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毅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子猷借地种修筠,何可一日无此君。
叶笼书席摇翠雨,阴结香炉屯绿云。
文孙住近吴江渚,二仲遨游如蒋诩。
置酒邀余写竹枝,隔竹庖人夜深语。
李生不羁才,饥走万里外。
一身大布衣,昂首天地隘。
千金去弗顾,送酒乃下拜。
悲歌浩无方,举世称曰怪。
长安风雪中,谁与偿酒债。
兰雪云:「千金」二句传神。又云:甲戌,李生与魏子默深同在京师,李为家玉松太守所赏,而予爱默深尤挚。魏好学而狷,李嗜酒而狂,竟以酒死,可哀也已。
吴蜀山河蔓草莱,感时词客重悲哀。
楼船万里益州下,铁锁千寻建业开①。
滚滚江流依日转,摇摇帆影自天来。
当年浑浚堪一笑②,自有当阳上将材③。
【校注】 (1)楼船二句:《晋书·王浚传》载王浚为广汉太守,“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即咏其事:“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2)浑浚:指王浑与王浚。《晋书·王浑传》载,王浑领豫州刺史,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吴人大震,孙皓送印节诣浑降。“既而王浚破石头,降孙皓,威名益震;明日浑始济江,登建业宫,酾酒高会,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浚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后浑奏浚不受节制及其他罪状,为时人所讥。 (3)当阳上将材:《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曹公之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当阳:《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安陆府·荆门州》: “当阳县,汉县,属南郡,后汉因之。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先主将其众,过襄阳南至当阳,为操所迫处也。” 诗咏怀古迹,叙晋破吴之事。首联以昔日吴蜀山河,今日草莱蔓芜发叹;颔联叙晋吴之战,楼船万里,铁锁千寻,大江为之生色;颈、尾两联慨叹时异事非,江流依旧,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统兵持节镇南中,典午河山道不通。
万里孤臣挥血泪,一军娘子扇雄风。
岘山惠泽思羊祜,越隽声威服马忠。
天女城边馀战迹,荒原秋草夕阳红。
种树必种松,松具孤撑意。
用吏必用儒,儒识廉耻字。
澶渊一佳士,胸藏过人智。
熟读孔子书,出作关中吏。
吏德不吏才,吏真不吏伪。
其临于下也,止慈兼止义。
其事于上也,贡直不贡媚。
囊无染指钱,衣有忧民泪。
二十年不迁,沉沦于下位。
韩城老相国,逢人说其事。
谓有如此官,万民之祥瑞。
民得此父母,民可安枕睡。
江都有大儒,正谊不谋利。
挥霍经纶手,培养春融气。
方下中丞车,即扫民间弊。
为民择其宰,搜罗到颜驷。
荐驷于九重,谓是群中骥。
贵视其所举,盛德孚公议。
我适在河东,闻之喜不寐。
来策华山筇,观其奇绝势。
更读颜驷诗,窥其晚成器。
诗亦趋于拙,羞作悦时计。
人皆绮罗衣,君独厌华丽。
人皆竞长裾,君独短其袂。
煅炼铁石心,爱惜烽烟地。
防寇筑高堡,哀鸿养衰翅。
桃李种胶庠,丽泽勖刚毅。
更以其闲暇,吊古鞭轻骑。
谗忧马伏波,忠怀段太尉。
时借古人艾,用炙今人臂。
或击景龙钟,提醒诸同类。
誉亦未尝喜,骂亦不复畏。
如果之有谏,酸涩含佳味。
如泉之有廉,皎洁弥足贵。
其诗尚如此,其人定不愧。
古者元次山,与君同风致。
今者毕蘅塘,与君如荃蕙。
嗟余献狂瞽,冥茫陷咎戾。
昌黎荐士诗,有笔不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