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以布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有环才与薛凤荀龙相伍,一门实萃诸英,匡时承名父遗徽,为邦国桢,为邦国干;
导革命于碧鸡金马之乡,万死不更其守,牺己树党人清范,以布衣始,以布衣终。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李石曾(1881——1973),河北高阳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首席校董。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抗战期间,李石曾在欧美从事外交活动。1948年他回国任总统府资政,1949年以后去瑞士。1956年,李石曾定居台湾,1973年逝世,葬于台北阳明山。
环才:全才。(明)范钦《天一阁集》卷十八:竹墟公以鸿学环才出际熙运一时目为景星。
薛凤荀龙:表明子弟才俊。【荀龙】,用的是东汉时荀淑有子八人,皆享才名,人称「八龙」,详见《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薛凤】河东三凤之同典。
名父:李石曾之父李鸿藻(1820—1897年),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逝后谥文正,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遗徽: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宋岳珂《愧郯录·追册后》:“是时,郭后正位中宫,仁宗追念遗徽,特崇位号。”
桢...干:筑墙时所用之木柱,竖于两端的叫桢,竖于两旁的叫干。出自《书•费誓》 :“峙乃桢干。”《传》:“题曰桢,旁曰干。”引申为根本、骨干及能胜重任的人才。
碧鸡金马:此处指云南。
笺:以布衣始,以布衣终,足见清范。
难将消长1问阳阴2,举目金瓯感莫禁3。
除弊恨无三尺剑4,纾怀聊借一张琴5。
普天谁献平戎策6,绮阁犹怀报国心。
身是女流空有志,出师二表且长吟7。
注:(1) 消长:敌我双方势力的强弱变化。 (2) 阳阴:即阴阳,指擅长占卜、星相方术的人。《西游记》第二三回:“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 (3) 金瓯:比喻疆土之完固;这里用以指国土。语出《南史朱异传》:“(武帝)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清秋瑾《鹧鸪天》词:“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4) 三尺剑:古剑长凡三尺,故称。《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唐杜甫《重经昭陵》:“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5) 纾怀:缓解郁闷的心情。纾:缓和、解除。 (6) 平戎:平定外族入侵。清孙枝蔚《记梦》:“开筵为赏平戎策,下马先成露布文。” (7) 出师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后两篇《出师表》。前表见《三国志》本传;后表见本传注引《汉晋春秋》,或疑是伪作。出师:出兵。
不洒穷途泪,艰难卅载尝。
危言动君相,奇气发文章(君以布衣应诏上万言书并历说曾、李二相。)
天下正多事,斯民剧可伤。
忧时同一哭,漫说少年狂。
桂楫中流望丁仙芝,荷花镜里香(李白)
无数紫鸳鸯(余延寿)
婵娟江上月(刘长卿),拂罗裳(阎朝隐)
屧韵丁东响画廊,凌波罗袜步生香。
翱翔尽有惊鸿态,裙底鸳鸯比翼藏。
注:妇女皆著屧,其形如梁,作人字形,以布练或纨蒲系于头,两指夹之而行,故亦分两歧。「虚阁杂俎」载杨太真作鸳鸯并头莲锦袜,又按古乐府有「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之句,则中国古制亦如是也。凌波罗袜,胜于金莲裹足多矣。
缃裙六尺石榴红,纤袅腰肢对舞工。
偶觉中单花样露,小开卿莫骂春风。
注:女子不著裤,围有红裙,深藏不露,即礼所谓中单也。按说文,裤、胫衣也,实为今制。古今注曰:裤盖古之裳,周武王以布为之曰褶,敬王以绘为之曰裤,俱不缝口;缝口之裤,始于汉代也。
四月十三夜视屋中俱什,逐一赋之,得二十一阕。盖非咏物,聊纪家居之常而已。成而检之,似亦自为一体。予室虽乱,而物殊少,此二十一事已尽之矣 皮鞋
我已削然如树,那得馀粮供汝?
我忍若饥乌,汝竟唇如饿虎。
微步,微步,释担万人争驻。
注:予身材短李,旧年喜著皮鞋,以底可稍高也。而脚至贱,涂中好踢石子为乐,复不避洼坑雨雪,以故鞋底时脱,张合之间,有如饿口,尚众中怡然行之。同学同事,恒指而相嘲,予为赋《皮鞋饿歌》以自解焉。然年二三双尚不能迄尾,力所不及。一日忽悟曰:“天下矮于予者众矣,将效闺阁女子,二门不迈乎?”遂代以布鞋。
共 17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