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义隆

相关人物:共 138 位
共 6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魏书》曰:义隆太子劭及始兴王休明等斩义隆。劭弟骏讨之。擒劭、休明并枭首大桁。男女一皆从戮。时人为之语曰:
遥望建康城,江水逆流萦。
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魏书岛夷刘义隆传。)
左云。古辞。《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徵还。庆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扣齐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兖州刺史。因此作歌。故其和云。夜夜望郎来。笼窗窗不开。今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古今乐录曰:乌夜啼。旧舞十六人。○临川王义庆。当作彭城王义康。
歌舞诸少年,娉婷无穜迹。
菖蒲花可怜,闻名不曾识。
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群飞。
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
百二当天险,三分拒乐推。
函谷风尘散,河阳氛雾晞。
济弱沦风起,扶危颓运归。
地纽崩还正,天枢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
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同上)
公讳威,字某,河南洛阳人也。旧姓辛,陇西人,基若水之源,纂商丘之胄,邑于大毫,实定其居,封于小辛,乃成其姓。是以三川披发,幸有得见事机之机,八卦占爻,辛谬有知人之鉴。佐治以东都上将,魏帝解衣;武贤以西国功臣,汉王推毂。/祖太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面总管、大都督。陇右贵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镳,并得声振长榆,名雄高柳。/公秉灵山岳,载诞星辰,结发嶷然,龆年成德,澄波万顷,建标千仞,锋颖既高,光芒已远。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永熙元年入仕,蒙授直荡都督。/太祖文皇帝雪旧君之耻,连西伯之功,始裂鸿沟,初登函谷。公濯衣沐发,杖剑辕门。撤洗足而相迎,下宾阶而顾问。自此即居帐内,仍为直寝,授宁远将军、羽林监、白土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大统元年,从迎大驾,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加冠军将军、散骑常侍,转大都督。公善于用兵,长于抚御。自攻洛阳,定弘农,战河桥平沙苑,冒刃冲锋,前无横阵。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山积器械,谷量牛马,军吏计功,司勋赏策。授使持节、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昔者受律赤符,韩信当千里,治兵白帝,张飞拟万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谓也。五年授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浮于江海,达于淮泗,怎么样既敷,瑶琨即序。十三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仍赐姓普屯,即为官族。入陪武帐,出总戎韬,置府于阳关,张旃于瀚海,故得上书于汉,即用同宗,争长于周,还无异姓。十六年授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公频烦两牧,风政神明,虎去西河,枭移东郡。河湄瑞气,特表廉平,鄜畤神光,偏明正直。/及乎魏终天禄,周受惟新,明命已迁,彝伦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将军、抱罕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军中受诏,非论北伐之功;大将登坛,无待东归之策。置阵太平,开阴晋之道,连兵广武,纳荥阳之城。校战丹山,移营白壁,莫不勇冠三军,名凌五将。保定四年授宁州总管。掌其北门,既为郑国所委,捍其西鄙,无惧秦亭之逼。是以筑平网之城,卫人拱手,戍荥波之泽,梁氏寒心。朝廷与公有内外之亲,令公从戚里之贵,乃以魏文帝女为公夫人,遂得长门之左,别开公主之园;濯龙之傍,便有王姬之馆,五年被征入京,拜少司马。期于司武,以公为魏绛;佐于中军,以公为荀首,岂直谓之鹑火,称之缙云而已哉。其年被使领兵出西凉州,奉迎突厥皇后。纪裂繻来,卿为郡逆,称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授柱国,拜大司寇。楚之柱国,方之南火,轩之司寇,譬以西云,总授于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授少傅,四年授河州总管,都督工州诸军事,即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于此地,再为连率,频依衣锦。襄城龙种,更反池台;桂阳仙人,还归乡里。故老亲宾,柑歌相庆,安车驷马,天下荣之。/宣政元年,授上柱国,更加少傅。配于上相,即陪玄扈之图;居于京师,实有圯桥之策。改封宿国公,食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射鸿旧圃,舞鹤余城,既浮酸枣之河,聊对淇园之竹。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方当光辅五君参谋七政,夭厉弗戒,薨于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柳庄告殡,倾社稷之臣,郑侨云亡,得诸侯之礼。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以今开皇元年七月某日反葬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山行陇底,地入塞原,望积石在缘河,临崆峒而下坂。玄甲黄肠,崎岖亭鄣,及云奠彻,方荣榆沈。若夫树反壤也,封夏屋焉,终须颍川之碑,乃见华阴之碣。/世子仪同永达,孝性有闻,居丧得礼,嗟海变而田成,惧山飞而地绝。勒石墓田,仍铭云尔。
少典之孙,玄王之子。
虹贯于月,金承于水。
降及于周,公侯复始。
风俗气候,山川表里。
河连积石,山带崆峒。
秦亭北上,汉使西通。
金行气壮,地势人雄。
棱棱高节,凛凛疏风。
祖考藩屏,浊河清渭。
两地谟明,双流光贲,水无别色,云无异气。
为吏为民,惟怀惟畏。
公之嗣世,实秉英灵。
降神中岳,回文列星。
鸾翔凤舞,珠角山庭。
臣深义本,子极天经。
洛城战阵,河桥旗鼓。
箭饮石梁,剑燃铜柱。
并丽六麋,俱抽双虎。
玉门开部,阳关置府。
再为上台,两为少傅。
模范帝师,经纶国步。
允袭峻德,钦明审谕。
不吝车茵,谁言温树。
天道茫昧,年龄倏忽。
上将星开,功臣鼎没。
九原陵阜,三河甲卒。
地险龟林,营危马窟。
西州永别,北阙长辞。
山张虚盖,野祭空帷。
陵原地迥,松路风悲。
铭于碣石,勒以贞龟(《文苑英华》九百十一)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群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举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唯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连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唳鹤,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裁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阴,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
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
禀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
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晏安。
逮永嘉之艰虞,始中原之乏主。
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
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
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
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
水木交运,山川崩竭。
家有直道,人多全节。
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
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
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阶庭空谷,门巷蒲轮。
移谭讲树,就简书筠。
降生世德,载诞贞臣。
文词高于甲观,模楷盛于漳滨。
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
既奸回之奰匿,终不悦于仁人。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
游荐雷之讲肄,齿明离这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以窥天。
方塘水白,钓渚池圆。
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
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
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论兵于江汉之君,拭圭于西河之主。
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
里为冠盖,门成邹鲁。
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
吴歈越吟,荆艳楚舞。
草木之藉春阳,鱼龙之得风雨。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
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
岂知山岳暗然,江湖潜沸。
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
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
劫烬之灰飞,辩常星之夜落。
地平鱼齿,城危兽角。
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
宰衡以干戈为儿戏,搢绅以清谭为庙略。
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小人则将及水火,君子则方成猿鹤,敝特刊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
既而鲂鱼赪尾,四郊多垒。
殿狎江鸥,宫鸣野雉。
湛卢去国,艅皇失水。
见披发于伊川,知百年而为戎矣。
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
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
负其牛羊之力,凶其水草之性。
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值天下之无为,尚有欲于羁縻。
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
见胡桐于大夏,识鸟卵于条支。
豺牙密厉,虺毒潜吹。
轻九鼎而欲问,闻三川而遂窥。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
既官政而离逖,遂师言而泄漏。
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
飞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
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
北阙龙吟,东陵麟斗。
尔乃桀黠横扇,冯陵畿甸。
拥狼望于黄图,填庐山于赤县。
青袍如草,白马如练。
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两观当戟,千门受箭。
白虹贯日,苍鹰击殿。
竟遭夏台之祸,遂视尧城之变。
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
陶侃则空装米船,顾荣则虚摇羽扇。
将军死绥,路绝重围。
烽随星落,书逐鸢飞。
遂乃韩分赵裂,鼓卧旗折。
失群班马,迷轮乱辙。
猛士婴城,谋臣卷舌。
昆阳之战象走林,常山之阵蛇奔穴。
五郡则兄弟相悲,三州则父子离别。
护军慷慨,忠能死节。
三世为将,终于此灭。
济阳忠壮,身参末将。
兄弟三人,义声俱唱。
主辱臣死,名存身丧。
狄人归元,三军凄怆。
尚书多算,守备是长。
云梯可拒,地道能防。
有齐将之闭壁,无燕师之卧墙。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申子奋发,勇气咆勃。
实总元戎,身先士卒。
胄落鱼门,兵填马窟。
屡犯通中,频遭刮骨。
功业夭枉,身名埋没。
或以隼翼鴳披,虎威狐假。
沾渍锋镝,脂豪原野。
兵弱虏强,城孤气寡。
闻鹤唳而虚惊,听胡笳而泪下。
据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
崩于巨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于是桂林颠覆,长洲麋鹿。
溃溃沸腾,茫茫通行𫮅默。
天地离阻,人神惨酷。
晋郑靡依,鲁卫不睦。
竞动天关,争回地轴。
探雀鷇而未饱,待熊蹯而讵熟。
乃有车侧郭门,筋悬庙屋。
鬼同曹杜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尔乃假刻玺于关塞,称使者之酬对,逢鄂坂之讥嫌,值而彡门之征税,乘白马而不前,前青骡而转碍,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
彼锯牙而勾爪,又巡江而习流,排青龙之战舰,半飞燕之船楼。
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马丘。
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顺舟。
未辩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黄鹤之浦,茂船鹦鹉之洲。
路已分于湘汉,星尤看于半牛。
若乃阴陵失路,钓台斜趣,望赤壁而沾衣,舣乌江而不渡。
雷池栅浦,鹊陵焚戍。
旅舍无烟,巢禽失树。
谓荆、衡之杞梓,庶江汉之可恃。
淮海维扬,三千余里,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度水,届于七泽,滨于十死
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本不达于危行,又无情于禄仕,谬掌卫于中军,谬尸丞于御史。
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奉立身之遗训,受成书之顾托,昔三世而无惭,今七叶而始落,泣风雨于梁山,惟枯鱼之衔索,入《奇支》斜之小径,掩蓬藋之荒扉。
就汀洲之杜若,待芦苇之单衣。
于时西楚霸王,剑及繁阳,鏖兵金匮,校战玉堂。
苍鹰赤雀,铁轴牙樯。
沈白马而誓众,负黄龙而渡湘。
海潮迎舰,江萍送王。
戎车屯于石城,戈船掩乎淮泗。
诸侯则郑伯前驱,盟主则荀罃暮至。
剖巢熏穴,奔魑走魅。
埋长狄于驹门,斩蚩尤于中冀。
然腹为灯,饮头为器。
直虹贯垒,长星属地。
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旂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西瞻博望,北临玄圃。
月榭风台,池平树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马于凤凰楼柱。
仁寿之镜徒悬,茂陵之书空骤。
若夫立德立言,谟明寅亮。
声超于系表,道高于河上。
既不遇于浮丘,遂无言于师旷。
指爱子而托人,知西陵而谁望。
非无北阙之兵,犹有灵台之仗。
司徒之表里经纶,狐偃之惟王实勤。
横雕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
平吴之功,壮于杜元凯,王室是赖,深于温太真。
始则地名全节,终则山称枉人。
南阳校书。
去之已远;
上蔡逐猎,知之何晚。
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飙凛然。
水神曹箭,山灵见鞭。
是以蛰熊伤马,浮蛟没船。
才子并命,俱非百年。
中宗之夷凶静乱,大雪冤耻。
去代邸而承基,迁唐郊而纂祀。
反旧章于司隶,归余风于正始。
沈猜则方逞其欲,茂疾则自矜于己。
天下之事没焉,诸侯之心摇矣。
既而齐交北绝,秦患西起。
况背关而怀楚,冀端委而开吴。
驱绿林之散卒,拒骊山之叛徒。
营军梁溠,蒐乘巴渝。
问诸淫昏之鬼,求诸厌劾之巫。
荆门遭廪延之戮,夏口监逵泉之诛。
蔑因亲以教爱,忍和乐于弯弧。
慨无谋于肉食,非所望于论都。
未深思于五难,先自擅于二端。
登阳城而避险,卧砥柱而求安。
既言多于忌刻,实志勇于荆残。
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
地为黑子,城犹弹丸。
其怨则黩,其盟则寒。
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况以珍气朝浮,妖精夜殒。
赤鸟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里围轸。
亡吴之岁既穷,入郢之年斯尽。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
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
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
栈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
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
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
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
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斫柱。
下江余城,长林故营。
徒思钳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
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
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
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
硎阱摺拉,鹰鹯批𫽧。
冤霜夏零,愤泉秋沸。
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饥随蛰燕,暗逐流萤。
秦中不黑,关上泥青。
于时瓦解冰泮,风飞电散。
浑然千里,淄、渑一乱。
雪暗如沙,冰横似岸。
逢赴各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
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况复君在交河,妾在清波。
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才人之忆代郡,公主之去清河。
栩扬亭有离别之赋,临江王有愁思之歌。
别有飘飖武威,羁旅金微。
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
李陵之双凫永去,苏武之一雁空飞。
昔江陵之中否,乃金陵之祸始。
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内起。
拨乱之主忽焉,中兴之宗不祀。
伯兮叔兮,同见戮于犹子。
荆山鹊飞而玉研讨会,随岸蛇生而珠死。
鬼火乱于平林,殇魂游于新市。
梁故丰徙,楚实秦亡。
不有所废,其何以昌。
有妫之后,遂育于姜。
输我神器,居为让王。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用无赖之子孙,举江东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且夫天道回旋,生民赖焉,余烈祖于西晋,始流播于东川。
洎余身而七叶,又遭时而北迁,提挈老幼,关河累年。
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
日穷于纪,岁将复始。
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践长乐之神皋,望宣平之贵里。
渭水贯于天门,骊山回于地市。
幕府大将军之爱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
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
岂知灞陵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⑴ 《周书·庾信传》,《艺文类聚》三十四,《文苑英华》一百二十九
华岳颂 北周 · 唐瑾
四言诗
易不云乎,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险之时义大矣哉,惟华山者从从书《尔雅》谓之西岳,《周官》则为豫州之镇,下枕周秦之郊,上应东井之宿,俯临汾射,咫尺荆梁,盘纡[B18]嶭,刻峭峥嵘,干云汉而孤秀,属江河而峻峙。巨灵疏豁,亢高掌于岩无;削成壁立,流黄河于岘曲。左分底柱,见朝夕之扬波;右缀终南,眺连山之无极。显仁藏用,蕴智含灵,鼓以云雷。润以风雨,信群帝之所休憩,众神之所肸响。芝驾自此不归,霓裳于焉屡拂,岂止绩羽为衣,葺荷成盖,化同毛女,客类园公。每挹仙人之浆,时停酒母之骑,坐石白而穿隐,乘白鹿以游嬉,寥寂忽恍,往而不反者也。至如芳年华月,雰敛云开,谷包得一,河经千里,耸䕜崿于紫微,挺高峰于天汉,暂驻羲和之鹜,能挂恒娥之骖。积醴成池,泓澄峦岫,聚卉为发,雚苇生焉,庭鳣夜萃,必归伯起之学;苦雾晨兴,非独公超之市。若以柴类方明之坛,望仙集灵之观,休牛散马之地,反璧祖龙之辞,有祈必应,无请不遂。保乂我金方,栽成我三海,振素祇以统亿兆,肃秋节以卫苍生。国荷其庆,民赖其福。前代曾创祠宇,兼植柏树,历年兹多,榱栋崩褫,树亦往往残缺,太祖文皇帝固天攸纵,诞膺符命,道迈三分,功超九合,将欲宁一区宇,纳之仁寿。而余雰尚梗,燕赵未并,治戎河上,志图郭埽。每以讲阅之暇,亲履阴晋,眷言旧所,良用依然。以大统六年岁在旃蒙,乃谒诸天子,命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西衮州大中正、华山郡守、城阳县开国公恒农场子昕经始缔构,别更列植青松二千余根。堂庙显敞,房廊肃穆,芬哉薜席,赫矣神居,桂酒徐斟,清哥缓节,无复沾濡之事,岂有颠沛之容。暨水德告终,苍精肇运,狱讼知归,人神胥悦。皇帝负扆君临,宸居驭朽,执玉帛以朝万国,叩金绳而享百灵。睿智之所牢笼,英威之所弹压,日月之所昭晋,舟车之所被通,莫不乘毳驾风,梯山航海,重译屈膝,请吏勤王。太师大冢宰晋国公任属阿衡,亲惟旦奭,弼谐六乐,缉熙五礼,废典聿修,群望咸秩,光赞皇猷,式康帝载,俾七百之祚,长扇于无疆。维天和二年岁次大渊献月旅沽洗,爰诏史臣为之颂曰:
攸攸大极,岩岩削成。
浑元既判,载浊浮清。
含仁配厚,蕴智为灵。
功遂勿处,日用无名。
在秋戒肃,居金作镇。
严霜比威,膏液等润。
容而不有,施而匪吝。
穷地之险,极天之峻。
川泽通气,山薮藏疾。
灵岳峨峨,清干秩秩。
隈积冬霰,峰留夏日。
雷霆以之,风云自出。
殷忧启圣,多难开基。
大人利见,或跃俟时。
衮冕赤舄,三牡龙旂。
鼓腹行乐,击壤而熙。
神教以道,民化惟德。
沈惭以刚,高明柔克。
文轨叶同,皇猷允塞。
如山之寿,宁我郡国(碑拓本)
立秋亦云久,凉飙何参差。
蓐收气力弱,炎帝从见欺。
赤云热如火,反甚盛夏时。
阴阳互击薄,变动不可期。
飓风欻卷地,急雨如崩犁(四库本作梨)
屋瓦逗飞鸟,云楠棼乱丝。
暗恐江汉覆,又疑山岳隳。
百川肆横流,倏忽漱城陲。
居民类烧蚁,惶恐不自持。
为鱼在顷刻,呼叫声何悲。
我公初不动,徐问其所为。
以谓吾在是,水其为民疵。
驾言径往视,朝服来登陴。
狂澜吼而至,公亦为兴咨。
端物叩头立,逡巡以致辞。
公辞殆未毕,水还疾如驰。
回首望黑云,忽然(四库本作焉)见明曦。
雨师不得逞,风伯无所施。
少皞独行令,昊天青四垂。
吁哉是可骇,神速至于斯。
苍苍其天乎,所听信已卑。
公言我不闻,岂谓天闻其。
古人称至信,水火蹈不疑。
天人虽限绝,吻合无由私。
宋景出言三,荧惑为之移。
今公不待再,水灾迄免罹。
惟公古君子,诚信本天资。
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
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羁縻。
往岁雨暴作,水行适及榱。
城坏而入水,黎民无孑遗。
官府一朝废,所亡盖不赀。
朝廷痛民害,大为筑城池。
中间水屡溢,几乎与城夷。
城坚水无隙,民处不复危。
今则城已敝,阙落空残壝。
如闻去岁冬,我公闻上司。
此实民之急,请从官缮裨。
上司靳省费,移牒犹难之。
民心日懔懔,见雨常颦眉。
但恐水不至,水至决不支。
前日果见此,必知其知随。
又安知我公,有道众莫窥。
救汝于沟壑,夺汝于蛟螭。
举眼看三光,措身于两仪。
公德大如许,汝知乎不知。
恶呼汝至愚,岂能事远思。
此城苟未修,此患终未离。
明年公且去,水来将赖谁。
愿公尚怜汝,再请而勿辞。
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兹。
⑴ 原作仅,据四库本改
共 6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