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可止(共 6 首) 五律 4五排 1其他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0—934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范阳房山人。俗姓马,号文智大师。遍览百家子史,尤长于近体律诗。年十九于五台山受戒。唐昭宗乾宁中进诗,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住持洛京长寿寺。有《三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0—934 俗姓马,范阳(今北京西南)人。12岁出家为僧,后至五台山受戒,又至太原习《法华经》。昭宗景福中,至河池讲因明,李洞赠其诗三篇。后住长安大庄严寺。乾宁三年(896)应制内殿,赐紫。后归幽州,依刘仁恭。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避乱至定州,住开元寺。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迁住洛阳长寿寺净土院,赐号文智大师。《宋高僧传》卷七有传。可止长于近体诗,所作《赠樊川长老》,流传一时。有诗350首,编为《三山集》,已佚。《全唐诗》存诗9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马氏。范阳高丘人。年十二。悯忠寺法贞律师。见之。从其父母乞。为弟子。年十五。以息慈。往真定听学。时大华严寺仁楚法师。善因明论。止执卷座下三遍。即领悟。众推许焉。老宿维摩和尚。问楚门人之秀拔者。楚曰。幽州沙弥其人也。维摩遂质。以胜军北量。辞莫能屈。因请就恒阳阐化。缁素悦服。年十九。抵五台登具戒。感文殊放光烛身。已而归宁乡里。旦日行道。以报地恩。年二十三。游并部。益进法华百法等义。景福中。以因明论。于长安大庄严寺。一唱数载。乾宁三年。贡诗。昭宗皇帝诏赐紫衣。仍应制内殿。未几。刘仁恭以止为本道所管。上表乞放还。然其父之与师皆物故。而母独无姜。止于是致母其所居房。行诵青龙疏。乞食以供晨夕。如是三载。无倦色。时晋阳李氏。遣兵出飞狐围燕。城中谷贵。持钵所得。不足济。忽巨蟒出其房。矫首顾视。如喜状。同院居晓。博物释子也。谓止曰。吾闻蛇目不瞬。今瞬其龙乎。止遽焚香祷之曰。傥获檀越。以营甘旨。则神龙所加被多矣。居数日。燕帅之子。制胜司徒者。召以供养。俄而燕破。上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渴其誉。请安置开元寺。月给禄有经。天成三年。王师复中山。招讨使王宴休。以丞相冯道书。迎止至洛。为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奏赐文智大师号。住持长寿净土院。应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示微疾。称念阿弥陀佛而逝。寿七十五。腊五十六。茶毗。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风神峭拔。节操孤峻。读书于所业外。孔李典籍。莫不该综。制作尤长于律诗。在长安睹逍遥园芜漫不治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卒奏重脩焉。赐额草堂寺。其在洛诵金刚经。虽䢇极弗废。平生游处。多终南崆峒间。有三山诗集。盛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年十五为息慈。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止执卷服膺三遍。精义入神众推俊迈。有老宿维摩和尚者。释门之奇士也。问楚师曰。门人秀拔孰者为先。曰有幽州沙弥者。温故知新厉精弗懈。于是求见。遂质问胜军比量。随难应变辞不可屈。维摩曰。后生可畏。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遂率力请止开讲恒阳。缁素无不钦羡焉。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于寺敷演。二十三往并部。习法华经百法论。景福年中至河池。有请讲因明。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乾宁三年进诗昭宗。赐紫袈裟。应制内殿。本道刘仁恭者。据有北门控扼蕃汉。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其父与师相次物故。母犹在堂。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行诵青龙疏三载。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矫首顾视似有所告。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且曰。蛇则目睛不瞬。今其动乎。得非龙也。止焚香祝之曰。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苟实龙神轸念。希值一檀越。居数日。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召申供养。时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历乎年载百谷勇贵。止顿释忧惧。未几燕陷。刘氏父子俘归晋阳。止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止。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奏署大师号文智焉。于长寿净土院住持。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奄然而化。俗年七十五。僧腊五十六。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止风神峭拔戒节孤高。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有赠樊川长老诗。流传人口。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王令方欲继好息民。因命僧斋于庆云寺。会有献白鹊者。王曰。燕人诗客试为咏题。止即席而成。后句云。不知谁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王欣然。诗人李洞者。风骨僻异。慕贾阆仙之模式。景福中在河池相遇。赠止三篇。时宰相孙公渥赵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皆唱予和汝。埙篪韵谐。止顷在长安。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是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年代寖深鞠为茂草。且曰。吾为释子忍不兴乎。奏昭宗乞重修。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后请樊川净休禅伯。聚徒谈玄矣。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盛行于时。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
五言律诗
山居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五言律诗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果长纤枝曲,岩崩直道移。
重猿围浅井,斗鼠下疏篱。
寒食微灯在,高风势彻陂。

赠樊川长老(一作清尚诗)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五言律诗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
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
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
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寄积麦山会如长老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五言律诗
默然如大道,尘世不相关。
青桧行时静,白云禅处闲。
贫高一生行,病长十年颜。
夏满期游寺,寻山又下山。

哭贾岛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五言律诗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
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五言排律
雪十二韵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五言排律
落处咸过尺,翛然物象凄。
瑞凝金殿上,寒甚玉关西。
润比江河普,明将日月齐。
凌云花顶腻,锁径竹梢低。
出谷樵童怯,归林野鸟迷。
煮茶融破练,磨墨染成黳。
陷兔埋平泽,和鱼冻合溪。
入楼消酒力,当槛写诗题。
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洞深猿作族,松亚鹤移栖。
及夏清岩穴,经春溜石梯。
丰年兼泰国,天道育黔黎。

唐末至五代 · 可止
不知谁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
⑴ 中山节度王处直座咏白鹊,时诸侯兼并,王欲继好息民,故云。《高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