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71,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古风(续上)
往昔论古人,吾爱周李耳。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⑴ 《故事新编》中《出关》一篇描写颇妙。

往昔读杂文,吾爱坡与谷。
二君工书画,神妙穷笔墨。
举世重文诗,书堂竟诵读。
我只知杂著,题跋与尺牍。
妙得自然趣,情味满短幅。
有似所作画,怪石间竹木。
独惜多忧患,文字致讼狱(东坡文字狱详见《乌台诗案》。)
坡老流海南,回首望巴蜀。
涪翁宜州住,城楼雨濯足。
声名比李杜,遭遇乃更酷。

往昔论先贤,吾爱李卓吾。
秃头著儒服,言行如合符。
遥遥禹稷心,俨与菩萨俱。
《焚书》既已作,一再定藏书。
笔削寸大义,刚直过史狐。
人伦重估价,肇自龙潭初(《初潭集》中所论,亦多有精义。)
语语准情理,世俗惊相呼。
吁嗟七十叟,投身饲酷儒。
遗令有先兆,裸葬如束刍。
至今通州道,片石委路隅(卓吾墓在通州,今尚存。)

往昔论乡人,吾爱李越缦。
诗语所不晓,文喜杂骈散。
日记颇可读,小文记游览。
一卷《萝庵志》,书斋足清玩。
流派虽不同,风味比文饭。
惜哉性褊急,往往坠我慢。
益甫与景孙(赵之谦、平步青。),粗语恣月旦。
瞋目骂季贶(周星诒。),只是由私怨。
岂因山川气,溪刻成疾患。
喜得披遗编,胜于生对面。

往昔看画谱,吾爱《列仙图》。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⑴ 《列仙图赞》三册,释寂照所作。寂照字月仙。日本安永九年(1780)刻本,凡一百零四人。

往昔常行旅,吾爱夜航船。
船身长丈许,白蓬竹叶苫。
旅客颠倒卧,开铺费百钱。
来船靠塘下,呼声到枕边。
火舱明残烛,邻坐各笑言。
秀才与和尚,共语亦有缘。
尧舜本一人,澹台乃二贤。
小僧容伸脚,一觉得安眠
晨泊西陵渡,朝日未上檐。
徐步出镇口,钱塘在眼前。
⑴ 夜中行船以塘路为准,互呼靠塘靠下,以避冲突。
⑵ 尧舜、澹台及伸脚语,出张宗子《夜航船序》,见《琅嬛文集》中。

丙戌岁暮杂诗 天才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昔住本乡时,常闻索士语
极口颂天才,凡愚无足数。
未必是超人,文明有盟主。
俗世不相容,有怀不得吐。
有如鹄在笼,奄忽化黄土。
孰乃杀性解,应得大咒诅
哲人自萎谢,孽报斯为巨。
自坏汝长城,灾祸还归汝。
忽忽四十年,人琴无处所。
酌酒湛空觞,劳劳亦何补。
⑴ 索士为鲁迅旧时别号,此篇所述均系当时原意。
⑵ 索士以天才一语不妥适,曾改译为性解。

往昔看图像,吾爱陈老莲。
身是明遗民,悔迟学逃禅。
诗味比少陵,乃以画人传。
画中有书卷,佳妙非一端。
衣褶皆殊绝,自是古衣冠。
女面如倒盂(面上小下大者,俗称倒盂脸。),不作瓜子尖。
窄额丰辅颊,唐俑多婵娟。
环肥正非偶,华清想当年。
后有任渭长,于越图先贤。
笔法得一二,佳誉满萧然
⑴ 任渭长名熊,萧山县人。地有萧然山,因以名县。

往昔读志异,吾爱蒲留仙。
源流出唐人,属词特鲜妍。
委曲尽世情,十九属寓言。
演述怕婆事,醒世说因缘
善写儿女态,却在狐鬼篇。
青凤与连琐,魅尽诸少年。
今古传奇文,至此造顶颠。
名高运亦穷,有如秋水轩。
一再经模拟,语意不新鲜。
淞影富卷帙,冷落王紫诠
⑴ 《醒世姻缘传》一书,经胡适之考證,亦系蒲氏所作。
⑵ 王韬生同治光绪时,著有《淞影漫绿》等书甚多。

往昔在南京,吾爱扫叶楼。
闭居管轮堂,七日得一休。
群走清凉山,聊以散牢愁。
明贤龚半千,异路不相谋。
高楼出木末,喜得豁双眸。
会当风雨时,可作半日留。
倚槛望台城,块然如层丘(实际上未能望得见,姑如此说耳。)
苍茫有古趣,感触如深秋。
少不经世务,读史增百忧。
缅想南朝事,点滴上心头。

往昔幼小时,吾爱炙糕担。
夕阳下长街,门外闻呼唤。
竹笼架熬盘,瓦钵炽白炭。
上炙黄米糕,一钱买一片。
麻糍值四文,豆沙裹作馅(糍粑中裹馅,名为麻糍。)
年糕如水晶,上有桂花糁。
品物虽不多,大抵甜且暖。
儿童围作圈,探囊竟买啖。
亦有贫家儿,衔指倚门看。
所缺一文钱,无奈英雄汉。

往昔读西书,吾爱古神话。
埃及与印度,象教夙称霸。
形相多异物,睢盱可怪诧。
唯有希腊人,想像特明婳。
天上如人间,营营为憎爱。
神人同一体,伟美超凡界。
诗人作祭司,宗教归美化。
艺文旋复兴,影响遍诗画。
后世谈文明,恍负一重债。
所惜时地隔,未得及华夏。

往昔务杂学,吾爱性心理。
中国有淫书,少时曾染指。
有如图秘戏,都是云如此。
莫怪不自然,纲维在男子。
后读西儒书,一新目与耳。
无有秽与净,横陈观玉体。
人欲即天理,非鸩亦非醴。
为酬平生愿,须得大欢喜。
大食有香园,反复明斯旨。
今经科学光,明净故无比。
注:①李笠翁在《肉蒲团》中曾有类似的意见。②《香园》者阿刺伯古书,可与《素女经》之类相比,而其性质意见绝不相似。后记:去年五月末自北平移南京,居于老虎桥,长夏无事,偶作小诗,并为人题画,前后半年,得诗数十,其中有《往昔》一题,凡五续,共三十首,别录为一卷。兴之所至,随意写出,初无格律,亦多出韵,本不可以诗论,但期达意而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咏叹淫泆,乃成为诗,而人间至情,凡大哀极乐,难写其百一,古人尚尔,况在鄙人,深恐此事一说便俗,非唯不能,抑亦为不可者也。此三十首多说史地杂事,稍附意见,多已见于旧日小文中,亦无甚新意,其与旧作有殊者,唯形式似诗耳。若即此以为是诗,则唐突诗神,亦已太甚矣。三十六年一月二十日,知堂记于南京。

打油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昔读寒山诗,十中了一二。
亦尝看语录,未能彻禅味。
但喜当诗读,所重在文字。
吟诗即说话,此语颇有致。
偶尔写一篇,大有打油气。
平生怀惧思,百一此中寄。
掐臂至见血,摇头作游戏。
骗尽老实人,得无多罪戾。
说破太行山,亦复少风趣。
且任泼苦茶,领取塾师意①。
注:太行山事见赵梦白《笑赞》中,甲乙争辩太行山,甲读泰杭,乙读大形,就塾师取决焉,塾师左袒读大形者。甲责之,塾师曰,你输一次东道不要紧,让他一世不识太行山。

童话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平生有所爱,妇人与小儿。
委屈殊堪念,况此婉娈姿。
圣王哀妇人,周公非所知。
又复嘉孺子,此意重可思。
仁者相人偶,彼我无差违。
哲人重理知,人事无弗窥。
迢迢千百年,文化生光辉。
妇女与儿童,学问各分支。
染指女人论,下笔语枝离。
隐曲不尽意,时地非其宜。
著手儿童学,喜读无厌时。
志在教与养,游戏实始基。
围坐说故事,歌谣声喔咿。
瓦狗及木马,哄笑共游嬉。
撮土为盘筵,主客各陈词。
儿童有权利,道理可发挥。
黾勉写文字,心尽力不随。
半生事笔墨,辛苦为法施。
百事无一成,吾力固为微。
却顾小儿辈,怅惘不自持。
人情爱溺孙,牛马任所为。
非不知烦恼,乐此不为疲。
善哉诸老翁,相对吾愧之。
媪煦虽有心,胜业终多亏。
何时得还愿,补写童话诗。
持赠小朋友,聊当一勺饴。

读书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读书五十年,如饮掺水酒。
偶得陶然醉,水味还在口。
终年不快意,长令吾腹负。
久久亦有得,一呷识好丑。
冥想架上书,累累如瓦缶。
酸甜留舌本,指顾辨良否。
世有好事人,扣门乞传授。
舌存不可惜,对客徒搔首。

大寒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时节近大寒,朝夕多风雪。
纪数过二九,寒气何凛烈。
疾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短至日转长,严冬余三一。
屈指交春时,即在上元夕。
虽复有馀寒,未必妨启蛰。
天地有盈虚,往复成季节。
农夫自了知,无待圣人说。

文字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半生写文字,计数近千万。
强半灾梨枣,重叠堆几案。
不会诗下酒,岂是文作饭。
读书苦积食,聊且代行散。
本不薄功利,亦自有誓愿。
诚心期法施,一偈或及半。
但得有人看,投石非所恨。
饲虎恐未能,遇狼亦已惯。
出入新潮中,意思终一贯。
只憾欠精进,回顾增感叹。

丙戌岁暮 清末至现当代 · 周作人
从前作诗句,漫云牛山体。
近又写五言,似拟寒山子。
自身非禅门,稗贩无一是。
还自写我诗,笔画代口耳。
寄远示友生,本意只如此。
茫茫火狗年,涂画尽数纸。
倏忽将改岁,唐劳可以已。
诚知笔墨贱,不及钱刀利。
岂无恩与怨,欲报无由致。
行当濯手足,山中习符水。
注:三十六年一月十七日,即丙戌十二月二十六日也。

顷日见好梦,寻得黑色花。
如墨或如漆,比拟毫釐差。
冥冥如长夜,设喻将非夸。
上翔猫头鸟,下伏癞虾蟆。
是实有见毒,有如美杜沙
倏忽化为石,伪笑露齿牙。
法力制人天,摩吕不能遮
我未学咒法,红衣师喇嘛。
板凳作马骑,人足换桠杈
却喜最黑术,能伏两脚蛇
⑴ 美杜沙者,希腊神话中神物,三戈耳共之一,貌如美妇人而有见毒,见之者辄化为石。
⑵ 摩侣乃仙草根,航海者过巫女之岛,受其宴飨者,悉被变形为兽畜,后得神人助,予以此草,能破巫术,复返人身。
⑶ 喇嘛云善咒法,骑凳换足诸事,见纪晓岚笔记中。
⑷ 世间称伤害人之法术曰黑术,其利人者则云白术,如求雨等。


共71,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