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拓跋郁律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8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
拓跋郁律子。
拓跋贺傉、拓跋纥那当政时,翳槐避居于其舅贺兰部大人蔼头处。
东晋成帝咸和四年,贺兰部及诸部大人共逐纥那,拥翳槐为代王。
遣弟拓跋什翼犍为质子于后赵石虎以求和。
后纥那复辟,乃投后赵。
晋成帝咸康三年,得后赵之助复为代王,筑新盛乐城为都。
北魏时追尊为烈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76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国君。
鲜卑族拓跋部人。
拓跋郁律次子。
继拓跋翳槐立。
初为质子于后赵石氏,历十年,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东晋成帝咸康四年时,即代王位于繁畤,始置百官,分掌众职。
用汉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
始制法律。
定都云中盛乐宫,筑盛乐新城,始有定居之政治中心,逐渐开始农业生产。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时,为前秦苻坚击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离散。
退回漠南,回云中,为其子拓跋寔君所杀。
前秦灭代。
北魏时追尊为昭成帝,庙号高祖。
拓跋孤 朝代:代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人,鲜卑族。
代王拓跋郁律第四子。
拓跋翳槐临死,顾命迎立拓跋什翼犍。
死后,群臣以什翼犍在南,恐日久生变,宜立长君,遂共推孤。
孤拒之,亲迎什翼犍。
及即位,分国半部与之。
道武帝时,追封为高凉王。
拓跋石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拓跋郁律玄孙。
忠勇有胆略,善骑射。
从太武帝南侵至瓜步。
位尚书令,雍州刺史。
累迁至征南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拓跋郁律曾孙。
从道武帝征战,颇勇猛,名冠诸将。
明元帝时,拜中都大官。
太武帝时封西河公。
元苌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孤六世孙。孝文帝时,袭爵松滋侯。除怀朔镇都大将。宣武帝时,以北中郎将带河内太守,扩修河桥,公私称便。历官度支尚书、侍中、雍州刺史。性刚毅,一生不笑。又贪虐,晚自尊倨。卒谥成。
全后魏文·卷十五
苌,平文帝子,高凉王孤之五世孙。
孝文时,袭父平爵松滋侯,例降侯,赐艾陵伯。
太和中为代尹,及迁都,留镇。
除怀朔镇都大将。
宣武时为北中郎将,内太守,历度支尚书、侍中、雍州刺史。
卒谥曰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5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
拓跋猗㐌中子。
母惟氏杀拓跋郁律而立之,由惟氏专政,贺傉不亲政事,时称“女国”。
遣使与后赵石勒通和。
四年后临朝,以诸部人情不顺,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于此。
在位五年。
北魏时追尊为惠帝。

人物简介

维基
何九云(1581年—1649年),字舅悌,号培所,晚号东湖闲史,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今泉州市鲤城区)人,进士出身。
南京工部侍郎何乔远次子。
云南永昌府知府何九说之兄。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福建乡试。
天启元年(1621年)朝廷起用何乔远为光禄寺少卿,九云随侍于京师。
与同乡蒋德璟、黄道周、黄景昉、庄际昌、郑之玄、林胤昌等人皆为文章性命之交,黄景昉特意举荐他给朝廷。
崇祯十年(1637年)会试落榜,授福建漳平县教谕。
端严率士,捐薪俸建布衣陈真晟祠;筑讲堂于东山寺侧,每逢释奠前夕,必定亲自视察;又捐薪俸修漳平文庙,刊印发行朱熹、李幼武所编的《宋名臣言行录》,更推举未入祀孔庙乡贤祠左春坊左中允景旸等十人入祀。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癸未科进士。
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不及数日,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自尽。
何九云本欲以死殉国。
侍者以其父尚未营葬为由劝解道:“司空未葬,子道犹亏。
”何九云于是勉强南归葬父,然后闭门不出,并为其书斋题匾“东湖闲史”,与二、三遗老结社于山中。
自附于龚胜、范蠡之后。
清顺治六年(1649年)卒,享寿六十九岁。
著有《荷墅存稿》。

人物简介

存吾春斋文钞
刘绎,江西永丰县人,道光五年拔贡生,次年朝考,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
十一年举乡试。
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旋召入直南书房。
十八年提督山东学政,任满覆命,仍奉谕入直,并诏许奉亲居澄怀园直庐以便养。
嗣以父母年老多病,水土不宜,陈乞归养,疏入特允所请。
归里后,主讲吉安青原、鹭洲两书院。
咸丰元年,廷臣交荐,奉诏入京,召对,仍以父母请归,许之。
六年,粤匪临郡邑城,奉母避居山中,倡办民团,乞师克复。
八年,命加三品京堂衔,督办江西团练,不烦不扰,众志感奋,多所保全。
嗣丁母忧,恳辞差使终制。
同治初年,有诏嘉其学优品正,复召入京,时年已七十,乞抚臣代奏恳辞。
自是纂修省志及郡邑志,逾数寒暑,不辞劳勚。
光绪五年八月卒于家,年八十有二。
绎秉性忠孝,学宗洛闽。
自幼诵法朱子小学,比长,益潜心义理之旨,一言一动,必遵先民矩镬。
为学政,以山左士风间有惑于邪说者,思有以默化之。
刻劝课条规,令诸生联课会文,使贫士得广切磋,隐以鼓舞善类。
著《崇正黜邪语(论)》一卷,岁试各属初入学者,约以一年之内,缮五经全文一部,俟科试日,由各学教官呈核,分别奖劝。
三年中士习丕变。
主讲青原书院八年,专课经艺;鹭洲书院三十有七年,课四书文,生徒论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谓士贵经明行修,不专以文艺论优绌,故造就人才甚众。
吉安自宋明以来,理学辈出,流风犹存。
绎默承渊源,推阐往绪,生平文不苟作,必有物有序,求合于立言之旨。
著《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诗钞》十三卷,外笺经评及语录未诠次者不下数十万言。
年届八十,重游泮水,其自序文有“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之语,盖非虚也。
绎官京师时,与同直户部尚书祁寯藻深相契,适言官有以开矿奏者,下廷臣议,巂藻难之。
绎将明季矿害,为剀切指陈,祁寯藻具疏以上,遂不果行。
尝言“为国必先培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黯之吏,则闾阎安。
元气之复,必由于此。
”其议论醇正,有古纯儒风。
孙宗岱,咸丰庚申进士,刑部主事。
宗衡,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
宗岳,咸丰辛酉拔贡生。
存吾春斋诗钞·后记
晚清时期,江西永丰诞生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道光十五年(1835)状元刘绎(1798-1879)。刘绎中状元后,受到朝廷的重用,从翰林院修撰被召入南书房,不久就出任山东学政。任期不到两年,道光皇帝又将他召回南书房,并特许他将父母接到禁内澄怀园供养,以示优遇。但刘绎是个不恋官场名利的人,他以双亲年老体弱、需要自己照顾为由,辞官还乡,受聘吉安白鹭洲、青原二书院山长,主持院务达三十七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为郡县的建设、安全、防务向当局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作了很多工作。晚年担任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永丰县志、白鹭洲志的总纂,取得巨大成绩,成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方志专家和诗人。   刘绎诗集《存吾春斋诗钞》现存的主要有同治五年刘绎刻印的十卷本和光绪间永丰刘氏增修的十三卷本,俱为线装古籍书,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图书馆有藏,都不外借,读者很难见到。且古籍书中用的是繁体字和异体字,没有标点符号,读者阅读困难。为了更好地将此庐陵文化名人的诗集向世人推广,这次在对书籍整理时,把繁体字和异体字改为简体字,加上标点符号;对原书中残缺的部分,参照几个版本进行修订;原书诗中作者自注统一移至诗末;改竖式排版为横式排版,排列整齐美观,便于今人阅读和研究。   在整理本书的过程中得到康泰、汪泰荣先生的支持和指导,刘希汉、刘启明、刘阮等刘家亲戚们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并提供有关资料,我的学生刘秋民不辞辛苦为我寻来诗钞最后三卷的影印本,还有许多亲友、同学的热切关心和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还有不少错误和不足。敬请方家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龚希健 201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