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精卫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郭公接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大埔人,字守毅。
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先后就学于理化专科学校与体育学校。
两年后回国参加饶平浮山圩起义,事败逃亡。
宣统二年赴北京,营救黄复生、汪精卫未成。
三年参加黄花岗之役,事败避走香港。
转往吉隆坡。
不久因车祸死亡。

人物简介

维基
蓝文锦,字云屏,号鲁山,陕西西乡县人。
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进士。
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湖北候补知府。
民国期间曾任汪精卫政权的立法委员。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孙中山(1866—1925) 政治家、革命家。
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
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1912年4月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应湖北都督黎元洪邀请,偕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乘“江宽号”轮抵达武汉,在汉期间游览了黄鹤楼故址,并在黄鹤楼涌月台前发表公开演讲,后来还将其对武汉的设计规划纳入所著《建国方略》一书。
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在蛇山西端南侧建造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供人瞻仰。
叶先圻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先圻(1870—?
),字君邃,号紫封,江西萍乡人。
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二甲36名进士,散馆授编修。
历任江西咨议局副议长、江西督府政事部副部长,汪精卫政权的立法院秘书长、文书局长、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
在1918年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叶先圻为江西省庐陵道选出的七名众议员之一。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丹卿,号颜丞,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维基
祝廷华(1870年—1939年),字丹卿,号怡园、毅丞,晚号愚山佚叟,江苏省常州府江阴县人,清末民初文人、书法家。
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
祝廷华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联捷癸卯科进士。
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以祖母病乞归。
曾任江阴劝学所所长,大力发展地方教育。
辛亥革命期间,加入同盟会,任分部部长。
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等二十馀种。
同年冬,创办“征存学院”(江阴师范学校)前身。
抗日战争初,拒绝汪精卫政权主持维持会之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卒。
工书法。

人物简介

维基
卢公辅人称进士薛,字宰和,广东省南海县联星南房人。
清朝及中华民国学者。
卢公辅是广东附生,游学日本毕业。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从留学生中考选进士,由学部会考,卢公辅被录为最优等,钦赏格致科进士。
后来,卢公辅曾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民国二年(1913年),韶州中学堂奉命更名为“广东省立韶州中学校”,此后从民国三年(1914年)到民国七年(1918年),先后由关翰昭、卢公辅、李钧、王伯楠任校长。
1920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届年会。
此后,广东省教育会决定成立学校系统研究会,讨论改革学制事宜。
学校系统研究会的会员除了时任广东省教育会会长汪精卫,副会长金曾澄,以及30位广东省教育会评议员外,其余人员由汪精卫会长聘请,“计经聘任者,有小学校以上校长钟荣光、廖冰筠、袁振瀛、袁苞、江鋈、杨永康、何剑吴、陈其瑗、关恩佐、卢公辅、许维翰、张士杰、刘永乙、苏开瑞、李奉藻等,大学及专门学校毕业曾经研究教育者黄希声、韦悫、李应南、温仲良、林云陔、李应林、程天固、陈伯庄、邓月霞、罗有节等,省市县教育人员陈独秀、吴稚晖、陈宗岳、欧华清、冯文车、胡汉民、朱念慈、邓章兴、廖仲恺、许崇清、程祖彝、刘蓉森、余超、何谦伯等。
”后来,卢公辅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他还曾任南海县第一任督学局长。
1922年,卢公辅撰述《信文训蒙义学记》,其中提到:“信文学校者,李君兆基手自规划者也,创始于光绪甲辰,迄今十八年矣。”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度(1874-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号虎公、虎禅师、释虎。
湘潭人。
辛亥后任袁世凯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
后策划恢复帝制,袁氏死,被通缉,后向革命。
人物简介
1874-1931.9.17,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次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还乡,师从衡阳东洲、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
江古怀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江古怀 (1880年—1958年),字伯修,晚号却痁,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
晚清名士,中国近代诗人,书法家,法学家。
一生作诗千首,留有手抄诗作《却痁楼诗抄》。
江古怀是清朝光绪癸卯(1903年)举人,曾留学日本,专攻司法,日本私立政法大学毕业,获最优等生称号。
宣统二年(1909年)参加清廷为留学生设立的游学毕业生廷试,成绩最佳,被授予法政科进士,又领旨授翰林院编修。
他是中国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重要诗人,也是陈衍开办的说诗社重要成员。
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
回国后任福州法政学堂教员。
辛亥革命后任福建都督府外交部秘书,福建福安、建瓯、古田等县知事。
后在福州执行律师业务。
1933年后任甘肃绥靖公署军法处少将处长,省政府秘书主任。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日本傀儡政权。
初任华北临时政府行政院秘书。
1939年4月任维新政府司法行政部参事。
1940年4月至1945年2月任汪精卫政权的监察委员。
1945年2月又任汪精卫政权的立法委员。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赵尊岳(1902-1960) 字叔雍,号高梧轩主人。江苏武进人。况周颐弟子。客居星岛以殁。有《填词丛话》、《明词汇刊》、《高梧轩诗集》、《珍重阁词集》。
珍重阁词集
1895-1965,字叔雍,江苏武进人。况周颐弟子。
珍重阁词集·自序
承学之士,或视词为至尊,申以意内言外之文,重以美人香草之喻;又或视之至卑,以为倡优狎斜之所吟歌,狂奴荡子之所托意。然唐宋以还,文章志节之士,以词传者,何止千百。岂其有托而逃于词,抑词本不卑,而不工之词,转有以坐词于卑欤。夫文章固无宋体,能钩其玄奥,出其智慧。斯得文心,即崇词学。盖不当以尊卑相黜陟也。时丁歌酒之盛,抒至性以发为文字,身际山川之媚,选秀句以发其韵隽。乃至盛衰之际,幽情绵邈,慨当以慷,有不能自已于言,而必以词传其萧骚抑郁之致者。则词实出文心之至微,亦文体之至美,不待言已。余生十九年,初不知词,童子时偶侍先公朗诵二张词选,渐读渐废,固莫能明其指归也。既受家室,始与静宜夫人同读《花间集》。神与文会,微吟赓迭。又进取两宋名家之作,含嗜之至不去口。积以旬月,或有所作,更数月才得十余首。以呈先公,则诏之曰,“试上古微先生削绳之。先生当代宗匠,所刻丛书即汝捧诵终日不释者也。”遂欣然投谒。复承介就临桂况蕙风先生,且曰:“吾固好词,特不工启迪之道。先生则吾所切磋而事者,师蕙风必传词学。”遂持贽敬谨受教焉。先后十载,颇有所作。蕙师严为去取之。又语以正变之所由,途辙之所自。乃至一声一律之微,阳刚阴柔之辨,词人籍履,词籍板本,罔不备举。又督余刻书摹书,至殷且挚。遂次第雕刊《蓼园词选》、《梦窗词三校本》、《蓉影词》、《蕙风词话》,及自定词《和珠玉词》及拙《和小山词》;所辑刻《明词四百家》、《词籍考总集部》、《金荃玉屑词话》。凡此承先启后之资,盖尽出于先生之绪余也。比诸蔡先之于稼轩,许以他日当擅词事者,庶有类焉。维时海宇虽不靖,东南尚翛然在事外,壶觞几于无日不尽其乐。家园五亩,花事特盛。千红万紫,间清欢雅。故一托之词,遍和小山,亦差谓得其身世耳。厥后两翁相继捐馆舍,先公亦见背。国是日益凌夷。身与艰屯,戒途南北。未能有所匡益。闲拈声谱,所作日变。非性情笔墨之不同,盖景地实有以变之。于是向之为小山、为清真者,乃渐而趋于玉田、花间。初岁颇不自量,欲进于南唐五代。病未能至,则天赋有以限之耳。自来百越,孑然一身。妍唱既罕,雅音难继。游程所届,间多愁苦之音。屡省所学,益滋颜汗。自计生平涉猎,百不一专。衡之文艺,固不敢尽废法度,然亦不率秉师承。好以适性之言,取资怡悦,终无所成。独治词一秉师法,未尝缅越。蕙师之见课至精,自信承学亦至笃。举凡心目之所领略,与夫神味之所仓茹,刻意自范,兼以授人者,尽详《金荃词话》中。而流连行歌之作,则多载《和小山词》、《近知词》诸集。嗟夫词景之变,俨如电驷,词心之微,通于天地。迄至今日,百劫无遗。犹幸葆此吉光,留供寻味。于以可觇毕生困学之所届,亦庶为四十年来行谊之证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方其呼啸商量之时,又讵知即为日后回想深思之地耶。董校粗竣,属之梓人。因书所以受词之渊源,冠之于篇。海山有灵,素云黄鹤间,倘以兹道相期许者,继或有作,亦不敢不戒不工之词,以污词体兼辱长者之明教也。
珍重阁词集·跋
先祖讳凤昌,字竹君,原籍江苏武进。
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曾祖妣走粤垣。
早岁游张香帅幕,深受器重。
辛亥革命前移家歇浦,从南通张謇营实业,并襄助辛亥革命。
一九一二年初之孙袁南北和谈,即假先祖沪寓惜阴堂举行。
先祖妣周太夫人在一八九八中秋后四日得先父。
先父讳尊岳,字叔雍,毕业于沪南洋公学。
后因堂上不忍其随姊氏赴美游学,遂从临桂况蕙风先生学填词。
弱冠即有和小山词传世,为诸词坛前辈所激赏,并入上海申报馆主笔政。
先母讳季淑,字静宜,乃清末清流闽侯王仁湛先生之第五女,亦擅音律。
自嫔先父,篇什唱和,而南阳路之红楼一角,因尚存南渡前济南金线巷之流风余韵也。
惜频年迁徙,致先母遗稿及其早岁在沪付印之悼珍妃绝句一百首,竟无一倖存,思之痛心。
先父出入新闻、政治、教育三界,与缀玉轩主人及双照楼主人最为莫逆。
一九五〇年移家香港,一九五八年膺新加坡大学聘,主讲国学,故港星两地之新知旧雨及门墙桃李均甚众。
生平最慕东坡居士,居恒引异自况,惜昊天不悯,夺其二子,以致借酒浇愁,竟于一九六五初夏逝于酒疾,伤哉。
高梧轩诗集于一九六六在港印就后,文漪又迭遭丧变,并于一九七一年移民加拿大,于是将珍重阁词集搁置多年,而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今幸蒙周国灿、周文全、高芝荣三君子慨允相助,于星洲付印,为人子者,实不知何以为报,借此以表谢忱。
辛酉春儿文漪敬书于加拿大之温哥华
珍重阁词集·跋
圣人制“易经”,阐明大千世界,万物消长,皆有定数。国运盛衰,人生祸福之外,即个人之著作,不论臧否,其能广为流传,或湮没无闻,一切亦均有定数,非人力所能操纵也。徵诸先父除以诗词饮誉儒林外,其他著作等身,如今祇有部分印行面世,非定数而何?先父昔自乩太降谕,首句“赵氏不幸,迭早丧乱”。兹简叙此八字以说明为何家运与著作之关联之切之深也。先父于一九六五年在星加坡跨鹤西归,值先母在港患病,文漪犹偷暇将遗作《高梧轩诗集》印就。不料次年先母驾返瑶池,又次年幼妹赵芬为恶夫所累,在乌拉圭离奇丧命。随后先夫谭德患绝症,延至一九七一年弃世。旋文漪因故匆促离港,气候十余年间仆仆于中、美、加三国,居无定所,囊无余资,遑论印行先父遗著?于是将《珍重阁词集》遗稿分上下两部,上部寄存星洲先父高足周国灿先生处(一九八一年托周君在星洲出版),下部寄存香港关志雄先生处。后关君函告所寄存之《珍重阁词集》已全部遗失。相隔万里,徒唤奈何而已。至先父在星加坡大学任教时著有论清词一集,由另一教持去付印,但出版后著者赫然为该教授之名。当一九六五年文漪赴星奔丧时,先父友好辈均促文漪向该教授问罪,但当时苫块昏迷,何暇及此。或缘先父毕生仁厚,不愿置同事于无地乎?一九七一年托金新宇教授捐赠香港大学图书馆之《和小山词》乃先父第一部印行词集之孤本,因保管得宜,此次能顺利付印,得兼完先父宿愿。将文漪之《和珠玉词》附于骥尾,虽瑜瑕不齐,亦父女亲情也。回忆先父尽毕生精力编纂之《明词汇刊》,虽历尽沧桑,湮没多年,终藉国内诸大家之力,得以于一九九一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就发行。此举非特令明代数百先贤之著作得以传世不朽,即先父在天之灵,亦必展颜微笑,乐观其成。凡此种种,岂非定数耶? 癸未三月儿文漪于加拿大之温哥华
和小山词·序
癸亥五月,叔雍《和小山词》成,属为审定,并缀数言卷端。夫陶写之事,言涂辙则已拘;而神明所通,必身世得其似。在昔临淄公子,天才黄绢,地望乌衣,涪皤属以人英,伊阳赏其鬼语。莲鸿蘋云而外,孰托知音;高唐洛神之流,庶几合作。其瑰磊权奇如彼,槃姗勃窣如此,虽历年垂八百,而解人无二三。岂不以神韵之间,性情之地,非针芥之有合,宁骖靳之可期。解道湖山晚翠,旧数斜川;消受藕叶香风,谁为处度。叔雍琼思内湛,玮执旁流。得惜香之缠绵,方饮水之华贵。起雏凤于丹穴,雍喈犹是元音,茁瑶草于阆风,沆瀣无非仙露。用能吹花嚼蕊,缝月裁云。步讵学于邯郸,韵或险于竞病。鬯补亡之闳旨,换羽何用新声;徵聊复之遗编,吟商尚存旧谱。绿蠃屏底,写周柳之情怀;朱雀桥边,识王谢之风度。同声相应,有自来矣。彼西麓继周,梦{弓弓攴}赓范,迂公花间之续,坐隐草堂之余,以古方今,何遽多让。此日移情海上,见触目之琳琅;当年连句城南,愧在前之珠玉(曩寓都门,与张子苾、王半塘连句和《珠玉词》,近叔雍授梓覆锲。)。 蕙风词隐况周颐书于沪渎租庑之天春楼。
炎洲词
落南逾十载,旋且有星洲之行,去国日远,词境日非,遂复少作,积成一卷,署曰《炎洲词》,聊志倦游之情而已。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浚(1891-1937) 字秋岳,室名"花随人圣庵"。
福建闽侯人。
幼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有诗名,孙雄收其诗入《四朝诗史》。
17岁毕业,在京任七品小官。
民国后梁启超任财长时聘为秘书。
1924年任国务院参议,为汪精卫看重,招为南京行政院秘书。
后因向日本出卖情报,接头时被捕获,以汉奸罪处决。
汪辟疆所著的《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
有《尊古斋古鉥集林》、《衡斋藏印》、《衡斋金石识小录》、《尊古斋造像集拓》、《尊古斋陶佛留真》、《壶舟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及《补编》等。
施蛰存在《词学》第四辑上发表之《花随人圣盦词话》即从《花随人圣盦摭忆》中选出。
聆风簃诗·陈序
秋岳少治诗,与仲毅、芷青、敷庵诸子知名当世,既而从余治小学、史学、为骈体文,彷佛治公羊治大戴之仪郑堂,治尚书治墨子之问字堂,五七言亦遂与前数子者小异。余生平论诗,以为必具学人之根柢、诗人之性情,而后才力与怀抱相发越,三百篇之大小雅材是已。今人为诗,徒取给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名家,虽号称钜子,立派别,收召才俊,免于风而不失之憾者盖寡。然余言者,吷庵、审言、无识数人而已。今秋岳短章长谣,骎骎雅材而不遗风人旨趣,近贤中况诸广雅、涧于,殆足方驾,亦以难矣。秋岳为朝官,困王城中,不废啸歌,閒岁出游,求江山助,悽惋之作,都千百篇,付刊将成,叙以勖之,不足为不知者道也。乙丑冬月,石遗老人书于匹园。
聆风簃诗·梁序
光绪丙午,识哲维于北京,年裁十六耳,讷于言,约敕如宿儒,而治学甚力。越三年,己酉,同笔砚大学文科,不久皆弃去。国变后,时时相见谈诗,或纵论时事。未几,樊樊山、易实甫、周沈观、俞恪士、梁任公辈皆集京师,每有赏会,辄并举余与哲维,于是世人遂以齐名相指目矣。顾哲维汎爱而嗜吟,海内之称诗者,鲜不往复唱和,名乃益盛,然独昵近余,每有作,必就商,安而后已,如是者八九年,逮庚申政变,余为逋人,踪迹始稍稍远矣。哲维少好骈俪之文,方弱岁时,即驰书老辈,争论文体,故其为诗亦沈博顽艳,喜作才语。俭腹者读之,如入五都之市,目不暇给。顾独谣孤赏,亦尝为淡远閒适之言,乃知能者之不可以一方囿也。哲维未冠入官,浮沉记室者几三十年,颇不自得。丁丑秋,战事初起,遽以事见法,盖其平日审度国势,主款最力,既不得抒,每有出位之谋,又不自检括,动为雠者所藉口,既以身殉,而国亦随破。及今思之,向者之烛照几先,明若布算,使其言行,其所全不更大耶?余维古今文人,张华、潘岳、陆机、陆云、谢灵运、谢朓、温子升、薛道衡、陈子昂、宋之问、李邕、卢仝、张羽、高启、孙蕡之伦,或死于冤,或中于法,当时之毁誉爱憎,亦至不一矣。及时易事迁,世人诵其文章,震其风采,往往有生不同时之恨,彼贵寿考终,与草木同腐者,使人转不详其名氏,然则人生所尚,殆在此不在彼矣。哲维既喜谈政,胸中抑塞不平之气,一寓于诗,其所非议刺讥,或当或不当,然函孕史事,比附故实,如珠玉出箧,光采烂然,并世作者,未之或先也。方哲维未逝时,书坊贾人将流布其诗,其后遂怵祸谢绝。余急收其稿,以归其子劼之,釐为《聆风簃诗》八卷,且集赀使授诸梓,而以长短句附焉。呜乎!哲维亡矣,其不亡者仅此,余以三十年之交旧,申之以姻亚,追维平日文酒之乐、离合之迹,虽风逝电谢,不可抟捖,然一展卷间,彷佛遇诸纸上,令人悲咽不可仰。回忆哲维临命之岁,序余《爰居阁诗》,脱稿视余,并几赏析,宛然前日事耳。今劼之既刻《聆风簃诗》,乃徵余序,辄以泪濡笔,书此以塞其意,哲维有知,其许我耶。辛巳春,长乐梁鸿志。(录入:顾青翎)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