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元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8—141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坦行。
建文中举怀才抱德,授靖江王府长史,召入翰林。
永乐初预修太祖实录,改右长史。
从王至桂林,作端礼、体仁、遵义、广智四门箴献王。
后以疾乞归,成祖怒,贬宣府鹞儿岭巡检卒。

人物简介

维基
高赉明(?
—1650年代),字孟良,号见庵,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高赉明是天启元年(1621年)广东乡试举人,次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新喻知县,调任安福。
县民解下米包泊在河边等候兑收,苦于损耗,他捐助兴建城外行仓,让县民暂时贮存等待缴纳,人们都认为方便。
地方旧俗抓获窃盗,就将贼人掷入蒙潭溺毙,不送到官府审讯。
高赉明发现此事后,就定明此例当作擅杀处理,于是盗贼获感化,三年内没有发生盗窃案。
魏忠贤摧毁天下书院兴建生祠,安福县内有复礼、复古两间书院需要拆毁,高赉明高声抗论,指出复古书院祭祀王守仁、湛若水、邹守益等明朝大儒,拆毁就会得罪天下士人,要死也不敢做。
经过竭力争取,复礼书院得免拆毁的命运。
之后他迁任河南道御史,因为提出意见被贬谪归乡,和陈子壮复修南园社。
永历帝即位,起用高赉明为刑部郎中。
李成栋反正时获李元胤推荐任职太常少卿,之后改官大理少卿。
他跟随永历帝到南宁,永历五年(1651年)清朝追兵急迫,皇帝仓猝撤离,百官离散,但他依然跟从。
次年(1656年)正月永历帝一行到达安龙,二月就擢任他为工部右侍郎。
滇京失陷后归乡,十分贫穷,只能吃用纸包的糠饵,可是他却毫不在意,很快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49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锡君,改字仲缄,号牧游。崇祯十年进士。历官长沙知府,以督乡兵镇压各地民众起事,得知兵名。南明隆武时任湖北巡抚,与总督何腾蛟联合李锦、高一功等,共同抗清。永历时进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后兵败退衡州,又退广西,在浔州病死。谥文忠。有《堵文忠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牧游,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除南户部主事,历长沙知府,有《只可吟》。
维基
堵胤锡(1601年—1649年),字仲缄,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无锡市)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堵胤锡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岁父母双亡,投靠岳父陈大懋,师从马世奇,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
官至长沙府知府。
当时山贼萧相宇作乱,数败官兵,堵胤锡能率乡兵破贼,遂以知兵出名。
李自成死后,其馀部李锦、田见秀、刘汝魁、贺兰、李来亨等被堵胤锡安抚。
弘光时,历湖广参政,行事“苟利国家,我则专之”。
永历时,任兵部尚书。
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
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何腾蛟、瞿式耜反对。
瞿式耜同党的丁时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丧师失地之罪”。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与忠贞营的淮侯刘国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浔州(今广西桂平),吐血病卒。
赠浔国公,谥文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秋野。
崇祯四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
南明永历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为官洁廉,遇事持平,不为李元胤等“五虎”所容,被诋为邪党。
以阻孙可望封王,被杀。
维基
严起恒(?
—1651年),字震生,号秋冶(秋野、秋壑),真定籍浙江山阴人。
壬寅十二月二十七日生。
天启四年甲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六年除刑部河南司主事,八年广东恤刑,九年升贵州司员外,十三年官广州府知府,在广东任职。
为政宽平不苛,爱民如子,百姓感之,迁任之日,乡民千馀,拥绕不得行,众复舆归署。
迁湖广衡永兵备副使。
隆武帝时,任户部右侍郎,总督湖南钱法。
永历帝立,兼督湖南军饷。
王驻武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仍领钱法。
后从王至肇庆。
时朝政决于李元胤,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蒙正发五人附之,揽权结党,人称“五虎”。
起恒居其间,无所匡正。
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永历帝时,擢拔为太仆卿,不久晋为户部侍郎,又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永历四年(1650年)二月,孙可望在贵州自称秦王,严起恒与吴贞毓皆竭力反对,可望怀恨在心。
是年十一月,孙可望派贺九仪带兵五千人,刺杀严起恒和杨鼎和、兵科给事中刘尧珍、吴霖、张载述等五人,投其尸于水,当天吴贞毓出差在外得免。
李栖凤 朝代: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 【介绍】: 清盛京广宁人,字瑞梧。
以明诸生归太宗。
崇德元年,隶镶红旗汉军。
顺治初,由内院迁湖广右布政使,六年擢广西巡抚,与尚可喜、耿继茂合力取韶州,擒李元胤、败李定国等。
累官至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
以老乞休,卒。
黄公辅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全粤诗·卷五六五
黄公辅(一五七六—一六五九),字振玺,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知福州浦城县。晋南京山西道御史。劾权珰魏忠贤、李实,旋削夺回籍。珰败,起湖广参议,分巡湖北。转江西副使。复为参议,分守宝庆。越二年,兼备兵镇长沙。未几复回宝庆,临乱兵万馀逼城,督兵逆击捣其巢,擒贼首斩之,馀党悉平。上功,加俸二级,荫一子。寻,会推都御史,抚治偏沅。以病辞归。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起太仆卿,转南左通政,刑部侍郎,晋兵部尚书,皆不拜。鼎革后,避地新宁。卒年八十有四。有《北燕岩集》四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又事见道光《新会县志》卷六。
维基
黄公辅(1576年—1659年1月28日),字廷玺,广东新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进士,担任浦城知县,挽留辞官的叶向高、谴责卸职的钱象坤。
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为误读帝诗的府属辩白,发还馈金责备对方,又上疏弹劾韩敬、魏忠贤、李实不法,乞求治罪,言辞激切,被霍维华反劾而削籍。
魏忠贤败亡后,黄公辅得起用为湖广湖北道参议,改任江西副使。
其时湖广有数百人到北京的杨嗣昌衙门,责骂杨嗣昌不为当地著想,对方因此上疏让他留在湖广,其后再进任宝庆参政,入贺朝廷期间上疏「流寇燎原,征讨宜急」,获崇祯帝嘉奖。
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公辅兼任长沙副使,正值张献忠攻打长沙城,他设置埋伏,斩杀三千多名流贼平定事件;很快他回到宝庆,监督军队反击攻城的临蓝营军队,斩杀对方首领。
他清廉谨慎,长沙、宝庆人民感恩其德政,获举荐任佥都御史抚治偏沅,与巡按不和而称病归乡。
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失陷,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起兵;黄公辅则在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获南明朝廷起用为太仆少卿,到七月时他也在新会起兵。
陈邦彦攻打顺德,和他约定屯兵充当犄角,他和连城璧接连收复新会及新宁,不久三人战死,他的军队也散去。
永历帝临幸肇庆,转任左通政侍经筵;永历三年(1649年)擢官刑部左侍郎,署任兵部尚书,其时他已年老,无心仕进,只是想见皇帝抒发怀抱。
次年(1650年)永历帝西奔,他留在肇庆,率领李元胤、马吉翔守卫三水,兵败后退入深山。
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出师,黄公辅和孙子黄确依附王兴;至十一年(1657年)他写信给郑成功,商议以福建、广东军队收复南京,适逢勤王兵前来,他命黄确自龙门经越南前往永历帝行在。
十二年(1658年),南明朝廷晋任他为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旅,赐尚方剑方便行事;他和王兴议事被泄密,拒绝尚可喜前来招降,孙儿黄确、黄硕兄弟被擒后也坚持不屈。
十三年(1659年)正月七日,黄公辅在文村忧愤而死,年八十四岁。
赵元阳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2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宜真。
幼习儒,后师从李元、张天全,为道士,住匡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或1651 【介绍】: 明清之际湖广江夏人,字斗生。
明崇祯进士,授礼部主事。
南明隆武朝任礼科给事中。
永历朝官吏科都给事中,属楚党,依李元胤,与金堡、袁彭年、刘湘客、蒙正发号为“五虎”。
后为吴贞毓等所倾,论戍镇远,移居桂林。
桂林陷,降清,入孔有德幕,旋病死。
维基
丁时魁,字斗生,湖广江夏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湖广乡试第五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南明时历任礼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与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侍郎刘湘客、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合称五虎,人称“虎尾”。桂林失陷后降清,成为孔有德幕僚。入清后,担任过广西学道。不久病死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