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4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下一页
古风(续上)
父老苦秦法,愿见除残凶
三章布国门,企踵咸乐从。
虽非三王仁,宽大亦与同。
传祚历四百,令名垂无穷。

文叔能读书,折节如儒生。
一战摧大敌,顿使海宇平。
改化名节崇,磨钝人才清。
区区党锢贤,犹足支危倾

卓矣刘豫州,雄姿类高帝。
一身寄曹孙,未得飞腾势。
立志感神人,风云应时至。
翻然遂翱翔,二豪安得制。

赋得檐下雀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力小不成巢,翾飞无定止。
所谋但一枝,徬偟靡可恃。
曾窥王谢堂,不作衔泥垒。
虽依檐下宿,无异深林里。
岂不慕高明,其奈惊丸饵。
唯应罢官时,殷勤数来此
⑴ 汉书杨雄传高明之家鬼瞰其室郑当时传先是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废门外可设爵罗

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燕山一别八年馀,再裹行幐来九陌。
君才如海不可量,奇正纵横势莫当。
弹筝叩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
为我一曲歌伊凉,挈十一州归大唐。
奇材剑客今岂绝,奈此举目都茫茫。
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
生女须教出塞妆,生男要学鲜卑语。
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自从烽火照桑乾,不敢宫前问禾黍。
子行西还渡蒲津,正喜秋气高嶙峋。
华山有地堪作屋,相与结伴除荆榛
⑴ 望字作平声用阮籍诗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⑵ 李陵与苏武诗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唐书大中五年沙州人张义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归于有司颜氏家训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俛而不答

一卷别南中,孤帆自归去。
文飞鹤拓云,墨染且兰树。
丈夫行万里,投分各有遇。
明发著莱衣,未肯朱门住。
相送驿路旁,落英连古戍。
傥有旧游人,北望怀徐庶。

青阳回轩邱,白日丽苍野。
封如禹穴平,木类湘山赭。
不忍寝园荒,复来奠樽斝。
彷佛见威神,云旗导风马。
当年国步蹙,实叹谋臣寡。
空劳宵旰心,拜戎常不暇。
贼马与边烽,相将溃中夏。
颓阳不东升,节士长喑哑。
及今擐甲兵,无复图宗社。
飞章奏天庭,謇謇焉能舍。
华阴有王生(宏撰),伏哭神床下。
亮矣忠恳情,咨嗟传宦者。
遗臣日以希,有愿同谁写
⑴ 左传昭十五年王灵不及拜戎不暇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昌平木落高山出,仰视神宫何崒嵂。
昭陵石马向天嘶,谁同李令心如日。
有声隆隆来隧中,骏奔执爵皆改容。
苌宏自信先君力,独拜秋原御路东
⑴ 李商隐复京诗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汉书五行志成帝河平二年正月沛郡铁官铸铁铁不下隆隆如雷声左传昭二十三年南宫极震苌宏谓刘文公曰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济也僖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
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
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
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
卓哉鸾凤姿,飘飘高自引。
向使属戎行,岂其逊枝轸。
出处何必齐,此心期各尽。
末世多浮谈,有类激小忿。
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
遗祠君故乡,父老事惟谨。
牡丹异凡花,春深洗铅粉。
况此黄芦林,晚送秋风紧。
厉彼顽钝徒,英名代无陨
⑴ 贾谊吊屈原赋凤漂漂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

河上作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龙门下雷首,自古称西河。
入自积石来,出塞复逶迤。
吕梁悬百仞,孟门高峨峨。
远矣大禹功,山泽得所宜。
灵迹表华岩,金行镇西垂。
黄虞日已远,奰怒寻干戈。
去年方斗争,掘壕守朝那。
车骑如星流,衣装兼橐驼。
狼弧动箭镞,参伐扬旂麾。
嗟此河上军,来往何时罢。
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诃。
手持一尺符,予钱方得过。
追惟狄泉陷,地底生苍鹅。
窫窬来攫人,逵路横长蛇。
寰区恣刀俎,飞走穷网罗。
万类不足饱,蝼蚁其奈何。
仰希神明眷,下戢阳侯波。
行将朝白帝,一诉斯民罹。
猿鸟既长吟,穷人亦悲歌。
歌止天听回,勿厌辞烦多
⑴ 水经注晋永嘉元年雒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二鹅出苍色者飞翔冲天白色者止焉后五年刘曜王弥入雒帝居平阳

平生好修辞,著集逾十卷。
本无郑卫音,不入时人选。
年老更迂疏,制行复刚褊。
东京耆旧尽,羸瘵留馀喘。
放迹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朝来阅徵书,处士多章显。
何来南郡生,心期在轩冕。
幸得比申屠,超然竟独免。
春雨对空山,流泉傍清畎。
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
未敢慕巢由,徒誇一身善。
穷经待后王,到死终黾勉
⑴ 颜氏家训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史记无一篇见录者亦以不偶于世无郑卫之音故也后汉书申屠蟠传黄琼卒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与相酬对既别执蟠手曰君非聘则徵如是相见于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徇效乐贵之徒邪因振手而去不复与言又曰党锢之祸唯蟠超然免于评论唐钱起诗初服傍清畎

井中心史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崇祯十一年冬苏州府城中承天寺以久旱浚井得一函其外曰大宋铁函经锢之再重中有书一卷名曰心史称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思肖号所南宋之遗民有闻于志乘者其藏书之日为德祐九年宋已亡矣而犹日夜望陈丞相张少保统兵外来以复土宇至于痛哭流涕而祷之天地盟之大神谓气化转移必有一日于是郡中之人见者无不稽首惊诧而巡抚都院张公国维刻之以传又为所南立祠堂藏其函祠中未几而遭国难一如德祐末年之事呜呼悲矣其书传至北方者少而变故之后又多讳而不出不见此书者三十馀年而今复睹之富平朱氏昔此书初出太仓守钱君肃乐赋诗二章昆山归生庄和之八章及浙东之陷张公走归东阳赴池中死钱君遁之海外卒于琅琦山归生更名祚明为人尤慷慨激烈亦终穷饿以没独余不才浮沈于世悲年运之日往值禁罔之逾密而见贤思齐独立不惧故作此歌以发挥其事云尔
有宋遗臣郑思肖,痛哭元人移九庙。
独力难将汉鼎扶,孤忠欲向湘累吊。
著书一卷称心史,万古此心心此理。
千寻幽井置铁函,百拜丹心今未死。
厄运应知无百年,得逢圣祖再开天。
黄河已清人不待,沈沈水府留光彩。
忽见奇书出世间,又惊胡骑满江山。
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鹄。
三十馀年再见之,同心同调复同时。
陆公已向厓门死,信国捐躯赴燕市。
昔日吟诗吊古人,幽篁落木愁山鬼。
呜呼蒲黄之辈何其多(宋末蒲寿庚黄万石),所南见此当如何(礼记射义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夏日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渴日出林表,炎风下高山。
火旻云去微,谷井泉来悭。
晨露薄不濡,夕氛横空殷。
百卉变其姿,蕉萃侔榛菅。
深居废寝兴,无计离人寰。
而况蚩蚩氓,谋食良已艰。
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素月方东生,易忍桑榆间。
乃悟处乱规,无营心自閒。
讵如触热人,未老毛发班。
坐须爽节至,一尊散襟颜
⑴ 淮南子圣人之处乱世若夏暴而待暮桑榆之间逾易忍也

二纪违脊令,抚心悲如何。
惟尔幼孤煢,十亩安江沱。
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今年已六十,与吾亦肩差。
里人推祭酒,品行无讥诃。
昔年遣儿来,省我桑乾河。
儿言家颇温,岁得数囷禾。
厨中列酒浆,篱下群鸡鹅。
常时比邻叟,农谈一相过。
亦有赋役忧,未妨艺桑麻。
顷报得两孙,青葱满庭柯。
愧我半生来,飘泊随干戈。
偶至渭水滨,垂钓临洪波。
春云开三峰,秀出千丈荷。
行止虽听天,怀土情则那。
反躬计所获,孰与吾仲多。
顾此暮年心,尚未甘蹉跎。
寄尔诗一篇,当使儿子歌。

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
洗耳苕水滨,叩舷歌采菱。
何图志不遂,策蹇还就徵。
辛苦路三千,裹粮复赢幐。
夜驱燕市月,晓踏卢沟冰。
京雒多文人,一贯同淄渑。
分题赋淫丽,角句争飞腾。
关西有二士,立志粗可称。
虽赴翘车招,犹知畏友朋。
傥及雨露濡,相将上诸陵。
定有南冠思,悲哉不可胜。
转盻复秋风,当随张季鹰。
归咏白华诗,膳羞与晨增。
嗟我性难驯,穷老弥刚棱。
孤迹似鸿冥,心尚防弋矰。
或有金马客,问余可共登。
为言顾彦先,惟办刀与绳
⑴ 郭璞江赋咏采菱以叩舷杨子法言辞人之赋丽以淫晋书顾荣传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

少林寺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峨峨五乳峰,奕奕少林寺。
海内昔横流,立功自隋季。
宏构类宸居,天衣照金织。
清梵切云霄,禅灯晃苍翠。
颇闻经律馀,多亦谙武艺。
疆场有艰虞,遣之捍王事。
今者何寂寥,𨵙矣成芜秽。
坏壁出游蜂,空庭雊荒雉。
答言新令严,括田任污吏。
增科及寺庄,不问前朝赐。
山僧阙飧粥,住守无一二。
百物有盛衰,回旋傥天意。
岂无材杰人,发愤起颓废。
寄语惠玚流,勉待秦王至
⑴ 唐武德四年太宗以陕东道行台雍州牧秦王率诸军攻王世充寺僧惠玚昙宗等执世充侄仁则来归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赠张力臣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张君二徐流,篆分特精妙。
独坐淮水濆,临池伴鱼钓。
京口蹑寒芜,彭城搴荒藋。
扁舟浮汉江,一揽关山要。
西上定军山,咨嗟武侯庙。
旋车下秦栈,绝谷随奔峭。
昭陵图骏骨,汉阙悲残照。
石鼓在燕山,望诸可凭吊。
还登尼父堂,礼器存遗诏。
囊中金石文,一室供长啸。
诸子并多材,笔画皆克肖。
削柎追宜官,俗书嗤逸少。
尤工苍雅学,深鄙庸儒剽。
郤思旧游国,转瞬分疆徼。
古堠出夕烽,平林延野烧。
惟此数卷书,鸣琴对言笑。
持以勖儿曹,四海有同调。
莫浪逐王孙,但从诸母漂
⑴ 蜀志诸葛亮传葬汉中定军山景䊮六年诏为立庙集古录有后汉修孔子庙礼器碑晋卫恒书势师宜官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雇观者以雠酒讨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柎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韩退之石鼓歌羲之俗书趁姿媚

积雪冻关河,我行复千里。
忽闻弦诵声,远出衡门里。
在汉方盛时,言利宏羊始。
桓生书一编,恢卓有深旨。
发愤刺公卿,嗜利无廉耻。
片言折斗筲,笃论垂青史。
矧乃衰乱仍,征敛横无纪。
转饷七盘山,骨满秦川底。
太息问朝绅,食粟斯已矣。
幸哉荀卿门,尚有苞邱子
⑴ 盐铁论引春秋曰其政恢卓恢卓可以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为匹夫又曰李斯与苞邱子俱事荀卿苞邱子饭麻蓬藜修道白屋之下

华山五粒松,寄向江东去。
白云满江天,高士今何处。
忆昔过湖滨,行吟两故人。
潜龙犹在水,别鹤已来秦。
江海多翻覆,林泉异栖宿。
惊闻东市琴,涕陨堂前筑。
去去逐征蓬,随风西复东。
风吹兰蕙色,一夜落关中。
五陵生蔓草,愁绝咸阳道。
平生四海心,竟作终南老。
送子出函关,南山望北山。
洞庭多桂树,折取一枝还。

昔我适济南,曾过伏生祠。
青山对虚楹,零露寒高枝。
精灵竟何往,再拜空阶墀。
迫怵秦火焚,岂意逢汉时。
此书立博士,天下亦一治。
嗟彼九十翁,俟河未为迟。
不厌文字讹,百王赖蓍龟。
后人失其传,巧文患多师。
忽见吾友书,一编远来贻。
缅想江上村,弦歌类齐淄。
白首穷六经,梦寐亲皋伊。
百家纷纶说,爬罗殆无遗。
论及禹贡篇,九州若列眉。
上愁法令烦,下慨淳风衰。
君今未大耋,正可持纲维。
烟艇隔吴门,临风苦相思。
为招阳鸟来,寄此怀人辞。


共148,分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