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含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4—345》 【介绍】: 东晋琅邪阳都人,字道明。
诸葛诞孙。
弱冠知名。
初守即丘长。
避地江左,名亚王导、庾亮。
司马睿以为主簿。
讨周馥有功。
东晋初,迁会稽太守,政绩为诸郡最。
明帝时,讨王含有功,封建安伯。
官终金紫光禄大夫。
成帝死,受顾命。
全晋文
恢字道明,琅邪阳都人,魏司空诞孙。惠帝时试守即丘长,转临沂令,避乱江左,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主簿,再迁江宁令。怀帝时,以讨周馥功封博陵亭侯,历镇东参军。悯帝时元帝承制,调为会稽太守,太兴中拜中书令,出为丹阳尹,免。明帝时拜侍中,加奉车都尉,封建安伯,寻拜后将军、会稽内史,徵为侍中,迁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累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领选本州大中正、尚书令。成帝即位,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卒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敬。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谯国铚人。
初为元帝丞相舍人。
南中郎将王含请为参军。
遣助祖逖降樊雅,迁谯国内史。
成帝咸和二年,祖约、苏峻反,宣谏不听,遂投温峤。
陶侃讨郭默,默求救于宣,宣伪许之,而遣子迎侃,侃上宣为武昌太守,迁监沔中军事、南中郎将。
又从侃攻石勒,拔襄阳,侃使镇之。
招怀初附,劝课农桑,简刑罚,十余年间甚有称绩。
咸和九年,陶侃死,庾亮为荆州刺史,将谋北伐,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镇襄阳。
庾翼代亮,宣为都督司梁雍三州四郡军事,梁州刺史,封竟陵县男。
坐军败贬南郡太守,愤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馀姚人,字叔宁,本名茂。
虞喜弟。
少孤,好学有文章。
初为县功曹。
为诸葛恢、庾亮所荐,召为丞相行参军,兼记室。
从平王含,累迁散骑常侍,封平康县侯。
好经史,抄窃王隐所著书,成《晋书》四十余卷,已佚。
全晋文·卷八十二
预字叔宁,喜弟,本名茂,避明穆皇后母讳改。
初为县功曹,被斥。
太守庾琛命为主簿,纪瞻代琛,复为主簿。
转功曹史,察孝廉,不行。
元帝为丞相,召行参军兼记室,及践位除著作佐郎。
大兴中琅邪国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
咸和中从平王含赐爵西乡侯。
假归,太守王舒请为咨议参军苏峻平,进封平康县侯,迁散骑侍郎,除散骑常侍、致仕。
有《晋书》四十四卷,《会稽典录》二十四卷,《诸虞传》十二卷,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馀姚人,字思奥。
虞翻孙。
州辟从事、主簿。
齐王司马囧请为祭酒。
率师参与镇压张昌、陈敏、杜韬,迁宗正卿。
王含、沈充攻逼京师,潭起兵赴难。
事平,出守吴兴。
苏峻反,率众讨之,封武昌县侯,累官至吴国内史,修沪渎垒以防海寇。
成帝咸康二年为卫将军,后拜右光禄大夫、侍中。
卒于位,年七十九。
善投壶。
有《投壶经》、《投壶变》等,已佚。
全晋文·卷八十二
潭(一作谭),字思奥,耸弟五兄忠之子。州辟从事主簿,举秀才,大司马齐王囧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徙醴陵令,以功赐爵都亭侯,领庐陵太守,转南康太守,进爵东乡侯,并领安成太守。元帝为丞相,召补军咨祭酒,转琅邪国中尉。及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践阼后,徙右卫将军迁宗正卿,以疾归。明帝时拜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徵拜尚书,寻补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成帝时出为吴兴太守加辅国将军,进爵零陵县侯,转镇军将军吴国内史,进爵武昌县侯。咸康中进卫将军,以母忧去职。服阕,拜侍中右光禄大夫。卒年七十九,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孝烈。有《大小博法》一卷,《投壶经》四卷,《投壶变》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少伯。玄宗开元十五年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晚年又贬龙标尉。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尉。越数年,以事谪岭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尉。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晓所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昌龄为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另有《诗格》传世。《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
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二十八年冬,为江宁尉。天宝中,贬龙标尉。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尉,再迁江宁县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又登博学宏词科。再迁泛水尉。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邱晓所杀。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
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唐才子传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
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
《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艺圃撷馀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诗薮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
诗薮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诗薮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
诗薮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
诗镜总论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
诗镜总论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
诗镜总论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
唐诗归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及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
《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
姜斋诗话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茶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
《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围炉诗话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岂若“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
围炉诗话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
《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
《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
石洲诗话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
《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
《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
《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刘遐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6 【介绍】: 东晋广平易阳人,字正长。
果毅勇壮。
时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拥众自守。
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嫁之。
遐间道遣使受晋元帝节度,以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
明帝太宁初,以平王含功封泉陵公。
迁散骑常侍、徐州刺史。
全晋文
遐为尚书仆射,永和初为吏部尚书。(见褚裒传。)有集五卷。(案《晋书》别有刘遐传,非即此,《通典》一百四,右将军王遐司马刘昙父名遐,未审即其人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6—324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处仲。
王导从兄。
晋武帝婿。
官扬州刺史。
琅邪王司马睿(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导同心扶助。
镇压杜韬起事,拜镇东大将军。
东晋立,迁大将军、荆州牧,手握重兵。
元帝欲抑制王氏势力,敦遂于永昌元年举兵反。
攻入建康,杀刁协、周顗、戴渊等,自为丞相,还屯武昌,遥制朝政。
明帝太宁二年,王导等乘敦病重,率军讨之。
敦命王含、钱凤等再进兵建康,旋病死,军散。
全晋文·卷十八
敦字处仲,祥弟览之孙,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惠帝时,历给事黄门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出为广武将军、青州刺史。怀帝时徵为中书监,拜扬州刺史。元帝召为安东军咨祭酒,复拜扬州刺史,加广武将军,进左将军,又进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建武初迁征南大将军,加荆州牧。永昌初,与刘隗不睦,举兵入石头,拜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自加督宁益二州。明帝时移镇姑孰,自为扬州牧。病卒,戮尸悬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纳传》,平北将军王敦辟为从事。《华阳国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处仲,盖同时同姓名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