ ○本集。文苑英华百五十三。《诗纪》八十八。
清阴荡暄浊,飞雨入阶廊
瞻空乱无绪,望霤耿成行。
交枝含晓润,杂叶带新光
浮芥离还聚,沿沤灭复张。
浴禽飘落毳,风荇散馀香。
璚绡挂绣幕,象簟列华床。
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浆
寄言楚台客,雄风讵独凉
⑴ ○本集。文苑英华百五十三。《诗纪》八十八。又《类聚》二、《初学记》二并引廊、行、光、张、香、凉六韵。
暮日苦炎溽,迁坐接阶廊。
月丽姮娥影,星含织女光。
栖禽动夜竹,流萤出暗墙。
香盘糅鲜粉,雕壶承玉浆。
白羽徒垂握,绿水自周堂
弱纨犹觉重,纤絺尚少凉。
弄风汉朔,戏雨忆吴王。
玄冰术难验,赤道漏犹长。
谁能更吹律,还令黍谷凉
⑴ ○本集作苦热。《类聚》五。文苑英华二百十。《诗纪》八十八。
钟鸣夜未央,避暑起徬徨。
长河似曳素,明星散珰
倚岩欣石冷,临池爱水凉。
月纤张敞画,荷妖韩寿香。
对此游清夜,何劳娱洞房
⑴ ○本集。《类聚》五。《诗纪》八十八。
朝日大风霜,寄事是交伤。
叶落枝柯净,当自起棋张(○玉台新咏十。《诗纪》八十八。)
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芙蓉池畔涵停影,桃花水脉引行光
⑴ ○《类聚》八十。《诗纪》八十八。
依歌移弱步,傍烛艳新妆。
徐来翻应节,乱去反成行
⑴ ○《类聚》四十三。《初学记》十五。万花谷后三十二。《诗纪》八十七。
丹墀设金屏,瑶榭陈王床。
温宫开燠,清殿夏含霜。
弱蕊布遐馥,轻叶振远芳。
弥望少无际,肆睇周华疆。
象阙对驰道,飞廉瞩方塘。
邸寺送晖曜,槐柳自成行。
通川溢轻舻,长街盈方箱。
顾此爝火微,胡颜厕天光
⑴ ○《类聚》二十八。广《文选》九。《诗纪》四十五。
游鼍湖诗 南朝宋 · 刘义庆
暄景转谐淑,草木目滋长。
梅花覆树白,桃杏发荣光
⑴ ○《初学记》二十八。《诗纪》四十五。
① 七言○见岁时杂咏。题上疑有脱误。
三月三日咄泉水,七月七日芍陂塘。
凤靥蛾眉妆玉面,朱帘绣户映新妆
⑴ ○古今岁时杂咏二十五。《诗纪》八十八。
远游济伊洛,秣马度清漳。
邯郸饶美女,艳色含春芳。
鼓瑟未成曲,踏屣复翱翔。
我本游客子,情爱在淮阳。
新知谁不乐,念旧苦人肠(《类聚》作伤。○同上)
梁南吟 陈朝 · 陆琼
临淄佳丽地,年少习名倡。
似笑唇朱动,非愁眉翠扬。
掩抑随竽转,和柔会瑟张。
轻扇屡回指,飞尘亟绕梁。
寄言诸葛相,此曲作难忘
⑴ ○文苑英华二百七。《乐府诗集》四十一。《诗纪》百一。
南史曰:天监十年四月八日。志公于大会中作诗云云。狗子。景小字。山家小儿。猴状。景遂覆陷都邑。毒害皇家。初自悬瓠来降。悬瓠即昔之汝南也。巴陵有地名三湘。景奔败处。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齧人伤。
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
⑴ 隋书五行志亦载此歌云。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齧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书一旦无人藏。○南史侯景传。《诗纪》九十四。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吾我说他止观,自意扰扰颠狂。
不识圆通妙理,何时得会真常?
自疾不能治疗,却教他人药方。
外看将为是善,心内犹若豺狼。
愚人畏其地狱,智者不异天堂。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若欲除却三毒,迢迢不离灾殃。
智者知心是佛,愚人乐往西方。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
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
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
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徨。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
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
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
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
声闻心中不了,唯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转加斗争刚强。
心里蚖蛇蝮蠍,螫著便即遭伤。
不解文中取义,何时得会真常?
死入无间地狱,神识枉受灾殃。
怨诗行 南朝宋 · 汤惠休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巷中情思满,断绝孤妾肠。
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
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
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
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
愿作张女引,流悲绕君堂。
君堂严且秘,绝调徒飞扬
⑴ ○《乐府诗集》四十一。《诗纪》五十四。
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
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
他人相思君相忘。锦衾瑶席为谁芳
⑴ ○《类聚》三作歌诗。《初学记》三作歌诗。《御览》二十五作白纻舞歌诗。《乐府诗集》六十作秋风。《诗纪》五十四。又《初学记》三作白纻诗。引房、偒二韵。○逯案。《诗纪》从《乐府诗集》作秋风。注云。一作秋歌。今从《初学记》及《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