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47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七言绝句(续上)
吴、越、燕、齐、楚、豫山,一时看尽好山还。
更从渤海来东海,闽峤千峰四顾间。

其二
七言绝句
华夏清游剧半年,老怀负却好江天。
秦淮河上、西湖里,不唤笙歌载酒船。

五言排律
剧新百一诗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五言排律
新政言难罄,聊为举一隅。
岂能鱼漏网,长觉雉离罦。
天地空亭毒,江山等弃繻。
闾阎虚盖藏,郊邑伏萑苻。
律例繁兼猛,生谋有若无。
千方图悉索,百末责均输。
抑勒将刑迫,吹求藉势驱。
削朘吞弱肉,征榷尽锱铢。
铸鼎欺编户,怀琛罪匹夫。
明徵同冠夺,暗取似穿窬。
豢吏专苛敛,供军厉急需。
虞衡山作贡,盐府海为枯。
酒务重重酤,糖园处处租。
一朝开市里,万井变官途。
金币难三品,权量锢五都。
风云惊发号,雷火骇严符。
暮令朝旋改,前科后顿殊。
衣冠皆獶杂,逻视总貔貙。
侦伺穷幽隐,公私肆觊觎。
死亡因细薄,陷溺在须臾。
日日遭鞭挞,家家苦役徒。
深文真刻酷,善政益模糊。
检疫寒侵骨,焚尸痛切肤。
牛羊登册籍,鸡犬禁逃逋
灾害伊谁恤,烦冤底处呼。
秉威官长暴,立宪下民愚。
黑界盆中戴,黎元几上屠。
锄夷难苟免,波累惨追捕
连坐商鞅重,坑降白起粗。
杀机深北鄙,种类落东胡。
耆旧沦舆皂,农工比隶奴。
低徊思曩昔,彷佛隔黄虞。
⑴ 编者按:「政」,《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枯烂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原缺,据《洪弃生先生全集》补。
⑵ 编者按:「逃逋」,《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枯烂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均误作「逋逃」,据《洪弃生先生全集》改。
⑶ 编者按:「捕」字出韵。又:《洪弃生先生全集》、《广台湾诗乘》均作「逋」。

食乌鱼五十二韵(丁酉作)(丁酉)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五言排律
俊味来沧海,腥风近黑洋。
乌头馋客啖,鱼尾酒人尝。
煮濩宜同蒜,烹调不待芗(乌鱼,宜蒜)
青鳞残似贝,白肉润于霜。
山泽轻鹅鸭,江湖薄鱮鲂。
鲤同金脍好,鲈想玉冰凉。
比目嫌消瘦(乌鱼冬至后,比目身瘦,味不佳),生胎美抱黄(乌鱼胎,腌乾,味最佳)
伊时方魻鲽,无数共翱翔。
随浪千群出,迎涛万尾张。
轩鬐成蜃市,聚吻起鼍梁。
渔子乘流俟,鲛人撒网狂。
渊澄云渺渺,天压水茫茫。
满载编桴重,分阄入市忙(贩鱼者,分阄以卖)
贩争排巷过,买或典衣偿。
日暮千钱数,冬寒一担望(乌鱼以暖至)
唤来红店口,挑去绿田庄。
俎豆难尸祝,盐醯任灶娘(是鱼,人不以祭)
鲜甜能下酒,酸酱可和汤。
腻比江瑶脆,甘逾海蚱强。
荔枝闽岭秀,橙橘洞庭芳。
食谱堪增选,厨珍足破荒。
朵颐纷落箸,染指快倾筐。
剖脑疑镌玉,含臊若吮香。
跰跹儿女辈,颠倒狗屠场。
阳至分前后,盘羞判楛良(是鱼,以冬至前为佳)
年年随序到,处处逐波飏。
似雁能无爽,如潮信有常。
有时踪迹少,问价往回昂。
合浦珠腾聚,洋川米发祥。
渔家欣出筏,海户喜开觞。
未觉天风冻,奚知水路长!
不须求鰋鲔,岂必慕鲨鲿!
王政浑无禁,波居可作粮。
今朝人涸辙,异事海生桑。
孤负持螯足,欷歔结蛎房!
豫且龙服困,霸国鲙残当。
嗜鳆奸雄餍,为鱎俗士将。
何曾贪肉食,张翰把莼忘。
弹铗惟卑屈,论蚶孰慨慷!
孕腴非鲞腊,削白愧熊肪。
即此当前味,教余触目伤!
功名鸡肋弃,身世鲗烟藏。
喉里悲吞鲠,槎头叹失防!
如鳊恒缩项,匪蟹久无肠(鱼亦有无肠者)
日日思河汉,家家痛武昌!
偶然轻暖出,忽见巨鳃扬。
作炙糅辛醋,烹鲜列酒浆。
侯门鲭鲊摈,吴地菜鲑攘。
淡泊吾能受,腥膻尔不妨。
老饕千盏后,大嚼一灯旁。
梦断鳣三进,痴怀鳖两裳。
何如捐口腹,漱齿到沧浪!

七言排律
次林十韵,吊梁钝庵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七言排律
地棘天荆蜀道难,归来鱼铗竟谁弹!
三生庾信埋吟骨,千里秦观梦殡棺!
碧海有鲸空鼓柁,蓬山无雁少书翰。
只馀朋辈闽南路,酾酒招魂泪不乾!
诗人自古逢衰世,沦落东南失放翁!
蓬岛巢痕千亩竹(翁有垦地在台),扶桑游迹一帆风(翁曾一游日本)
半生吏隐漫聱叟,百粤坛场亡是公。
今日宦途成散手,未须地下痛途穷!

古风
帝京篇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环山负海金汤城,蓊葱佳气连五陵。
阊阖天扉洞然訇,冕旒玉璪真人升。
真人旄钺森崒嵂,虎贲貂蝉侍从出。
屏藩贡使竞拜呼,帷幄重臣参密勿。
甲仗千群出校场,星躔雾旆过长杨。
铁驷神军铜鼓队,佽飞骑士羽林郎。
平生不到帝京路,想见帝京磐石固。
阿房五丈绣旗风,金人十二铜盘露。
帝京崔巍不可名,海若山灵为拱护。
控制寰中朝四夷,隆隆王气曾几时。
校猎犹存票骑部,宿卫犹用阴山儿。
犹忆将军逾雪岭,犹闻戈舰下昆池。
岂道盛衰争一瞬,周游无复穆王骏。
穆王一去昆崙邱,昭王不复汉水舟。
九鼎重轻得轻问,观兵直望周京留。
伊昔太平称全盛,胡越天骄奉吾令。
绝域殊方文教敷,远海重洋玉帛聘。
吾王有道九译通,重熙累洽闾阎庆。
旧事去今未百年,谁知强弱等天渊。
万里神州一线延,东西烽燧生狼烟。
无复铭功上耆连,无复扬威上楼船。
泥马铜驼足痛心,令人悲想云台贤。
可怜肉食无远图,欲施西学为典模。
击祖生渡江楫,惟画王郎召鬼符。
翎飘孔雀项东珠,朝衣衮衮工步趋。
马前呼驺后除道,时平意气凌千夫。
去年妖氛风鹤警,争欲还山全首领。
老成不去运奇谋,割地求和称存郢。
吁嗟燕云壮士多,大风起兮今奈何。
长安落日无望处,京城如漆高峨峨。
⑴ 编者按:「冕」,《台阳诗话》误作「冤」。
⑵ 编者按:「使」,《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寄鹤斋诗矕》均误作「士」,据《台阳诗话》改。
⑶ 编者按:「夷」,《台阳诗话》误作「彝」。
⑷ 编者按:「阴山」,《台阳诗话》误作「山阴」。
⑸ 编者按:「望」,《台阳诗话》作「向」。
⑹ 编者按:「闾」,《台阳诗话》误作「累」。
⑺ 编者按:「欲施西学」,《台阳诗话》误作「不施实学」。
⑻ 编者按:「不」,《台阳诗话》作「谁」。

① 编者按:《台中诗乘》题作〈次韵梁任公赠台湾遗民林献堂兼简其从子幼春〉。
海民旧狎庚桑子,沧桑今作祝宗豕。
中有风尘肮脏人,埋头插脚颜常泚。
鳌沉已断地六维,鹑淫竟周星一纪。
仰叩苍苍阒不闻,独行踽踽歌靡恃。
勃苏复楚有未能,狐庸事吴不屑以。
将与轩皇备应龙,岂为蚩尤作工倕(作者注:「作上声。」)
况他雨泽不霈施,使人炎火长秉畀。
虞候何止守薪蒸,崦嵫且遍徵砺砥。
哀嗷鸿雁无泽逃,取子鸱鸮有室毁。
钳余蟹足汝戏嬉,攘我牛田彼疆理
警吏穿房长肆威,催科闯户且攘臂。
籍没田园不可堪,扰伤市狱更已矣
保甲横施何足言,殴挞乱加尤莫比。
法律神明中外同,独至台湾法妄抵。
此间言论不自由,口尚须缄况敢指。
阜财无处挹南薰,嚼杀时来惊北鄙。
曩年屠戮焚山林,至今遍地生荆杞。
偶陈一二足心酸,欲说万千难口使。
有时种树实摇根,恰似从禽辄破觜。
我与蜣苏判薰莸,彼于燕虱殊悲喜。
方今海宇正纷争,衣裳溷在干戈里。
芦中有士徒激昂,朝右无人空诺唯。
方望十年或转移,不图两纪犹如此。
孰填冤石拔愚山,孰洒神灰止祸水。
东南裨海既已枯,西北漏天岂无圮。
不能轩舞愧庞然,每有跳梁输蕞尔
朝鲜已入不羹封,越裳殆绝庭坚祀。
矧兹海岛土一拳,流沙黑水同司彘。
汉家既任珠崖沦,扶馀岂易虬髯起。
中土著鞭让人先,伊川被发哀吾始。
我生十载早埋尘,再坠劫中心早死。
既睹时艰足蒿目,每闻时事辄塞耳。
有怀中夜即抚膺,如跛寻履眇寻视。
能将东学心求真,岂觉西方法独美。
汉唐再世威万方,汤武一朝兴百里。
莫嗤邹衍幻天谈,不见种蠡湔国耻。
闻君有志欲兴华,君倘能行世能俟。
要知外学有金沙,须待吾人抉渣滓。
翘首东望海泱泱,富士山头峰齿齿。
一二畸人时往来,扶桑气到南溟紫。
我在柴桑采菊英,时哦楚骚搴泽芷。
门内无声地无尘,壁上有图床有史。
安得复遇素心人,閒把南华谈畏垒。
⑴ 编者按:「淫」,《洪弃生先生全集》、《台中诗乘》均作「淫」。
⑵ 编者按:「候」,《台中诗乘》误作「侯」。
⑶ 编者按:「理」,《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埋」。
⑷ 作者注:「供赋民本不敢后,自总府有没田之令,民尚未知,偶有稍后期到者,吏即不收,将该田发官卖。」
⑸ 作者注:「余前有〈入市所见〉诗可考。市如此,狱可知。」
⑹ 编者按:「年」,洪小如所藏抄本作「载」。
⑺ 作者注:「原耳字复,古亦有之。此用东坡〈次正辅韵〉改『』作『桠』字之例。」

咏古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驱车洛阳城,下马皋门道。
凭吊晋时人,胡尘净如扫。
昔者群氐狂,恶氛满苍昊。
臣庶供醢俎,帝王为舆皂。
倏忽无一存,乾坤旋再造。
夷吾彼何人,忧心空似捣。
不见祖生鞭,直向赵王堡。
于今缅遗踪,何处容夷獠。
伊水涧瀍间,秋色来浩浩。
遥望陆浑山,平原满秋草。
西楼六千里,东楼遥相望。
靺鞨何丑夷,夸毗称人皇。
中原凌替日,耀马中山阳。
后者居降邸,乃有东丹王。
雄猾阿保机,馀风何怆凉。
毡袍左衽人,车盖入大梁。
打草弃城走,惆怅登愁冈。
行人渡辽水,不见古临潢。
天祚百万兵,兵威忽不扬。
堂堂古雄国,早先弱宋亡。
悲风从东来,原野渺茫茫。
颓垣废宫殿,草低见牛羊。
走马游汴梁,出入汴城门。
哀哀啼杜宇,上有古帝魂。
虎狼群女真,南牧万马奔。
一鞭驱北去,八百赵王孙。
后日覆金族,乃仍青城屯。
妃嫔及王子,流血京城昏。
萧条上蔡州,黄伞投空村。
江南天水碧,犹有半壁存。
天兴靖康年,天道谁与论。
荒荒瓦砾中,白日惨不温。
登临陟华岱,沧海望洪波。
白云满天末,鸿鹄飞鸣过。
慨焉奇渥温,于此统山河。
中华群骁杰,俯首何其多。
运去蹈坎壈,时来生嵯峨。
濠阳淮泗间,跃马起横戈。
壮士挥返曜,英雄挽颓沱。
九州忽如砥,泰嵩不可磨。
何以乾坤毁,日月又蹉跎。
于今四海内,白狄舞傞傞。
大荒蹲犷獥,黑洋发蛟鼍。
自东欲徂西,乌兔相荡摩。
⑴ 编者按:「似」,《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如」。
⑵ 编者按:「生」,《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逖」。
⑶ 编者按:「袍」,《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裘」。
⑷ 编者按:「宫殿」,《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殿里」。
⑸ 编者按:「草低」,《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低草」。
⑹ 编者按:「城」,《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均作「梁」。

喜施梅樵见过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春风满庭除,故人深夜至。
明月落空阶,霜痕白在地。
剪烛话骚诗,殷勤不能寐。
君今居近村,远与红尘避。
松风与鸟声,日以悦心志。
因之翰墨间,飘飘具高致。
五色纷满前,古音粲然备。
平生三数子,惟君得高寄。
褰涉鹿溪水,去来溪水清。
蓬门隔墟市,回车望高城。
青山二三里,流泉四五声。
相约载酒游,晚鸠啼春晴。
年来晤诗人,林君与君耳。
或多骛尘踪,巴歌沦下里。
扶轮彼何人,风雅自兹靡。
君昔少年时,鞶雕亦所喜。
中年忽有悟,清声追正始。
结庐山墅中,烟霞朝暮起。
日出众峰青,日落海波紫。
登眺极东西,云涛收笔底。
一别一相逢,惊余刮目视。
遵步得方涂,访君桃源里。
源水多蒹葭,水居多兰芷。
临风寂不发,相期道如砥。
韬晦丧乱馀,冥心谢时世。
高踪寡所谐,获君为深契。
所居山林间,阴晴互亏蔽。
葛天无怀民,柴桑尚苗裔。
穷巷馀落晖,衡门昼常闭。
君时一叩关,高谈发沉滞。
栗里有年华,晋秦非所计。
二豪一蜾虫,不堪供唾涕。
昨夕君来过,冥鸿忽即逝。
积冻在檐除,望风舒遐睇。
溪山两三重,衣裳愿再曳。
⑴ 作者注:「峻堂及侄幼春。」

早起望海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遥听洪涛声,不见波涛色。
茫茫大海中,榑桑陷深黑。
蛟龙出晦暝,鲸鳄上潮汐。
若木微影生,乌轮涌倾侧。
四山虽渐曙,大地犹未白。
东岭与西崖,阴阳互窟宅。
寒暑去来边,人间一驹隙。
黯淡悲河山,寥寥兴废迹。
我生处尘寰,亦一不速客。
俯仰古今人,怆焉流光掷。
⑴ 编者按:「鲸鳄」,《台湾诗荟》作「鳄鲸」。又:「鳄」,《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
⑵ 编者按:「大」,《台湾诗荟》作「天」。

呜呼,横槊奸雄骨已朽,铜雀虽存亦何有。
残瓴断甋更灰尘,文人好奇空宝守。
高台当日幸不倾,汉廷刀笔无公卿。
文举祢衡何处去,鹦鹉洲前恨不平。
老瞒空负文学名,祸人家国一老兵。
遗台废址堪作唾(作者注:「米元章有唾砚事。」),鸲之鹆之辱眼睛。
吾家所好玉带生,不然五凤年砖亦怡情。
名人遗爱虽赝鼎,把玩犹胜饕餮觥。
闻说瓦出漳河底,百不一真欺墨史。
奸雄作伪无不为,后人一砚胡复尔。
当年作赋开邺宫,七子献颂争趋风。
岂知汉家成瓦碎,铜人露泣当涂中。
此砚流传良有数,奸人艳事非细故。
临漳不见铜雀基,石工夜发高陵墓。
⑴ 编者按:「赝」,《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膺」。

后铜雀瓦砚歌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百金购一石,千金购一瓦。
不知何代物,云在魏王宫阙下。
当时歌舞充邺中,碧瓦朱甍铜雀铜。
艳传百世成宝玩,至今不数高欢宫。
或云晚出香姜井,六朝陶可三国等。
北齐避暑离宫物,古香古色龙山冷
玲珑光衬宣德瓷,斑驳黝甚汾阴鼎。
漳河之底不可搜,冰台阁畔人争领。
两雄一例盗帝王,曹家风雅飞鸳鸯。
求魏得齐亦安用,未似书家王与羊。
今日甘泉传汉瓦,长生篆字兼未央。
惜哉后人不磨琢,定州高庙无同光。
分香卖履人安往,繐帷谁望西陵上。
千载砚工采璞来,当年七十留伪冢。
摩挲古物说奸雄,横槊赋诗亦可风。
杭州网得江心砚,终胜真藏许敬宗。
⑴ 作者注:「香姜,出太原龙山冰台阁井。《丹铅录》谓后来铜雀砚多以高齐香姜瓦为之,并无复藉魏武墓中物矣。」
⑵ 编者按:「泉」,《台湾诗荟》作「陵」。

泛太湖宿洞庭出石湖(发表于1922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壬戌(1922)八月初七夕作。」编者按:《台湾诗荟》题作〈泛太湖往返〉。
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
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
遥遥七十峰,一瞥失岿嶬。
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
夜宿莫釐巅,高蹑灵威履。
朝来看包山,林屋何俶诡。
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
及归向横泾,夹岸平如砥。
流水若流虬,连舟若连蚁。
曲折出洞庭,行行几十里。
石桥过几重,犹见洞庭尾。
回望石姥公,相送雨云里。
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
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
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
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
犬吠水声中,鸟啼林波底。
凫浮浦溆多,鱼簖占洲沚。
人家渺霭青,村树蒙茸紫。
村家贴水平,水面炊烟起。
帆片贴水飞,远望叶叶耳。
欲问橘柚林,苍苍见葭苇。
大船行何迟,小舟去如驶。
出港入石湖,山遥水瀰瀰。
无山有湖天,月澄雨未止。
一棹绕胥门,满城灯如绮。
⑴ 编者按:「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台湾诗荟》作「昨日过太湖,天低拍一水」。又:「湖」,《台湾诗荟》误作「潮」。
⑵ 编者按:「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台湾诗荟》无此二句。
⑶ 作者注:「洞名。」
⑷ 编者按:「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台湾诗荟》无此二句。
⑸ 编者按:「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台湾诗荟》无此八句。
⑹ 编者按:「村」,《台湾诗荟》作「岸」。
⑺ 编者按:「苍苍」,《台湾诗荟》作「微茫」。
⑻ 编者按:「城」,《洪弃生先生全集》作「载」。

自太湖洞庭回棹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灯火烟波认有无,天低月暗两模糊。
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
微月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
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
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作者注:「姜白石事。」)
八枝急棹灯船过,我自湖光一叶摇。
玉雪坡南月露东,石湖故迹水浮空。
诗人亭榭词人路,无限烟波送小红。
尧峰远映水中央,曲港湾湾见水乡。
满岸人家满船火,石湖过后过横塘。
偃月成桥水作油,一城灯火认苏州。
摇船夜入姑苏市,宛在屏风镜里游。
⑴ 编者按:「月」,《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水」。
⑵ 编者按:「姑苏」,《台湾诗荟》作「苏州」。
⑶ 编者按:「月」,《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雨」。
⑷ 编者按:「叶」,《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夜」。

苏州城内访古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湖里归来城里游,乐桥前后酒家楼。
专诸巷近要离远,偏是吴侬爱虎邱。
钱圃韩桥燹火经,荷塘柳岸尚青青。
南园已作空王地,赖有沧浪子美亭。
临顿桥边衢路长,驱车更访古沧浪。
锦衣大树将军尽,留得钱家鼎甲坊(作者注:「钱棨三元坊。」)
胜地茶花当武源,吟诗想像到梅村。
梦楼去后无人问,惟我来寻拙政园。
倪迂遗迹北城隈,巷近潘家路几回。
狮子林中太湖石,玲珑无数玉峰颓。
两岸人家夹绮罗,湔裙碧水市门过。
下塘街畔桃花舫,更比山塘画桨多。
⑴ 编者按:「乐」,《台湾诗荟》作「皋」。
⑵ 作者注:「广陵王?。」
⑶ 作者注:「蕲王。」
⑷ 编者按:「经」,《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误作「径」,据《台湾诗荟》、《洪弃生先生全集》改。
⑸ 作者注:「王文治多联字。」
⑹ 编者按:「问」,《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作「询」,据《台湾诗荟》改。

出无锡望慧山作(发表于1924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甲子(1924)六月十四夜尽得。」
峨峨九龙峰,千古以锡名。
无锡天下宁,有锡天下兵。
今方无锡时,四海何交争。
出山矾水浊,在山锡水清。
泉池分上下,水味别淄渑
四面芙蓉馆,两傍杨柳亭。
泉品居第二,茶经岂定评。
何如凌绝顶,一揽太湖精。
太湖波渺渺,远水入冥冥。
我欲访梅里,已无泰伯城。
飙然过常郡,尚可试中泠
⑴ 编者按:「渑」,《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绳」。
⑵ 编者按:「泠」,《台湾诗荟》作「冷」。

扬州风景名古今,我渡大江随处寻。
二十四桥无可问,虹桥烟月尚沉沉。
剪风横渡大江水,又渡瓜洲四十里。
侧看文峰宝塔湾,兼行淮浦伊娄市。
乘舟直向广陵城,胜概淮东居上程。
蘼芜城北隋堤草,冷落城中玉观琼。
隋炀已渺雷塘路,史公尚见梅花墓。
小金山傍瘦西湖,湖心寺对湖边渡。
蜀冈蜀井邵伯阡,风流尚在欧苏先。
三分明月二分柳,第一平山第五泉。
我行已过竹西远,我来无复珠帘捲。
青楼早绝扬州梦,迷楼不见隋家苑。
淮南江北接邗沟,城东一水入真州。
夫差阿◆豪华歇,祇有杨花逐水流。
离宫别馆居何许,邗江亦失芙蓉渚。
萤火已非古昔光,鸡声漫说陈隋语。

胜绝千古称,胡乃一邱陵
三国六朝间,长此阅废兴。
北顾复何有,江树渺冥冥。
赖有瓜洲渡,远入广陵城。
我从山头望,复向山中行。
栏杆百千尺,石磴三五成。
入寺访古迹,第一江山亭。
亭畔梳妆阁,下有很石横。
吴王留战帜,夫人留艳名。
梁鼎不可见,晋画已无形。
诸葛孙刘风,遗烈尚轰轰。
矫哉赞皇公,铁塔馀半层。
山腰云渺渺,江上风泠泠。
夕阳红到海,洪流去不渟。
骚人争凭吊,英雄事凌兢。
惟此一拳石,一顾今古更。
山小而江长,万派可扬舲。
⑴ 编者按:「千」,《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乎」。
⑵ 作者注:「北固山名大而实小。」编者按:作者注据《台湾诗荟》补。
⑶ 作者注:「梁武帝作『北顾』。」编者按:「顾」,《洪弃生先生全集》作「领」。
⑷ 编者按:「尚」,《台湾诗荟》误作「相」。

飞鸟中流不易还,回头何处认青山。
重重江树茫茫水,山在南徐北顾间。
广储门外水萧萧,舟子江湾号柳条。
画舫珠帘何处是,月明千古照虹桥。
文峰寺外塔湾头,不见淮东胜概楼。
四十里程杨柳岸,瓜洲一水入扬州。
维扬风景不模糊,北郭园林入画图。
杨柳芙蕖无限好,五亭湖外瘦西湖。
⑴ 编者按:「茫茫」,《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蒙蒙」。
⑵ 编者按:「芙蕖」,《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美渠」。

金山变陆感咏(发表于1924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甲子(1924)七月初四夜半。」
金山如湘君,中流危插脚。
大地将变迁,一朝忽起陆。
嗟我东南天,六鳌不系足。
黑风吹蓬莱,汹涛没大麓。
此失鱼龙性,彼陷鲸鲵族。
浮沉俱已非,颠倒何其速。
而此立江干,犹可仰寥廓。
失水迩尘寰,终胜沉重浊。
我从苦海来,喜识山面目。
灵山倘有灵,我欲诉胸曲。
一溺至于今,何以脱诸梏。
闻说山当时,亦染潢池毒。
如来无完肤,与我同惨蹙。
今已换金身,无异西天乐。
宝塔凌天风,袈裟飘簌簌。
妙台岂云晞,琳宫未寂寞。
千磴摩旻穹,一洞入地轴。
江流山欲飞,万景聚一簇。
思作弥天谈,惜乎山僧俗。
东望三台山,此犹一粒粟。
试罢中泠泉,落霞满山隩。
⑴ 编者按:「终胜沉重」,《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冬穷先夏」。
⑵ 编者按:「苦」,《洪弃生先生全集》作「热」。
⑶ 编者按:「染潢池」,《洪弃生先生全集》作「遭赤眉」。
⑷ 编者按:「我」,《台湾诗荟》作「凡」。
⑸ 编者按:「台」,《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法」。
⑹ 编者按:「万景」,《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影响」。
⑺ 编者按:「泠」,《台湾诗荟》误作「冷」。


共47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