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释士圭(共 53 首) 古风 2其他 150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字竹庵,号老禅,俗姓史,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初依大慈宗雅出家,再师龙门佛眼远。宣和中住和州天宁,靖康初移庐山东林。绍兴中,与宗杲居云门,撰《颂古》百馀则。已而入闽主鼓山,更迁雁荡能仁,为第一代。十六年七月卒,寿六十四。有语录传世。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六。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号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和尚出家。心醉楞严。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远禅师。以平时所得白远。远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远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远抵堂司。圭复理前问。远曰。闲言语。圭于言下大悟。正和末住和州天宁。绍兴奉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绍兴丙寅七月十八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僧宝正续传·卷第六
师名士圭。城都史氏子。世业儒。师幼而明敏。年十三。依大慈寺宗雅首座。落发具授。大慈号四川学海。师执经讲筵。志在楞严。阅五祀。伯父持一居士勉之南询。即出关。谒玉泉勤云盖智百丈肃灵源清。所至参承。皆蒙咨揖。晚依百丈归正首座。正博贯内外典籍。一日正语以龙门佛眼道德。师闻而悦之。即自百丈历东吴。观光保社。寻抵龙门。以咨参。所得扣之。佛眼曰。汝解心已极。只欠著力开眼耳。令主堂司。一日问曰。绝对待时如何。佛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槌相似。师罔措。至晚。复举前问。佛眼曰。闲言语。师于言下。顿释疑情。曰。东山铁酸饀。今而后。不复疑也。自是师资缘契。决择日臻玄奥。政和末。佛眼被旨。迁褒禅山。师佐其行。和守钱公请开法天宁。唱佛眼之道。佛眼谢褒禅。钱复请于朝。以师继其席。阅七稔。九江守赵公移师东林。未几胡马南渡。退居分宁之西峰。结茅于寺旁竹间。号竹庵。有偈曰。种竹百馀个。结茅三两间。才通溪上路。不碍屋头山。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平生只如此。道者少机关。及圜悟禅师归蜀。送别次。圜悟剧称杲妙喜。师恨未之识。俄避地造仰山。适妙喜亦至。遂相与定临济宗旨。偕还南康之云门庵。妙喜曰。昔白云端师公谢事圆通约保宁勇禅师夏居白莲峰。作颂古一百一十篇。有提尽古人未到处。从头一一加针锥之语。吾二人同夏于此。虽效颦无愧也。遂取古人公案一百一十则。各为之颂。发明蕴奥。不开知见户牖。不涉言语蹊径。其颂女子出定话曰。不假文殊神通。不用罔明弹指。尔时灵山会中。女子从定而起。临济见僧入门。便喝颂曰。一喝喝上四禅天。临济元来不会禅。尽道朝阳生户外。不知夜月落阶前。德山见僧入门。便棒颂曰。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彻底老婆心。后人只看波涛涌。不见龙王宫殿深。芭蕉拄杖子话颂曰。绵州附子汉州姜。最好沉梨出麝香。鲁子师僧才一嗅。鼻头裂破眼睛黄。若此类皆奇作也。已而入闽。闽帅参政张公宋以圣泉处师。稍迁乾元。俄给事张公致远移师鼓山。授道元馀。创新栋宇。尝示众曰。巧说说不到。心思思不及。命断眼豁开。半钱也不直。又曰。不拥其前。不遮其后。上下四维。七通八透。正当恁么时如何。八十翁翁行不得。又曰。目击道存。已涉文彩。执鞭回首。未免途程。直向混沌未分时明白。父母未生时现成。翛然不落阴界。自由自在。当恁么时如何。踏著关棙子。处处得逢渠。又曰。正当明时如王宝剑。卓拄杖下座。又曰。玄路绝如解开。口说话。圣量尽。方得不受人瞒。玄路不绝。只是说道理。圣量不尽。依前落路岐。丞相张公德远出师七闽。一日谓僚属曰。越山当福城三山之中。院独废绝。非老禅不能办。即以属师。不数月。殿阁崇成。他日丞相游鼓山。目其成绩。遂迎师复归鼓山。是时闽中法道最盛。盖自师与真歇净照数公振发。绍兴甲子。有旨移雁山能仁。为第一代。乙丑蒙恩。住龙翔新寺。丙寅秋七月十八日。得旨谢院事。明日汤浴更衣。声钟集众。师步至众集处。方趺座。泊然而逝。寿六十有四。腊五十有一。火馀舌如红莲色。并二牙不烬。舍利不胜数。门人奉遗命归之鼓山寿塔。师风姿奇厖。朗润。声如钟。学兼内外。谈论衮衮。操持宗柄断断。然久益严严与贤士大夫游。几半天下。皆一时宗奉祖道外护佛乘者。晚居鼓山。自号老禅。书揩逌媚。尺牍所传。人以为宝。其所为。禅家四六。及五字句。皆精绝。自成一体。世多传诵。有语录。行于世。 赞曰。大慧禅师尝题师𦘕像曰。赞叹竹庵。也是妙喜骂詈竹庵。也是妙喜。赞之骂之。各有所以。赞之者。为渠具衲僧正眼。骂之者。为渠浸在醋瓮里。或曰。如竹庵之为宗师也。不可赞。不可骂。精金美玉。自有定价。赞之骂之。徒增话𣠽。妙喜闻之。笑而不答。但拊掌叩齿三下。从渠钻龟打瓦。世以为确论。予谓。近代宗师涉世交公卿大夫。言行相副。全节自高。宏法有体。由灵源佛鉴而后。竹庵其贤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士圭。号竹庵。蜀郡成都史氏子。乃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圭有密行。喜推奖人士。一与圭接者。皆成美名。圭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研究楞严。而雅亦僧杰也。默察圭器度宏大。意欲圭南询。乃盛赞真歇之为人。盖歇未出蜀时。亦习讲于成都大慈。圭味其指。弃讲谒诸名宿。虽经赏识。未豁所蕴。晚登龙门。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佛眼知圭。命典堂司。不得辞。圭以未伸所解为闷。几入方丈。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高庵正堂时称明眼。圭惭乘间问曰。绝对待时如何。佛眼哂曰。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圭不领。至晚理前问。佛眼唾曰。閒言语。圭背汗淋踵。弗吐一词而出。因叹曰。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吾蜀周金刚不谬矣。政和间。开法天宁。浩归湖海。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妙喜称之。及济川除给事。圭同日受诏。住雁山能仁。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真歇居江心寺。有大名闻。圭将至。恐东瓯未廓所见。乃过江迎圭。大展九拜。以诱瓯人。圭未视篆。有嫉者深夜纵火。能仁燬尽。圭就故址结茅。乃示众曰。爱閒不打禾山鼓。投老来看雁宕山。杰阁岳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还有共相出手者么。喝一喝。未几能仁复成。初寺燬。随圭之众。多背去者。寺成复归。或曰。彼彼以成败事师。非义侣也。请勿收录。圭曰。不然。境风所飘。力未充也。若弃之。岂慈摄之义哉。真歇移径山。圭补江心。江心有僧。久居閒房。不预参列。值圭升座。搀众出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圭曰。东家点灯。西家暗坐。未审意旨如何。圭曰。马便搭鞍。驴便推磨。僧礼拜。圭曰。灵俐衲僧只消一个。圭乃曰。马搭鞍驴推磨。灵俐衲僧只消一个。纵使东家明点灯。未必西家暗中坐。西来祖意问如何。多口阿师自招祸。其僧脱然。终其身。不露姓字。圭后住闽之乾元。有慧温入室。圭曰。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用停囚长智。速道将来。温有省。大笑起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呵风。昨夜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圭诺之。又移居鼓山。进院至三门。德升把住问曰。国师不誇石门句。请师速道。圭震声喝之。升亦领旨。圭既年老。罢上堂。惟临轩随机。不计旦暮而已。以绍兴丙寅七月晨起。沐浴升座。命声鼓集众。众方集。圭顾视左右。就法座。泊然坐化。茶毗舍利无数。送者均得之。塔于鼓山。 赞曰。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初剃染。即受知于宗雅。游方复际遇于龙门。及行道。又逢真歇而襄之。辄与高庵正堂辈。齐名海内。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有以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士圭,字竹庵,成都史氏子也。初依大慈宗雅出家,讲授《棱严》,潜心义奥。后南游谒诸尊宿,始参龙门佛眼远,以平日所得白之,远曰:“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一日,侍立次,问曰:“绝对待时如何?”远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圭罔措。至晚,远抵堂司,圭复理前问,远曰:“閒言语。”圭于言下大悟。宣和二年,住和州天𡧾。靖康改元,江州漕使方郎中请住庐山东林,后以兵乱避地闽中。乾元十二年,诏开山雁宕能仁,时真歇了公居江心,恐圭缘未熟,迎至方丈,大展九拜,以诱温人,由是人皆翕然归敬。未几,其徒失火,寺为煨烬。圭就树缚屋,升座示众曰:“爱閒不打鼓山鼓,投老来看雁荡山。杰阁危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已而听法檀施并力营建,复成宝坊。十五年,移住龙翔。上堂:“明明无悟,有法即迷。诸人向这里立不得、住不得,若立则危,若住则瞎,直须意不停玄,句不停意,用不停机,此三者既明,一切处不须管带,自然现前,不须照顾,自然明白,虽然如是,更须知有向上事。”竖拂子曰:“久雨不晴,咄!明年丙寅七月十九日,召宗范长老付后事,”次日沐浴,声钟集众,就座泊然而逝。荼毗,凡送者均得舍利,塔于鼓山。
共53,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古风
道人眈眈痴虎头,瞭然电转开双眸。
枯木已死寒岩秋,定中霹雳摧四牛。
起来下笔不能休,新诗字字蟠银钩。
发其馀者漫不收,散而纵横为九流。
我观此画真其尤,病维摩诘小有瘳。
文殊大士从之游,彼上人者难对酬。
两公文章虎而彪,万古凡马空骅骝。
向来曹韩与韦侯,笔端亦尝知此否。
世间画本多山丘,阅人何翅如传邮。
对此可以销百忧,先生胡为吟四愁(宋孙绍远《声画集》卷二)

道人色心净,了见造物根。
笔端开此花,胸中有丘园。
清香凝暗夜,疏枝卧黄昏。
撞钟西湖寺,见月罗浮村。
老眼隔烟雾,一笑作篱藩(同上书卷五)

金镞惯调经百战,钱鞭多力恨无雠(到广因,访妙喜和尚)

偈颂
衲帔蒙头,下板头边,且打瞌睡。
蒲团叠足,长连床上,随分挨肩。
忽然露柱眼开,圣僧也须出院。
切忌钉椿摇橹,更须看风使帆。
各各总在其中,人人自宜照顾。
且道照顾个什么,堂中宾主句,觌面没亲疏(请首座)

一山南北烟霞里,两寺东西林麓间。
开眼如今浑是梦,莫言真个在庐山(在褒禅受庐山东林院请)

面前一道如弦直,当门不用栽荆棘。
陕府铁牛,昨夜失却尾巴;
嘉州大像,不是白拈贼。
赵州南,石桥北。
黄河九曲吞昆崙,大悲院里安弥勒。

东林百不会,瞎驴随大队。
鞭打不进前,步步只倒退。
一日复一日,灵台转昏昧。
死去入地狱,永劫终不悔。
开口见心肝,实语当忏悔。

错错,东林手把断贯索,诸方鼻孔都穿却。
人问如何不自穿,自己鼻头难摸索。
而今子细细思量,元来不是而今错。

一阳生,万物萌。
天本清,地常宁。
四时行,万汇成。
如纬经,如权衡。
天心平,人心诚。
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浊清,古今无亏盈。
圣泉拄杖犹通灵,敲骨出髓。
方悟从上诸圣碗鸣声,犹较芭蕉半月程(至节)

半夜穿针,尽十方皆成线路,你诸人为什么透不过。
天明吃粥,无一丝毫不露真机,你诸人为什么拨不转。
透不过处,路布分明。
拨不转时,真机独露。
半夜梦中惊骤雨,三更枕上听秋声。

烈火焰中,蟭螟虫如何栖泊。
大炉韛里,金刚钻烧得通红。
蓦然脑后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佛祖重新煅炼,衲僧再上钳锤。
直饶千手大悲,这里如何摸索。
打破从教重锢鏴,休言钝铁费钳锤(住鼓山,入方丈)

天晴开水路,无事设曹司。
病多谙药性,小慈妨大慈(病起)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
千眼顿开,纤尘不立。
游戏宝明空海,超越菩提觉场。
善财入楼阁之门,重重无尽。
居士供蒲塞之馔,种种庄严。
以上妙饮食供养为法门,以广大愿心总持为佛事。
一一摄入,一一交参。
一一圆融,一一周遍。
理事平等,真俗混融。
凡圣同源,因果不二。
直得文殊骑狮子,入普贤鼻孔里藏身。
普贤骑象王,入文殊眼睛里瞌睡。
释迦弥勒,掩耳偷铃。
势至观音,抱赃叫屈。

老龙千丈湫,晴空散飞雪。
尊者诺讵罗,坐视眼眨眨。
老禅来住山,梵志翻著袜。
乍可刺汝眼,且要话头活(住能仁,入院)

老禅不打鼓山鼓,送老来看雁范山。
杰阁重楼都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

释迦弥勒,犹是他奴。
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
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
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悬泉千尺泻龙湫,一叶萧萧万木秋。
坐看孤云行看月,更无佛法挂心头(解夏)

晷运推移无不动,日南长至几曾迁。
应时纳祜无他事,依旧三门开两边。
三门开两边,一句具三玄。
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至节)

孔明庙前有古柏,枝如青铜根如石。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但见年年是好年,岂知日日是好日。
小树子,傍山栽,花从叶里开。
枝高攀不得,罗袖拂将来。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
咫尺跨于大千,刹那超于三世。
过去诸如来秤锤落井,现在诸菩萨塞壑填沟。
未来修学人,如麻似粟。
回头拾得新罗箭,自是诸人不丈夫
⑴ 宋宗源《续古尊宿语要》卷六《竹庵圭和尚语》


共53,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