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俞律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菊味草堂夜坐 近现代 · 俞律
五言律诗
草堂风不止,静夜坐凉氛。
明月几家水,黄花一径云。
山留独客影,木落古人坟。
厚土高天下,秋声何恨闻。
水调歌头 近现代 · 俞律
丙戌夏羽閒赴金湖荷花节盛会,作水调之歌,有清酒满杯之醇。回忆十年前六月,曾偕赵恺徐明德冯亦同诸诗人赴斯会,十年易逝,而荷花不老,寤寐求之,遂次韵以和。
物我有深谛,六月梦花天。
当年花国曾隐,一度学神仙。
十万杨妃新浴,醉弄丰肌玉骨,拥我夕阳船。
记得凌波步,尘外听珊珊。

云是纸,风是笔,染田田。
丹青难写,别后明月照无眠。
依旧年华虚度,十载光阴何速,回首尽云烟。
何日还归去,花里悟通圆。
皖浙三江实一江,新安富春与钱塘。
新安其首钱塘尾,蜿蜒曲折千里长。
在山水清出山浊,钱塘水浊新安绿。
毗邻杭城遐迩闻,远嚣未能脱颖出。
钱塘舟车联翩来,共说天堂画图开。
淡妆浓抹看不足,莺莺燕燕歌春台。
新安萧索殊岑寂,闺帏深深人不识。
空有国色知音稀,相伴长是旧时月。
偶约胜友来过访,扬舲澄波平如掌。
买春不须一文钱,绝代佳人得真赏。
天清山清水也清,我与佳人俱目成。
秋波频传送笑靥,此时无声胜有声。
坐拥佳丽何啻百,左眄右睇不暇接。
纵使柳下惠再生,亦当销魂失其魄。
岸上人家武陵源,黛瓦粉墙半遮颜。
恍如星空疏间密,因势迤逦到山巅。
杂花生树错五色,春来盛开多杜鹃。
宅畔茶圃绕修竹,雨后流泉鸣潺湲。
黄发垂髫怡然乐,望中人人皆神仙。
我欲为此写清景,才拈枯笔又忘筌。
陶谢寂寞摩诘死,江郎才尽奈茧纸。
临歧相期更重游,不信有如此江水。
北方之山多骨而少肉,南方之山多肉而少骨。
姑苏有山皆丘陵,丘陵幽处亦可读。
天平灵岩饶佳致,虎丘籍甚耳尤熟。
天平自荦确,灵岩只肥绿。
虎丘虽卑得兼之,一丘双美尽苞南与北。
况复古迹茫茫不胜数,阖庐真娘墓此卜。
鱼肠剑气冲牛斗,吴姬艳名万世续。
更有生公讲涅槃,顽石点头见诸载藉录。
一塔亭亭丘之巅,阅尽沧桑似转毂。
千年一瞬过迅羽,七级至今巍然矗。
彭祖八百诚妄言,以视兹塔之寿毋乃仍尔促。
我今重游空怅望,即事即景长歌以当哭。
悬知百岁不可期,太息身名朽俱速。
幸得知己一人菊味翁,新韵迭相次和免茕独。
宁作无食肉相之管城子,也胜孔方兄之门下一走卒。
蛮触伏尸决高低,何如谈诗能解颐。
我今八旬年犹少,身健故当逐欢笑。
与君吟诗俱有口,与君赋诗俱有手。
脱稿共君交染皴,定稿篇篇焕彩雯。
水击诗海振鹏翅,呕哑嘲哳敢狡狯。
极知杰构仗精铁,字字珠玑始奇崛。
得江山助须身游,大辂椎轮此必由。
物我相融亦相驭,年年偕君匡庐去。
铁船峰下辄止息,坐迎朝暾伫月白。
会当卜居探幽微,苍颜白发不更回。
诗材诗思萃于此,取之无禁取不已。
君性乐水我乐山,水碧山青耕诗田。
兹地兼有好山水,水堪澄心山摩垒。
异日积土成高崖,一登高崖万象来。
山灵若肯赋神力,临深履巉不怵栗。
噫吁嚱,铁船峰兮峰作船,几时载我溟渤嵽嵲任我远航任我攀。
世网婴人只自怜,姑苏四日快休沐。
姑苏城中纷车马,飞尘恰似杨花扑。
何如古镇得静便,驾言联翩到木渎。
木渎亦已易容颜,道周拔地起夏屋。
或云老街有古意,俗尚犹未损真朴。
初入驿亭生离情,坐觉羁旅在行役。
河岸系缆泊客船,岸上垂柳丝丝绿。
不见当年送别人,恍闻离人吞声哭。
仄巷深深一径长,小肆冷摊货百物。
百物如人装束新,插架牙签无一轴。
姹女彩图殊琳琅,访古翻陷游仙窟。
既来且安重行行,不觉腑脏枵其腹。
鼎鼐调和五味香,石家老店已在目。
华堂筵开斟渌酃,大快朵颐东坡肉。
心欲逃席口不许,姑且滑其泥扬其波而与举世同其浊。
注:疑是公款消费而难却东道主之盛情也。
万物陶铸造化功,山川草木苞其中。
物俱有始亦有终,方来倏去同飙风。
独有五老摩苍穹,无生无死无昏瞢。
天下老人如寿松,天下名山如林丛。
彭祖已朽肝肠胸,远古山没海西东。
维我五老元气浓,韬晦阆苑长谦恭。
不求脱颖声誉隆,恍兮惚兮亡是公。
尘世险巇何重重,人生驹隙何匆匆。
常恨此心常倥侗,碌碌书剑总难工。
百年得毋草木同,辜负头颅知音逢。
却惟一事称豪雄,匡岳九上拥青葱。
奥府初探五老踪,将见未见心忡忡。
迎乎拒乎凭渠侬,但了宿想酬深衷。
匝山烟云飘飞蓬,屡蹶屡陟渐升崇。
闻道极顶天梯通,贾勇悉仗心悾悾。
诸老倘喜足音跫,愿言肃客揖碧空。
我虽大千一沙虫,夙怀壮志据要冲。
他年纵使终平庸,亦当人穷志不穷。
若许豁蒙太虚宫,百拜师礼五仙翁。
九转丹成曾冰融,回看人间无高峰。
⑴ 予先后十二度登匡庐,此言“九上”者,盖“九”字前贤常用以虚指多数,《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句即其一例,清人汪中论三、九一文已具言之矣。
喘月吴牛攀极峰,期上巃嵷垒块融。
肃客不见五仙翁,人道翁驻三清宫,拜谒无计碧落穷。
嗒然今生终平庸,敢云壮志据要冲。
翻思此身一秋虫,一切妄念总成空。
空谷足音虽跫跫,方寸心微纵悾悾,可奈音讯不可通,杖屐莫非虚陟崇。
因叹身世类转蓬,何人洞知予深衷。
自谓濡沫渠与侬,蜜口剑腹常忡忡。
为脱尘累蹑仙踪,年年匡庐挹青葱。
俞侯兹世文章雄,犹记廿年前初逢,一见倾盖声气同。
君诗篇篇皆精工,起予悟予于倥侗,每恨漏点滴匆匆。
眼前忽来翠峦重,借我清景仗天公。
岂表歉仄礼数隆,故假颜色示谦恭。
是时共君诗兴浓,精骛八极无西东。
一任层云荡其胸,佳句叠出如芳丛。
流憩盘桓抚长松,不管暝色渐昏瞢。
诗成吟啸破苍穹,五老毕至携罡风。
敲冰戛玉一曲终,超以象外得环中,笔补造化天无功。
禹域五巨浸,鄱阳控楚尾。
方圆厥为冠,馀者以次四。
夙昔闻大名,久欲濯其水。
尘事苦鞅掌,若坠网罟底。
梦寐五十秋,相思一千里。
时乖文武道,讵容张稍弛。
天行终有常,逸兴伏又起。
匡庐情独钟,饱览得无畏。
言陟含鄱岭,声色极听视。
山灵似予怜,倾箧献奇诡。
日出烟云消,奥府失所袐。
浩白融葱青,沆瀣共一气。
缩图苞东溟,指顾揽西鄙。
列子御长风,弗劳我杖屣。
钧天奏广乐,正声变宫征。
万象幻异彩,赤橙益紫翠。
会心得俞侯,至乐乃如此。
相期百年间,岁岁此栖止。
坐觉骨未立,浑忘肉生髀。
岂慕桃源人,畴想穷达事。
挥戈喝羲和,吟啸返景里。
连呼杜康来,临风尽一醉。
君不见禹甸名山大宛马,其中匡庐甲天下。
又不见匡庐虽以奇秀闻,山水之外饶人文。
天人合一始完足,阙一有身乃无魂。
忆昔虾夷掠赤县,隳突叫嚣极凶悍。
北地中原皆陆沉,海棠舆图割其半。
元戎登高振臂呼,底死不作亡国奴。
万众守土俱有责,筑我长城宁捐躯。
山川草木亦怒叱,炎黄华胄益壁立。
铁骑历块过大都,沙场千里殷觱篥。
八年血雨腥风中,义师终夺丑虏魄。
天旋地转期河清,兵销锄犁田可耕。
岂意祸起萧墙里,烽火又见楚汉争。
争战三载旧社屋,可怜黔黎苦茶毒。
还寄生计仰斧镰,出有车马食有肉。
太息世事每转轮,昏著全输好棋局。
变法大纛翻变颜,赤地饿殍吞声哭。
悲剧频演在兹山,谠论逆耳言者族。
一人之心逾骄固,是非非是马成鹿。
弥天浩劫跬步来,斯文同袍迭巢覆。
国脉危殆一线悬,始作俑者罪难赎。
维我邓公出群雄,一扫氛祲扇清风。
正道是由易故辙,求真务实屏凿空。
筹画总以人为本,维民所止奏事功。
仓廪实兮衣食足,此日真见东方红。
我今登陟忘老耄,龙首崖上舒双瞳。
匡庐奇绝数云海,潮生潮落淡复浓。
植杖崖巅久凝伫,伴我左右华盖松。
长松与我共尔汝,如子如孙水乳融。
须臾云开众山碧,蓦见前山铁船峰。
峰崖相看两不厌,如友如朋声气通。
招饮便挂帆席至,釜酒一吸龙作虹。
吐金满器灾弊祛,永古人寿年亦丰
因悟人天应相睦,相睦之道惟中庸。
鼎鼐调和仗群策,聿成大业须有容。
吁嗟乎,君不闻商鉴昭昭著青史,治乱两间只片纸。
毋使后人哀后人,长歌之意厥在此。
⑴ 《初学记》卷第二《虹蜺第七》引刘敬叔《异苑》曰:“晋陵薛愿,义熙初有虹饮其釜,须臾翕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涸,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又民间亦有虹垂于湖海乃龙吸水之传说,故合而言之。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