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澄之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3 【介绍】: 明宗室,太祖第十一子。
洪武十一年封蜀王,十八年命驻凤阳,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帝尝呼为蜀秀才。
在蜀聘方孝孺为世子师傅,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
卒谥献。
著有《献园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永乐二十一年薨。有献园集。 田按:献王儒雅好学,孝陵呼为蜀秀才。尝奉命讲武中都,辟西堂,延名士李叔荆、苏旧衡等商榷文史。叔荆名镐,以字行,临川人。洪武戊辰与伯衡同主会试。伯衡为叔荆作先考北庐墓志,甚致推挹。余甄其诗录别卷。王之国后;聘汉中教授方孝孺为世子傅,倾怀下接,尝与孝孺书云:「公西州之冠冕,有识者无不心悦诚服,而新学晚生亦有所依归也。余一日不见,有如三秋。」又云:「懿文清节,有东汉之风;尚志立言,为当代之重。」词旨雅令如此,借献园集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
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人,俗姓罗氏,字超澄,号语石,初字月江。
削发于圆津禅院。
禅诵外,嗜画山水,王时敏尝匾其居曰墨花禅。
朱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阳人,后徙潭州。
朱昂弟。
以纯谨著称。
官至主客郎中、雍王府翊善。
告老归,兄弟皆眉寿。
知府陈尧咨署其居曰东、西致政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6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惟仁。正德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嘉靖时历官礼科给事中,屡上疏论事,言词切直,往往不被纳。六年,锦衣百户王邦奇诬讦杨廷和、彭泽等,言上书力争。帝怒,亲审于午门,言备受酷刑,断一指,卒无挠词,狱亦以解。后累官湖广参议。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先生字惟仁年十六为诸生即开门授弟子经中进士以行人使于代王故好学闻先生名重因从受易且疏留使授代诸生经其高弟后多为名臣先生甫复命而代乱王出奔上再使往安代王得归国迁礼科给事中时议崇兴献礼既定复有进世室之说即抗疏言陛下考献帝而祀之观德殿明亲亲也不复跻于太庙以干正统明尊尊也斯协诸义而协者也献帝虽有圣德非若周文武之兴王创业也而欲袭世室名舛矣我太祖太宗既正祀世室而复参以献帝可乎若以献帝为所自出之帝是前无祖宗也以献帝为祢而宗之是近无敬毅也诸所云云俱为不经陛下前既罪医士刘惠之言而今乃纳署丞何渊之言前既俞礼卿席书之议而今乃咈书之后议臣不知其何说也臣非不知陛下顺旨则喜逆旨则怒不逢喜而逢怒岂臣之情但义有不可即殒首阙下臣必不敢奉诏未报凡三疏争之会廷臣亦多谏者事得已他如谏张璁不可为兵部侍郎谏璁萼不可典两都乡试谏杨一清不可召还内阁因天变极陈六科失职致用人行政颠倒已又独为杨公廷和讼冤曰先帝晏驾时江彬挟边军四万图为不轨内外汹汹元辅杨廷和不爱其死用密谋诛之顷刻间寻定大计以伦序迎立陛下此社稷之勋非止开国佐命者也即使有罪尚当十世宥之今以奸人之言既褫其爵矣又逮其子若婿矣乃又听百户王邦奇之诬而尽逮其乡里诬为蜀党圣明之朝何意忽有此举臣谓若编修叶桂章辈唯有自愤无辜非缢则刎耳至言费宏石瑶之阴私曾无左證岂小人之言必可听大臣之行必尽可疑耶唯陛下裁察不以无藉暧昧之词辱陷社稷重臣为圣世大累书奏上大怒刑鞫于午门至折指终不易词谪判宿州以知溧阳三迁至吏部郎稍稍起矣而忌者倾之再谪知彝陵州三迁至湖广参议又稍稍起矣而忌者复倾之竟落职归先生所在有治行溧阳夷陵皆为生立祠初在蜀传恩诏至有曰唯议礼诸臣不赦先生题诗驿亭志感读者洒泪次宿一驿梦有客绿衣相迎曰忠良亦来此耶次日询之即编修叶公桂章就逮自缢处盖先生前疏所云其人必感愤自杀者也年七十五卒于家郡人称其居曰忠谏里所著集行世读先生疏草忠愤之气塞于两间而其诗宛秀明丽几近子房之貌余既录诗十三首复采其佳句曰月落明渔火风轻稳钓舟曰短竹生幽响高松落午阴曰沙寒稀荻雁木落露松虬水涨鸥移渚芹香燕猎泥曰孤舟虚白日双鬓落青丝并足传也
维基
杨言,字惟仁,浙江鄞县(今属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曾任给事中,以敢于直谏闻名。官至湖广参议。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举人,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杨维聪榜进士。授行人。嘉靖四年(1525年)擢礼科给事中。数日后即上书痛陈朝廷弊端,世宗以“无中生有”斥责之。同年,光禄署丞何渊请求扩建宗庙,祭祀世宗生父兴献王,杨言与诸臣抗争,不被采纳。杨言又上书指陈利害,言辞激烈。嘉靖六年(1527年),锦衣百户王邦奇借事诬陷杨廷和、彭泽、费宏等,将兴大狱。杨言再次抗疏,斥责王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诟辱大臣,荧惑圣听”,世宗大怒,将杨言收押,并在午门亲自审问。杨言备受刑讯,折断一指,却毫不屈服。世宗命下五府九卿继续审议。但兴大狱之事也不了了之。杨言被贬为宿州判官。迁溧阳知县,历南京吏部郎中。又因事谪守夷陵。累官湖广参议。《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间府献县人,字厚齐。崇祯间诸生。诗学苏轼。遭逢乱世,多感时伤俗之语。有《花王阁剩稿》。
花王阁剩藁·序
昔欧阳子序梅圣俞诗有穷而后工之语予窃非之周末板荡诸什不能跻诸清庙生民而少陵稷契自许岂必借彼羌村巫峡之寄兴哉诗之工不工不系乎穷达明矣今观景城纪公之诗而知欧阳子之言未可尽非也诗皆明季天崇间作忧时感事多怫郁沈痛之音然而每有事外远致盖尝综论有明一代之诗其伪体毋论已其稍有气骨者每变而卒不能自胜何者无事外之致也明之季也党于朝而社于野一二笃志古处之士出言而不自知其过激也公安竟陵兆其先云问西泠泄其后其既泄而莫可遏则有力者弗能收也故必不得已而宁取桐城钱饮光之诗以为能稍敛浮响云尔木荣于春落于秋而飘萚之音焜黄之色反足以增天趣者惟其间寂之感人深也予曩尝与吾友钱萚石论田间集谓北方诗人无其比萚石因言阮旻锡夕阳寮集可以相竞及取阮集观之乃闽人也然其诗亦不及田间远甚而北人之集在其时竟无可举者今观是集虽视田间多寡不同要其峻泠孤峭可以相视而笑矣集本六卷既散佚此其残藁也然萧寥无多之境与所遇正相称君子论诗至明末诸家其音哀以思比于乱矣谓庶几河间训典之区尚有诗在也其必自此集乎 乾隆四十一年秋八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纂修官年家后学大兴翁方纲序
花王阁剩藁·跋
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所居曰花王阁盖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生平忧时感遇一一托之于诗崇祯辛巳尝手自编次为六卷越岁壬午遂易箦旋遭兵燹原本燬焉顺治中先曾祖母于地窖败簏中得藉物残纸一束检之乃焚馀剩藁既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邑中惟五公山人喜作草书先祖携使辨别以意属读仅得诗一百馀首题曰花王阁剩藁藏于家其作诗年月不尽可考亦随理随录不复编次云 乾隆甲子十月曾孙容舒重录谨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
少为学坚苦刻厉。
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
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
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
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
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昂。
别号伏庵。
会稽吴守正子也。
元季兵起。
守正避地石门。
镇苗兵乱。
母禹氏。
投水死。
昂年十二。
从守正归越。
未几。
守正亦死于兵。
昂无所依。
去金华山中。
削染为僧。
修摄精厉。
居然耆宿。
人望而敬之。
及干戈甫定。
渡钱塘省亲墓。
宋学士濂。
序以送之。
称其至孝有儒行。
会修元史。
昂入京。
以母死事。
告于史氏。
遂得列传。
归治母墓。
其居曰白云。
先陇镇人。
表为真母轩。
昂。
后不知所终。
形非亲不生。
性非形莫寄。
凡见性明心之士。
笃报本反始之诚。
外此而求离。
道逾远。
昂之见性明心。
吾不知何如也。
只哀哀一念。
至勤至恳。
亦足为吾道解嘲。
虽大慧禅师。
为父母立后。
亦不过推广此心。
岂有一毫加于昂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嘉善人,字子存,号青城。顺治五年举人,官成都推官,擢至江西湖西道。少有才名,为柳洲八子之一。工诗,善骈文,兼精书法。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魏学渠,字子存,号青城,嘉善人。顺治戊子举人,由成都推官历官江西湖西道。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青城山人集》。
槜李诗系·卷二十五
学渠字子存号青城嘉善人顺治戊子举人除成都推官时蜀道荒凉务以抚绥为政重定嘉眉邛雅赋额民颇德之擢刑部主事赎魏女之没官脱丁生之谤狱转兵部郎升湖广提学后补湖西道以艰归渠慷慨好施桐城钱澄之感其惠有诗曰还家拟建怀青阁从此饥驱不出门武林汪继昌以所赠筑园江干名曰魏圃黄宗炎求买山之助出纸襆置其袖视之则黄金一饼也他率类是著有青城山人集
黄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广州东莞人。
家贫力业以养父母,视膳虽盛暑未尝解冠带。
亲有所欲,虽千里往焉。
父母卒,皇皇如欲无生。
闾巷皆谓今之曾参,因名其居曰“参里”。

人物简介

元诗选
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
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塾听村童诵书。
暮亡其牛,父怒挞之。
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安阳韩性异而教之,遂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乡里小儿皆讪笑,冕弗顾也。
尝北游燕都,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
冕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
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
」或以为刺时,欲执之。
冕觉□亟归,隐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其居曰「竹斋」,题其舟曰「浮萍轩」,自放鉴湖之曲。
赋诗辄千百言,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明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
大海延冕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
若为非义,谁则非敌。
明日疾,遂不起。
宋文宪公濂作《王冕传》,言太祖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寘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
秀水朱检讨彝尊曰:冕为元季逸民,自宋文宪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
读徐显《裨史集传》,冕盖不降其志以死者也。
向来选本,俱编元章入明诗,兹特援朱检讨之言以正之,使后之君子得以考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59 【介绍】: 元末浙江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又号梅花屋主。本农家子,七八岁时为人牧牛,窃入书塾听诸生读书,听毕辄默记。安阳韩性闻而录为弟子。性卒,门人事冕为师。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通《春秋》诸传。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读古兵法,狂放不羁。至大都,泰不花荐以馆职,不肯就。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达官贵人争来求画。以题诗讥刺,官府欲捕,携妻子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朱元璋取婺州,物色得冕,置幕府,授咨议参军。旋卒。有《竹斋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竹斋集·提要
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元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后受业于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行多诡激,颇近于狂。著作郎李孝光、秘书卿泰哈布哈皆尝荐于朝。知元室将乱,辞不就。明太祖下婺州,闻其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叙其始末甚备。《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旧本亦题为元人,非其实矣。诗集三卷,其子周所辑,刘基序之。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冕女孙之骆居敬所辑。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忧遒性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乃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也。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竹斋集·原序
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或语予曰:「诗贵自适而好为论刺,无乃不可乎?」予应之曰:「诗何为而作邪?《虞书》曰:诗言志。卜子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王文而谲谏,言之者罪,闻之者足以戒。诗果何为而作邪?周天子五年之巡狩,命太师陈书以观国风。使为诗者,俱为清虚浮靡,以吟莺花咏月露而无关于世事,王者当何所取以观之哉?《诗三百篇,惟《颂》为宗朝乐章,故有美而无刺,二《雅》为公卿大夫之言,而《国风》多出于草茅闾巷贱夫怨女之口,咸采录而不遗也。变风变雅大抵多于论刺,至有直举其事,斥其人而明言之者,节《南山》、《十月之交》之类是也。使其有讪上之嫌,仲尼不当存之。以为训后世之论,去取乃不以圣人为轨范,而自私以为好恶难可以言诗也已。」「《商书》曰:惟口起羞。昔苏公以谤诗速狱,播斥海外,不可以不戒也。」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故尧有诽谤之木而秦有偶语之戮,乱世之所与也。得言而不言,是土瓦木石之徒也。王子圣明之时,而敢违孔子之训,而自比于土瓦木石也耶?」 括苍刘基伯温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元章,诸暨人,元季隐居,明初授参军,寻死。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冕字元章,一字元肃,诸暨人。明初授咨议参军,未几卒。有《竹斋集》三卷。 (《四库总目》:王冕天才纵逸,其诗多排奡遒劲之气,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要为作者。 宋濂《学士集》:元章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筛,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哗笑溢市中。应进士举不中,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欲荐以馆职。元章曰: 「公诚愚人,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南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元章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携妻孥隐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馀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鹏鸯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来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元章言。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元章,授咨议参军,一夕病死。元章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刘基《文成集》:元章诗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 郎瑛《七修类稿》:王冕字元章,号山农。身长多髯。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戴高帽,披绿蓑,著长齿屐,击木剑,行歌于市,人以为狂。士之负材气者,争与之游。尝游京城,名贵侧目。平生嗜画梅,画成未尝无诗也。有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或以是诗刺时,欲执之,一夕遁。后太祖物色得冕,因与粝饭蔬羹,山农且谈且食。上喜曰:「可与共大事。」 授咨议参军。一夕暴卒。应制作绝云:「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胡兄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今《竹斋集》中未刻。昨见蒲庵禅师复见心题其《梅花》一歌,亦奇特也。因举其槩,同录歌云:「会稽王冕高颊顾,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酌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不数杨补之,每评汤叔雅。笔精妙夺造化神,坐使良工尽惊诧。平生放浪礼法疏,开口每欲谈孙吴。一时骑牛入燕市,瞠目怪杀黄髯胡。地老天荒公已死,留得清名传画史。南宫侍郎铁石肠,爱公梅花入骨髓。示我《万玉图》,繁花烂无比。香度禹陵风,影落镜湖水。开图看花良可吁,咸平树老无遗株。诗魂有些招不返,高风谁起孤山逋?」 《国雅》:王参军元章才赡思新,善绘梅竹,得意处辄题,往往奇拔。尤长于七言,如「云合紫驼开虎帐,天连春草入龙沙」,「海气或生山背雨,江潮不到石头城」,「千峰回影陷落日,万壑欲尽松风声」,抽思虽奇,摛词未秀。 《诗薮》:王元章世但知其梅;王孟端世但知其竹。前哲以艺为讳,良不虚也。) 支允坚《梅花渡异林》:胜国王元章,豪侠士也。其词语跌宕不羁,可想见其为人。如「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可爱华山陈处士,风流文采却贪眠」,「恒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野蒿得雨长过树,海燕隔花轻笑人」,「可喜一湖杨柳色,不禁三月杜鹃声」,「青苔蚀尽床头剑,白日消磨镜里霜」,皆为时事而发。至「花落不随流水去,鹤飞长带白云来」,「独鹤远从天际下,老夫如在画中行」,「秋风绕屋树声杂,夜雨落山溪水多」,「万里山河秋杳杳,一天风雨夜萧萧」,亦佳句不可没也。 顾嗣立《元诗选》:元章尝游燕都,工于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曰:「疏花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或以为刺时,欲执之。冕觉,亟归隐于会稽之九里山,自号煮石山农。 汪日起《润亭漫钞》:至元中,杨琏真伽恢复佛寺三十馀所,时弃道为僧者七八百人,皆挂冠于上永福寺帝师殿梁间、飞来峰石壁皆镌佛像。会稽王元章冕诗云:「白石皆成佛,苍头半是僧。」 田按:顾侠君据朱竹听作元章传,云元章为元逸民,未尝一日参军事。且引徐显《稗史集传》为證,录入元诗。《四库提要》云:「明太祖下婺州,闻冕名,物色得之,授咨议参军,未几卒。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旧本题为元人,非其实矣。一馀谓稗史传闻异辞,《提要》据宋景廉传以为信,识卓矣!元章诗雄快豪宕,七古尤为独绝,称其为人。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