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韵字:  或选择
总目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多音字下载平水韵表
韵字 五絶 1770七絶 16390五律 11740七律 20166五排 864七排 122 4060四言 152六言 310古風 5283樂府 358 17 513 141辭賦 15琴操 11 60其他 495 296
共5283,分1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南北朝(续上)
王籍 ? - 547 一首
王俭 452 - 489 一首
王融 467 - 493 六首
王僧孺 464 - 521 二首
王台卿 一首
魏收 506 - 572 一首
无名氏 九首
吴均 469 - 520 四首
萧察 519 - 562 一首
萧琮 一首
萧纲 503 - 551 十六首
《梁书》曰:籍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邪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颜氏家训》曰:王籍人若邪溪诗。江南以为文外独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意耳。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⑴ ○古诗类苑十四。《诗纪》八十六。
徙倚未云暮,阳光忽已收。
羲和远停晷,壮士岂淹留。
冉冉老将至,功名竟不修。
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
抚躬谢先哲,解绂归山丘
⑴ ○《类聚》六十五。《诗纪》五十六。又南史本传引稷契匡虞。伊吕翼周二句。《太平广记》百七十三引谈薮引周、邱二韵。
炎光销玉殿,凉风吹凤楼。
雕辎傃平隰朱棹泊安流。
金华妆翠羽,鹢首画飞舟
荆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讴。
腾声翻叶静,发响谷云浮。
良时时一遇,佳人难再求
⑴ ○《乐府诗集》五十六。《诗纪》五十七。又《类聚》四十三引楼、舟、讴、求四韵。
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
禅衢开远驾,爱海乱轻舟。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
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
思公子 南齐 · 王融
春尽风飒飒,兰凋木修修。
王孙久为客,思君徒自忧
⑴ ○《乐府诗集》七十四。《诗纪》五十七。
追芳承荔浦,揖道讯虚丘。
升裾临广牧,从望尽平洲
曾山临翠坂,方渠缅清流。
阳台翻早茂,阴馆怀名秋。
岁晏乐光弭,景仄西华收。
端溪惭昔彦,测水谢前修。
往食曲阜盛,今属平台游。
燕棠缺初雅,郑衮息遗讴
久倾信都美,乃结茂陵俦。
河间诚可咏,南海果难游
⑴ ○《类聚》五十六。《诗纪》五十七。
未学谢能算,高义幸知游。
留庭参辩奭,梁苑豫才邹。
徘徊岁光晚,摇落江树秋。
风旗萦别浦,霜琯迾遥洲
⑴ ○《类聚》二十九。《诗纪》五十七。
① 七章○乐府作七首。广《文选》、《诗纪》同。
倾魄属徂火,摇念待方秋。
凉气承宇结,明熠素阶流。
三星亦虚映,四屋惨多愁。
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自知心里恨,还向影中羞。
回持昔慊慊,变作今悠悠。
还君与妾扇,归妾奉君裘。
弦断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⑴ ○玉台新咏六作为人自伤。《类聚》三十二作又为姬人怨诗。《诗纪》七十八。
少年空扶辙,白首竟填沟。
苇席何由足,菽藿不能周。
自顾非好乞,行且欲包羞。
劳君款曲问,冒此殷勤酬(○初学诗十八。《诗纪》七十八。)
飘飘似云度,亭亭如盖浮。
熟看波不动,还是映高楼
⑴ ○《类聚》六十三。《诗纪》九十三。
棹歌行 北齐 · 魏收
雪溜春浦花水足新流。
桃发武陵岸,柳拂武昌楼
⑴ ○文苑英华二百三。《乐府诗集》四十。《诗纪》百十。
左云。古辞。《唐书》乐志曰:石城乐者。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古今乐录曰:石城乐。旧舞十六人。
生长石城下,开窗对城楼。
城中诸少年,出入见依投。
洛阳伽蓝记曰:齐士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怀砖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是以京师谣语曰云云。怀砖之义起在于此。
狱中无系囚,舍内无青州。
假令家道恶,腹中不怀愁
⑴ ○洛阳伽蓝记二。《太平广记》四百九十三。
答后主附 南北朝 · 沈后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同上)
咏龟诗 南北朝 · 赵儒宗
有灵堪托梦,无心解自谋。
不能蓍下伏,强从莲上游。
负图非所冀,支床空见留。
傥蒙一曳尾,当为屡回头
⑴ ○《类聚》九十六作赵宗儒。《初学记》三十。文苑英华三百三十佚作者名。《诗纪》百十。
疲痾积未瘳,伏枕倦长愁。
复念夜分首,江上值徂秋。
阴凝变远色,落叶泛寒流。
繁霜积晓缆,轻冰绕夜舟。
曳裾出兔苑,引领望龙楼。
勿念荆台侧,无为戚情游
⑴ ○文苑英华二百六十六。《诗纪》九十三。
夜泊巴陵诗 南北朝 · 朱超
月夜三江静,云雾四边收。
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
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
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⑴ ○《类聚》二十七作泊巴陵诗。文苑英华二百八十九。《诗纪》九十三。
阿子歌 南北朝 · 王金珠
可怜双飞凫,飞集野田头。
饥食野田草,渴饮清河流
⑴ ○《乐府诗集》四十五。《诗纪》九十四。
明月子 南北朝 · 谢燮
杪秋之遥夜,明月照高楼。
登楼一回望,望见东陌头。
故人眇千里,言别历九秋。
相思不相见,望望空离忧
⑴ ○《乐府诗集》六十五。《诗纪》百六。
赋得观涛诗 南北朝 · 徐防
云容杂浪起,楚水漫吴流。
渐看遥树没,稍见远天浮。
渔人迷旧浦,海鸟失前洲。
不测沧溟旷,轻鳞幸自游
⑴ ○《类聚》九。文苑英华百六十二作任昉赋得观潮满。《诗纪》八十九。
城上麻 南梁 · 吴均
麻生满城头,麻叶落城沟。
麻茎左右披,沟水东西流。
少年感恩命,奉剑事西周。
但令直心尽,何用返封侯
⑴ ○《乐府诗集》七十七。《诗纪》八十一。
白浮鸠 南梁 · 吴均
琅琊白浮鸠,紫翳飘陌头。
食饮东莞野,栖宿越王楼
⑴ ○《乐府诗集》二十九。《诗纪》八十一。
黄鹂飞上苑,绿芷出汀洲。
日映昆明水,春生鳷鹊楼。
飘飏白花舞,澜漫紫萍流。
书织回文锦,无因寄陇头。
思君甚琼树,不见方离忧(○玉台新咏六。《诗纪》八十一。)
怅然心不乐,万里何悠悠。
凌朝憩枉渚,薄暮遵江洲。
君住青门上,我发霸陵头。
相思自有处,春风明月楼
⑴ 文苑作明月清风楼。注云。集作风月在南楼。《诗纪》云。一作明月清风楼。○《类聚》三十一。文苑英华二百四十。《诗纪》八十二。
麈尾诗 西梁 · 萧察
匣上生光影,毫际起风流。
持谈妙理,宁是用椎牛
⑴ ○《类聚》六十九。《诗纪》七十一。
阳精去南陆,大曜始西流。
夕风凄谢暑,夜气应新秋。
重门月已映,严城漏渐修。
临风出累榭,度月蔽层楼。
灵河隔神女,仙辔动星牛。
玉衡指栋落,瑶光对幌留。
徒知仰阊阖,乘槎未有由
⑴ 《初学记》作亲。
⑵ ○《初学记》一作奉和月夜观星诗。文苑英华百五十二。《诗纪》百二十。
斗鸡篇 南梁 · 萧纲
欢乐良无已,东郊春可游。
百花非一色,新田多异流。
龙尾横津汉,车箱起戍楼。
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俦。
十日骄既满,九胜势恒遒。
脱使田饶见,堪能说鲁侯
⑴ ○《初学记》三十。文苑英华二百六。《诗纪》六十七。又《类聚》九十一作斗鸡诗。引传、遒、侯三韵。
南湖荇叶浮,复有佳期游。
银纶翡翠钩,玉舳芙蓉舟。
荷香乱衣麝,桡声随急流
⑴ ○玉台新咏七。《乐府诗集》四十八。《诗纪》六十七。
山池诗 南梁 · 萧纲
日暮芙蓉水,聊登鸣鹤舟
飞舻饰羽■(艹眊),长幔覆缇䌷。
停舆依柳息,住盖影空留。
古树横临沼,新藤上挂楼。
鱼游向暗集,戏鸟逗楂流(○《类聚》九。《诗纪》六十八。)
圆轮既照水,初生亦映流。
溶溶如渍璧,的的似沈钩。
非关顾兔没,岂是桂枝浮。
空令谁雅识,还用喜腾猴。
万累若消荡,一相更何求(同上)
朝窗犹掩扇,宿幔未悬钩。
逍遥临四注,兼持散九愁
虽同卫子惫,聊喜挚生瘳。
灾星夜出境,鸣禽晚去楼。
蠲邪无贾服,祆气息梁牛。
隔帘阴翠筱,映水含珠榴
丹经蕴玉笥,玄水出长洲。
结友寻方岳,采药访圆丘。
神随七星变,貌逐五云留。
飞鸿若可驾,轻簪必易抽
⑴ ○《类聚》七十五。《诗纪》六十八。
芜阶践昔径,复想鸣琴游。
音容万春罢,高名千载留。
弱枝生古树,旧石染新流
由来递相叹,逝川终不收
⑴ ○《类聚》六十二、《初学记》二十四并作琴台诗。文苑英华三百十三佚作者名。《诗纪》六十八。
帝京风雨中,层阙烟霞浮。
玉署清馀热,金城含暮秋。
水观凌却敌,槐影带重楼
⑴ ○《类聚》二十八。《诗纪》六十九。
孙生酸枣寺,王子枝江楼。
何如登石镜,因闲犹豫游
⑴ ○《类聚》二十八。《诗纪》六十九。
星芒侵岭树,月晕隐城楼。
暗花舒不觉,明波动见流
⑴ ○《类聚》六十五。《诗纪》六十九。
锦幔扶船列,兰桡拂浪浮。
去得犹文水,馀香尚满舟(○玉台新咏十。《诗纪》六十九。)
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
带前结香草,鬟边插石榴(○玉台新咏十。《诗纪》六十九。)
顶分如两髻,簪长验上头。
投杯如欲转,疑残已复留
⑴ ○玉台新咏十作咏武陵王左右伍皓传杯。《诗纪》六十九。
弹筝诗 南梁 · 萧纲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遒(○玉台新咏十。《诗纪》六十九。)
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
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⑴ ○《类聚》九十一。《诗纪》六十九。
水底罘罳出,萍间反宇浮。
风生色不坏,浪去影恒留
⑴ ○《类聚》六十三。《诗纪》六十九。
春色明上巳,桃花落绕沟。
波回卮不进,纶下钩时留。
绛水时回岸,花觞转更周。
陈肴渡玉俎,垂饵下银钩。
回川入帐殿,列俎间芳洲。
汉艾凌波出,江枫拂岸游。
王生回水碓,蔡妪荡轻舟。
岸烛斜临水,波光上映楼
⑴ 殿下○《类聚》四。《诗纪》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