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慈禧太后

相关人物:共 76 位
共 7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
光绪初为刑部郎中,承审馀杭杨乃武案,获平反。
十一年,为山西巡抚,辑《牧令须知》。
二十年,授军机大臣。
旋又擢至协办大学士。
为守旧诸臣之最。
曾筹饷理财江南、广东,所至搜括殆尽。
反对新政,尝与荣禄谋废光绪帝,立溥□为“大阿哥”。
二十六年,被慈禧太后派往涿州视察义和团情形,还言拳民可用。
遂奉命与载勋统帅团民。
八国联军陷京师,随慈禧西逃,卒于途中。
和议后追夺原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9 【介绍】: 清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又字香岩、孝达,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又号广雅。少时工词章。同治二年进士。光绪初,擢司业,迁洗马。遇事敢言,曾请斩崇厚,毁俄约。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等号为清流。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事与文备并举,以谋自强。后督湖广近二十年,筹卢汉铁路,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织四局,创两湖书院等,为后起洋务派首领。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戊戌变法,作《劝学篇》以明宗旨。庚子之役,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及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光绪末,擢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定清末教育制度,力谋振兴国势,而为满族宗贵所挠,不能有所作为。卒谥文襄。所作文章典瞻,诗亦淹博沉丽。有《张文襄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二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襄。有《广雅堂集》。
词学图录
张之洞(1837-1909) 字孝达,一字香涛,又号壶公、抱冰。谥文襄。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进士,官至显位。宣统继位,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有《广雅堂诗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香涛、芗涛,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咸丰二年(1852)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殿试探花。累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3岁回家乡南皮应童子试时曾游黄鹤楼。同治六年(1867)任湖北学政时为黄鹤楼写楹联一副:“江汉美中兴,愿诸君努力匡时,莫但赏楼头风月;輶轩访文献,记早岁放怀游览,曾饱看春暮烟花。”后来又为黄鹤楼(奥略楼)再次题联:“昔时整顿乾坤,缔造皆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还曾作七律《黄鹤楼太白堂》。同治黄鹤楼被焚毁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曾拟重建并主张“此楼当造铁壁,才能避免火灾”,后因种种原因重建方案未能得到实施。光绪三十三年(1907),擢升军机大臣后,其僚属捐款在黄鹤楼故址处筑建一楼,拟名为“风度楼”。张之洞知道后,建议用“奥略”二字为名,并亲笔题写“奥略楼”楼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游客将此楼视作“黄鹤楼”前来登临、游览。
维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
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谥文襄。
著有《广雅堂集》。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
字樵野,一字皓峦。
捐资为知县。
光绪间,历山东登莱青道、安徽徽宁汝太广道;八年,以三品京堂,直总理衙门,有知外务之誉。
旋因故降官。
十一年,充出使美、日、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件,争得美方赏银。
十六年,还国,仍直总理衙门,历迁户部左侍郎。
甲午战争后,历访英、法、德、俄等国,归国后曾陈自强之策。
戊戌变法期间,受命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与康有为往来甚密。
政变后,遣戍新疆。
西太后对外宣战后,被诬杀。
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张荫桓,字樵野,南海人。官至户部侍郎,如尚书衔。有《铁画楼诗文集》。
董福祥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8 【介绍】: 清甘肃固原人,字星五。
同治初集众参加回民起事,占有花马池一带。
后降左宗棠。
光绪初随征新疆,平定阿古柏。
官至甘肃提督。
二十三年,被调入京,所部改编为武卫后军。
义和团运动期间,率所部围攻使馆。
旋随西太后出逃。
和议成,革职归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07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柳门,号郋亭。同治四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总理衙门行走。因主张巩固帝位,以奏对离间罪革职。还乡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
维基
汪鸣銮(1839年—1907年),字柳门,号郋亭,一号郇亭,安徽休宁人,寄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进士出身,清末政治人物、藏书家,碑帖名家,“翁门六子”之首。
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任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授光禄大夫。
甲午战争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反对割让福建台湾省。
与翁同龢分别奔走各国使节处以期废止割地条款,但最终未成。
于养心殿召对之间,言语为太监探知,密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之大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旨,以离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为名,革差,永不叙用。
罢归杭州书院教席,在杭州训诂精舍和敷文书院讲学。
曾出赀在桑梓地汪村(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坑口乡)修复历经明清两朝的“汪家花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葬于花山。
罢归后,侨居苏州。
其苏州居所建有藏书楼“万宜楼”,上下三层,中有庭院,用转辘以取书。
藏书印有“万宜楼藏善本书记”。
编有《万宜楼善本书目》1册,收有宋本13种,元本12种,明本、抄本、批校本、稿本数百种,皆为善本。
著有《万宜楼诗录》2卷(稿本)、《郋亭诗》1卷(稿本)、《汪柳门稿》(同治12年刻本)、《能自强斋文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891 【介绍】: 清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氏。
曾参与祺祥政变,得慈禧太后信任。
以醇郡王为御前大臣管神机营。
同治末晋亲王。
同治死后子载湉入继帝位。
德宗光绪间中法战时,入军机,主海军衙门,挪海军经费建颐和园。
卒谥贤。
晚晴簃诗汇·卷六
醇贤亲王奕譞,号朴庵,宣宗第七子。有《九思堂诗稿》、《九思堂诗稿续编》。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凤石,号云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早逝,家穷,全靠寡母做针线度日,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国联军事起,将仅存六十四册《永乐大典》运回府中。
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
民国成立,担任溥仪的师傅。
民国四年(1915年)9月26日逝世。
谥文端。
工书法,擅行楷,意近欧、虞。
维基
陆润(1841年—1915年9月26日),字凤石,号云洒,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民国废并入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状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字佐臣。
监生。
光绪间署山东曹州知府,治盗果于杀戮。
历江宁将军,调任山东巡抚。
杀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旋承认拳民为团练。
清政府因遭列强诘责,征之还京。
寻任山西巡抚。
杀外国传教士及教民多人。
八国联军入京后,随西太后逃至西安。
议和时,被指为“祸首”。
在谪戍新疆途中至兰州时处死。
英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汉军正白旗人,隶内务府,何氏,字菊侪。
以贡生考取笔帖式,累迁郎中兼护军参领。
光绪中,历奉宸苑卿,左翼总兵,副都统,工部右侍郎,调户部。
协助载勋、刚毅统率京津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充行在查营大臣。
辛丑条约后,被指为袒护义和团“祸首”之一,被迫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8 【介绍】: 清江苏宜兴人,字子静。光绪二年进士。授编修。胶州湾事件后上疏请明定国是以变法图强。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百日维新间擢礼部侍郎。政变后夺职监禁。二十六年出狱,赴杭定居,别字仅叟。
维基
徐致靖(1844年—1918年),字子静,号仅叟,清末高官,维新派人士。
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
徐致靖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徐家杰之子。
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年),官拜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戊戌四月二十日(1898年6月8日),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
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正式启动。
变法开始后,上《密保人才摺》,向光绪帝保荐康有为、谭嗣同、张元济、黄遵宪、梁启超等人。
在变法中多次上书,主张废八股,开书局,裁冗官,上摺保举袁世凯等。
变法失败后,在上斜街寓所被捕。
徐家认为他必死无疑,备好棺材。
后经李鸿章(与徐父为同年故交)疏通,荣禄力保,被判绞监候(死缓)。
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
八国联军入京,刑部大牢无人职守,请徐致靖回家。
慈禧回京后,下诏赦免。
后归隐杭州姚园寺巷直至病逝。
他被称为“六君子”之外的七君子,参与变法最早最深,逃生后曾劝康有为不要参加复辟。
著有《上虞县志》、《奏议》、《仅叟诗文》若干卷,《论语解》(未完稿)。
共 7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