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忠源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① 吴、陆二公皆谥文节,陆登甲辰科进士,出师门下,故以附吴牍后。
黄州雪比尚书洁,碧玉祠流翰林血。
死忠死孝人则难,六十年中两文节
堵城覆师激义愤,正坐佥人相龁齧(巡抚崇纶。)
以人事君足不朽,早拔曾胡识忠烈(吴文节典道光戊戌会试,曾文正出其门。抚浙时,首荐秀水令江忠源。及督湖广,则檄调胡文忠率黔勇六百名援鄂,是为胡治军之始。)
晋阳甲起铃阁中,萧山中丞不可折。
覆巢几见卵能完,以身翼父同时绝(陆文节与父文烈公同殉山西之变。)
吾师劝忠兼教孝,眼见门生踵前哲。
遗笺捃拾共装池,昔为桃李今松柏。
我及公门三十载,填海移山空内热。
卷中佳士是祥金,辟灌无成愧顽铁。
⑴ 吴文节卒咸丰甲寅,陆文节卒宣统辛亥,前后五十八年。
还九澧无恙河山,赢得岸芷汀兰,作诸君香花供奉;
招五方归来魂魄,合与湘军楚勇,争历史铁血荣光。
挽宋迪健联 近现代 · 晏开邺
对联
岳鹏举武乃能文,读画品书忝商榷;
江岷樵死而击贼,云车风马定纵横。
挽蔡锷联 近现代 · 胡汝麟
对联
有曾涤生之度,有江岷樵之勇,有左季高之才,齐驱并驾者谁耶,数家杰三湘,但愿空前勿绝后;
倒专制于辛亥,全大局于癸丑,挽共和于乙卯,伟业丰功今已矣,看风云满地,却因国瘁哭人亡。
程十七郎歌为穆庵作(甲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包作挽联曾涤生,包送灵柩江岷樵
吾乡文正与忠烈,至今佳话传京朝。
对于死者尚如此,对于生者可知矣。
对于君父可知矣,对于朋友尚如此。
吾友十发犹子康,美哉程氏十七郎。
性情风义文学媵,竟与先哲争芬芳。
包作挽联意已好,包刻遗集似更好。
包送灵柩事已少,包办后事似更少。
文正当日已贵官,程子乃是一孤寒。
忠烈当日已壮岁,程子乃是一少年。
嗟我两年哭两友,后哭沈侯先顾叟。
愧无筋力与货财,难任流传与奔走。
程子旧以顾为师,毅然刻顾之遗诗。
鹾馆月金数十耳,刻诗倾罄囊中资。
程子新以沈为友,慨然谋沈之身后。
赤手劝募千馀金,付与孤儿养八口。
子能皆我所不能,子诚不愧江与曾。
庞眉书客君昌谷,青眼高歌我少陵。
文正忠烈千古业,皆自艰苦卓绝出。
功名富贵视遭逢,勉子文章与道德。
① 讳忠源,谥忠烈。
书生健者楚两忠,后有罗公前江公
江公死守罗死战,衡岳精灵出百鍊。
皇天何为丧斯人,恸哭江枫思不见。
终朝咄咄只书空,早用吾谋未必穷。
东道忽通秦失险①,南风不竞楚无功②。
谁知川壅防先溃,乍得风传内已讧③。
咫尺洪都根本地,安危急切望群公。
自注:①“抚州为永丰东路。” ②“楚勇来而复去。” ③“抚属不自守险,州城失陷。”
流年不住滔滔泻,渐似秋风卷禾稼。
论交海内贤豪多,戢影湘山槃敦罢。
当年父执已凋尽,壮岁朋群亦萎谢。
晨星落落怕看天,驹隙堂堂自观化。
计从粤箐伏莽发,戈矛蜂起多于蔗。
十年杀贼恃湘军,即或捐躯能愤骂。
伟哉常江罗李胡,故人耿耿归长夜(常南陔、江岷樵、罗萝山、李迪庵、胡咏芝。)
我生岂无匡世志,侍从回翔天弃赦。
痛思百战陨才杰,让与千秋重身价。
又一村中开志局,碧血光芒森在架。
群贤起例论难合,罗子任劳肩不卸。
当初推毂重其选,词坛矗立三峰华。
采笔空明落月梁,老梅孤映澄湘榭
楚宝而还耆旧集,兹编何止堪继霸。
念子修书当有程,几时索酒来荒舍。
偶然閒醉未宜无,一日之息百日蜡。
⑴ 开局时,中丞延请郭筠仙、吴南屏及研生主其事。今惟研生在局。研生自号梅根居士。又一村有澄湘台。
安徽失守治庐州,复失庐州春已秋。
始悉故人能死事,谁教孤愤起同仇。
几千弱卒还相食,咫尺诸侯各自谋。
威凤坐随枭鸟尽,可怜何补庙堂忧。
子及湘中魏(源。)与何(绍基。),同称三杰殆无过。
有名亦误人间用,得死终胜牖下多。
小戴世传推熟洽,谷梁早作叹销磨。
一时知识看归尽,应有忠魂笑硕薖
⑴ 叔绩说《礼》多精确。未冠时已作《谷梁正义》。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